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8閱讀(14)
作者:戴羽

2017年10月23日,Dr. Martens(馬汀大夫)宣布去年的營業額達到了3.84 億美元。零售業績成長了38%,而線上銷售更是飛升了超過50%。讓我們來看看,這家已經有70 多年歷史的皮靴公司,如何在這么多年后,還能成功擄獲消費者的心!
創新點:70 年才做一次大改版!Dr. Martens 靠著舒適與耐用,持續成為流行指標。
1. 為了讓扭傷的腳踝好過,馬汀醫生研發出更舒服的靴子
1945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當年25 歲,在德軍中擔任軍醫的Dr. Klaus Maertens(馬汀醫生),趁著休假到阿爾卑斯山度假。在一次的滑雪意外中,馬汀醫生扭傷了腳踝。在養傷期間,馬汀醫生覺得他每天在穿的軍靴因為鞋底太硬,不但會讓他非常不舒服,而且還不利于他腳踝康復。
因此,馬汀醫生決定要改造他的軍靴,讓他受傷的腳可以過得更舒適。他用了在戰場上撿到的鞋楦(鞋匠用來制作鞋子的工具,類似腳的形狀,讓鞋匠可以為皮革定型)、軟皮革和針線,開始打造他獨一無二的靴子。為了讓鞋底更柔軟,他決定要找尋一種比較軟的材料,取代一般靴子用的硬皮鞋底。最后,馬汀醫生使用廢棄輪胎內的橡膠,制成了較軟的氣墊鞋底。

(圖片擷取:Dr. Martens)
在完成了這雙靴子后,馬汀醫生覺得非常滿意,于是就將它拿給他大學同窗,當時是機械工程師的Dr. Herbert Funk 看。Funk 很喜歡這個創新的設計,于是就決定和馬汀醫生一起開公司賣鞋。于是,他們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軍廢棄的軍備品中的塑膠為原物料,開始生產這種氣墊鞋底的皮靴。
1947年,他們倆位正式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塞斯豪普特市(Seeshaupt)設立工廠,用馬汀醫生設計的鞋底為主要大量的生產各種不同的鞋子。而在開業的10年內,就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當時,購買他們鞋子的客戶80%都是40歲或以上的女性。這是因為這些鞋子有著舒適的鞋底,讓要處理繁忙家務的女性,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用擔心腳不舒服。
到了1959 年,馬汀醫生和Funk 認為他們是時候「邁向全球」,于是決定在國外的雜志上,為這些創新的鞋子刊登廣告。
2. 老牌靴店看中了氣墊鞋底的潛力,Dr. Martens 正式在英國誕生
而其中一則刊登在英國鞋業貿易雜志,被英國著名皮靴制造商Griggs 家族的的第三代繼承人Bill 看到了。Bill 馬上就被創新的氣墊鞋底所吸引,決定找馬汀醫生聊聊。
Griggs 家族從1901 年開始,就在英國的北安普敦郡中,一個名為沃拉斯頓(Wollaston) 的小鎮制作靴子。在那個時候,第一代的Griggs 家長Benjamin,決定和他的好朋友Septimus Jones 一起開設賣靴的公司。10 年后,Benjamin 將兒子Reginald 也找來,正式創辦了R. Griggs & Co. 這間賣靴的企業。
在Griggs第三代繼承人Bill看到馬汀醫生刊登的廣告當下,R. Griggs & Co.正由他與兩位弟弟,Ray和Colin,以及兒子Max共同負責經營。而一生都與靴子為伍的Bill,立即就看出了馬汀醫生設計的皮靴擁有非凡的潛力。于是他立即打了個電話給馬汀醫生,討論他是否可以在全球獨家生產這款靴子。馬汀醫生很爽快的答應了Bill,而Bill就立即著手,將這雙靴子設計得更好。

(圖片來源:Flickr)
Bill調整了鞋跟、鞋面、以及鞋底的紋路,然后在靴子的后跟加上了一條黑底黃字的布帶,上面印著 Bill親筆寫上的標語:「With Bouncing Soles」(擁有彈跳鞋底)。最后,Bill將靴子的名字,由德文的Dr. Maertens改成英文的Dr. Martens。然后,在1960年4月1日,經典的8孔1460型Dr. Martens正式面世。
3.從藍領、光頭黨到搖滾樂團,Dr. Martens成為了自由與叛逆的象征
當Dr. Martens剛面世時,它基本上是一雙屬于藍領工人的功能型皮靴。那時,一雙Dr. Martens售價為2英鎊,而客戶主要是工廠工人和郵差。
在1963~64年,戰后的經濟繁榮使許多藍領工人的收入開始增加,而這也催生出一股名為「光頭黨」的非主流文化。因為這些光頭黨成員都是藍領工人,為了表示他們和中產階級的不同,他們選擇了能夠彰顯他們的工人身份的Dr. Martens成為他們穿著的標志。一位當年在位于英國倫敦西北方,名為海威科姆(High Wycombe)長大的光頭黨成員,Gavin Watson表示,他在12歲那年就買了他第一雙Dr. Martens。而當時他們相信,一雙新Dr. Martens的「開光儀式」,就是要在穿著它時,狠狠的踢向任何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Dr. Martens能夠沾上血跡就更完美了。

