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8)
清朝光緒年間,在上海誕生了我國第一雙現代皮鞋,它的設計者就是"現代皮鞋始祖"的沈炳根。

沈炳根出生在上海浦東,在9歲時,父母雙亡,一位好心的吳姓鄰居收養了他。
鄰居是以做鞋為生的鞋匠,吳鞋匠在延安東路有一間小作坊,沈炳根從小便在這里幫忙。

沈炳根極為聰慧,很快就把擦鞋、補鞋的手藝,學了個門兒清。
當時的中國并沒有皮鞋,基本都是布鞋。
但上海是個例外,因為有黃浦江碼頭,所以有很多外國水手往來,水手們穿的是皮鞋。
修皮鞋是他們的一個主要生活來源,但是簡單的"明活兒"還好說,舊鞋打上鞋油翻新,破幫兒的用皮子縫牢,掉跟兒的釘上鞋掌。

但是很多"暗活兒",吳鞋匠就搞不定了。
皮鞋的前幫為什么彈而不癟?鞋幫和鞋底是怎么縫合的?鞋膛為何能保持形狀不變?

沈炳根留著個心眼兒,每當有外國人找他修皮鞋,能拆開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的拆開,研究明白了再縫回去。
不能拆開的地方就揦一個小口,仔仔細細的觀察,弄懂了再恢復如初。

每天對皮鞋的研究,成了他最大的樂趣。
終于,沈炳根對皮鞋徹底了解了。
皮鞋的結構、材質、原理、尺寸、做工,他都一清二楚。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有一次,沈炳根幫一位俄羅斯水手修皮鞋,修好后得知俄羅斯水手的哥哥原來也是位鞋匠,現在經商賣鞋。
而這位俄羅斯的鞋商,既是沈炳根的貴人,但也間接導致了沈柄根后來的自殺身亡。

時間飛逝,年過半百的吳鞋匠因身體不支,且膝下無子,就把鞋鋪交給沈炳根打理。
沈炳根開始著手皮鞋"暗活兒"的修理,一下子生意特別好。
但是他不甘心一輩子修鞋,便產生了自己做皮鞋的想法。

沈炳根先是在南京路的洋行,買了一雙當時非常時尚的"牛津鞋",牛津鞋極受達官顯貴的追捧,他決定先從仿制牛津鞋開始。

沒有鞋楦,他就用水和石膏粉調在一起,灌進鞋膛,干燥后制成楦坯,再按楦坯制成木楦。
沒有鞋樣,他就把牛津鞋完全拆開,拓在牛皮紙上。
沒有設備,他就一針一線,自己在木楦上縫制。

終于,依葫蘆畫瓢,他做出了皮鞋的第一稿。
但是,這第一稿并沒有想象中的效果,樣式極為難看,鞋面皺皺巴巴,鞋底歪七扭八,鞋眼高低不平,針碼還有長有短,這種皮鞋根本賣不出去。

不過,沈炳根沒有放棄,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到布鞋作坊去看工藝,到皮革作坊去學門道,到鞋楦作坊去學技法,到五金商行和縫紉行采購設備。
樣式難看就不斷完善鞋楦,鞋面皺巴就把它燙熨平整,斜眼和針碼就用設備一點點去改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
1876年,沈炳根做出了一雙完美的皮鞋,這也是中國人做的第一雙現代皮鞋。
當時國人穿的鞋不分左右腳,因為穿的主要是布鞋,布鞋材質柔軟,又有彈性,所以左右腳的鞋是一樣的。
買鞋的時候只要隨便試一只就可以了。
而沈炳根做的這雙皮鞋,也是中國人做的第一雙區分左右腳的鞋。

做出皮鞋的沈炳根,本想著讓洋行幫忙寄售,但洋行因為業務不對口,無法合作。
沈炳根便在自己的作坊里銷售,但是銷量很差。因為當時的老百姓還穿不起皮鞋,而能穿得起皮鞋的權貴們,又瞧不起國貨。

正在沈炳根一籌莫展之時,原來找他修鞋的那個俄羅斯人,被沈炳根的技藝驚呆了,聯系了自己賣鞋的哥哥。
于是,沈炳根的皮鞋遠銷俄羅斯,生意極好。很快,他便在如今的溪口路開了永興皮鞋公司。

在民國初年,永興皮鞋一個月的銷量可以達到1000多雙。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因為戰爭爆發,沈炳根與俄羅斯的經銷商失去了聯系,永興皮鞋大量滯銷,產生巨額虧損,錢莊紛紛上門逼債。
沈炳根在重重壓力之下,吞金自殺??上ば甲?,一代英才,竟是如此結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716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