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現存重檐廡殿古建(美麗的古建筑屋頂)
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15)
小編按:作為中國人,不能不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為民請命、埋頭苦干的人中,在傳統典籍中,在琴棋書畫中,也在傳統建筑中。建筑作為時空的藝術,昭示著古人的民族精氣神。中國傳統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和西方傳統的石結構完全不同。而中國古建筑的屋頂,則是整個建筑的精華所在,有人說,中國古建筑的最佳視角就是鳥瞰屋頂。預知屋頂詳情,且聽小編一談。
引子屋頂是房屋最重要的部分。可以遮避風霜雨雪,也可以遮擋陽光曝曬。人類建筑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怎么建造屋頂的歷史。在西洋則有拱形屋頂和哥特式屋頂,在中華則為木構件屋頂。
上古時期,人們都是"穴居而野處",統治者也沒有宮室可住,只能"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

半坡村原始社會房屋想象圖,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商周時期年代久遠,實物難存,暫且不多談。不過這時已經有瓦屋頂,河南洛陽出土的東周瓦當可以作證。

東周瓦當圖,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到了漢代,建筑屋頂的形式已經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囤頂、攢尖等五種樣式。限于篇幅,本文將先行介紹廡殿頂,其余部分后續再談。

四種屋頂(梁思成《中國建筑畫》)
漢代廡殿頂漢代的建筑,目前能見到的只有東漢末年石材所制的墓闕,比如四川雅安的高頤闕。木結構的房屋建筑都已化作塵埃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建筑的屋頂樣式,在出土的明器中,可以找到一些痕跡。

漢代明器中的廡殿頂造型(《劉敦楨全集》第6卷)

漢代明器廡殿頂(梁思成《中國建筑畫》)
廡字,繁體為廡,說文解字解釋為:堂下周屋,從廣,無聲。而廣字旁解釋為:因廣為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凡廣之屬皆從廣。

《說文解字》關于"廡"的解釋
廡殿頂,又稱四阿頂,意思是四個方向都有斜坡,區別于普通兩面斜坡的其他屋頂。廡殿頂共有五條屋脊,所以也稱"五脊殿"。
廡殿頂是等級最高的屋頂,一般只有帝王宮殿、寺廟大殿、祭祀建筑中才允許使用。
漢代南郊禮制建筑,其屋頂樣式是后人復原的想象圖。因為是高等級的建筑,所以全部假定為廡殿頂。

漢長安南郊禮制建筑復原圖(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唐代廡殿頂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已經占領東北三省,華北也是岌岌可危,中國大地一片蕭條。日本學者曾不無得意地斷言:"中國已經不存在唐代的木結構建筑,要想開眼界就必須要到大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去。"
古建筑的研究,靠營造學社苦苦支撐,梁思成、劉敦楨二位先生,分別掌管法式和文獻兩個團隊,各自率領一組學者對河北和山西的古建筑進行了全面的實地考察。以期在大戰來臨之前,抓緊時間調查和測繪古建筑的數據,不使我國建筑曾經輝煌的歷史,變得毫無根據,變得如浮萍,似流水。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在應縣找到宋代木塔,在河北薊縣(現屬天津)發現遼代觀音閣之后,終于在1937年6月底(盧溝橋事變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發現了佛光寺這個唐代建筑遺珠。
梁思成后來回憶道:"那高大的殿門頓時就給我們打開了。里面寬有七跨,在昏暗中顯得更加輝煌無比。在一個很大的平臺上,有一尊菩薩的坐像。它的侍者們環它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梁思成拍攝的佛光寺

如今的佛光寺

唐代山西五臺縣佛光寺大殿(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面闊七間,柱高較小,且屋檐挑出較大(接近4米),所以感覺斗拱的尺度比實際要大很多。另外,坡頂的坡度為1:2,較為和緩,站在殿前看不到屋面,這樣斗拱在立面上顯得更為突出,給人穩健雄麗的印象。

佛光寺大殿
宋遼時期的廡殿頂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以及其山門,建于遼統合二年(公元984年),在佛光寺發現之前,一度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山門面闊三間,單檐廡殿頂。臺基較矮,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有唐代建筑的遺風。
此山門修建時,唐朝才滅亡77年,而宋代李誡《營造法式》的刊行,還要到116年之后,所以山門建筑風格處于唐宋之間的過渡階段。

山門南門及側面(梁思成《薊縣獨樂寺山門考》)

遼代薊縣獨樂寺山門(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元明清時期的廡殿頂元代比較短暫,元大都的皇城宮殿已經毀于兵火,難覓蹤跡。曲陽北岳廟德寧殿和山西永濟縣永樂宮三清殿,應該是現存比較有代表性的廡殿頂建筑。德寧殿為兩層屋頂,即所謂重檐式,可見規格還是很高的。

山西永濟縣永樂宮三清殿(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北岳廟德寧殿
朱棣在靖難之役后,奪得皇帝之位,為了擺脫南京舊勢力的束縛,也為了踐行"天子守國門"的諾言,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從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耗時十四年,征用20多萬軍民,修建了紫禁城。
明清兩代廡殿頂有代表性的廡殿頂建筑,為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和乾清宮。明清時期,屋頂的樣式已經完全規格化。重檐廡殿頂,代表了最高規格。廡殿頂和其他的歇山頂宮殿,構成了故宮龐大的建筑群,代表了皇家的威嚴,也昭示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太和殿(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80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