(圖片擷取:all-that-is-interesting.com)
也因為一部份的光頭黨成員的暴力行為,讓Dr. Martens的形象變得負面。再加上之后光頭黨成員積極參與白人至上的種族活動,使得很多少數族裔在路上看到穿著Dr. Martens的人,都會敬神鬼而遠之。但是,也正因為和光頭黨的形象掛勾,Dr. Martens漸漸從工人的靴,變成了叛逆的象征。
1966年,英國搖滾樂團The Who團員Pete Townshend 成為第一位穿著Dr. Martens上臺表演的名人。根據Townshend的說法,穿得像圣誕樹一樣上舞臺,會影響他彈奏吉他,因此,他選擇穿「工作服」上臺。而透過了Townshend,更多的人也開始注意到Dr. Martens了。
4. 走向國際的同時,Dr. Martens 也找到了新的客源
踏入了70年代,光頭黨開始銷聲匿跡,但是,Dr. Martens卻靠著名人效應,變得更加出名。除了The Who之外,其他的英國樂團,包括The Clash、Sex Pistols等都開始穿著Dr. Martens。而他們的粉絲,也都相繼效法,開始購買Dr. Martens。
除了名人效應,龐克等非主流文化也有志一同的選擇了Dr. Martens成為他們的代表。很多的年輕人開始將Dr. Martens視為青春、叛逆、自我表現的代言人。那時Dr. Martens只生產兩種顏色的靴子,黑色和櫻桃紅。很多的年輕的龐克為表現出自我,開始「客制化」他們的Dr. Martens。他們會在鞋面上噴漆、畫圖,甚至用瓶蓋來裝飾。

(圖片擷取:Dr. Martens)
更令人吃驚的是,雖然當時Dr. Martens只在英國販售,但是,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紛紛的帶著空的行李箱來到英國,用Dr. Martens將它塞滿,然后再將這些 Dr. Martens帶回家鄉,交給想要的朋友(這想必是最早期的代購活動之一)。
到了80年代,R. Griggs & Co.發現小號的Dr. Martens居然賣得比較好,而在深入研究后,它們發現原來很多女性也開始購買Dr. Martens。這不但成功的讓Dr. Martens擺脫了「暴力」的形象,也為Dr. Martens帶來了新的客源。到了1995年,有50%的Dr. Martens客戶是女性,而為了迎合這群客戶,Dr. Martens也開始生產更多不同顏色、圖案及樣式的鞋子。
5. 大刀闊斧改革,扭轉銷售下滑;靠著亞洲市場,帶來蓬勃發展
經歷了接近50 年的風光歲月,Dr. Martens 在21時代開始面對銷售下滑的問題。它的營收從1999 年的4.12億美元開始不斷下滑。在2001 年營收減少了20%,隔年又再下滑30%。
2003年,由于Dr. Martens幾乎要破產,因此,它決定將所有的生產線,都外移到中國和泰國。同時,它關閉了在英國的5間工廠和兩間門市,也解雇了1000多名的員工。那時,整個R. Griggs & Co.集團在英國只有20名員工。另外,它們在那一年只賣出了500萬雙的Dr. Martens,不到90年代每年平均銷售的一半。
但是,Dr. Martens在2003年也開始找到轉機。英國當時知名的設計師們,包括女鞋設計師Jimmy Choo(周仰杰)、時裝設計師「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Jasper Conran以及圖案設計師Orla Kiely 重新詮釋及改造了Dr. Martens的經典鞋款1460 ,讓人們再次開始留意Dr. Martens。

(圖片擷取:On Modern)
圖說:Jimmy Choo設計的Dr. Martens
2004年,Dr. Martens也趁機推出了新的設計,期望能夠用更舒適、更新穎的設計,讓新時代的年輕人也可以愛上這個品牌。為了延續它傳統的「英國制造」形象,Dr. Martens在2004年也再次啟動英國的生產線。
從2010 年開始,Dr. Martens 在全球的銷量開始快速攀升。而帶動這個成長的,竟然是亞洲市場,特別是日本。今年(2017)亞洲的營收就占了Dr. Martens 總營收的23%。而日本在開了5 家新的專賣店后,今年的業績成長了驚人的88%,相比之下,在美國的業績只成長了16%。
6. 面市70 年后第一次大改版,Dr. Martens 的創新鞋款要搶占運動鞋市場
雖然收入屢創新高,Dr. Martens并沒有停下腳步。它們發現很多年輕人購買運動鞋及涼鞋的頻率比較高。深入的研究后,發現最重要的原因是,運動鞋不但款式多,而且也比一雙Dr. Martens來得輕。Dr. Martens會那么重,是因為要讓鞋子耐穿(一般來說,一雙Dr. Martens可以穿十幾年),因此,用了很厚實的鞋底。
為了要和運動鞋一爭長短,Dr. Martens在2016年9月1日,推出了輕量版的靴子系列,取名為Dr. Martens Lite。Lite改變了中底的材質,因此,比原本的Dr. Martens輕了260克。另外,它們也重新設計了鞋墊和鞋底,以確保輕量化并不會影響Dr. Martens最令人贊不絕口的舒適和耐久力。

(圖片擷取:Forbes)
圖說:Dr. Martens與Dr. Martens Lite
雖然這是Dr. Martens 面市以來,第一次的大改版,但是,設計團隊有努力的將Dr. Martens 成名的其他元素保留下來,例如后跟的布帶,以及鞋底的黃色縫邊。
Lite面世后,成功的吸引了很多客戶購買他的第一雙Dr. Martens,也讓一般想買休閑鞋的客戶開始考慮購買Dr. Martens。但是,對很多忠實的粉絲來說,Lite雖然很不錯,但是,他們更加喜歡那雙笨重,但經典的Dr. Martens。
除了在產品上創新,Dr. Martens也意識到它們的銷售方法也需要創新,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腳步。
其實,Dr. Martens一直以來都將主力集中在制造和批發。在2013年,一家名為Permira的公司用4.84億美元買下了R. Griggs & Co.后,才決定將主力轉向零售,并在全球開設了134間專賣店(美國32間、英國34間、歐洲與非洲15間、亞洲53間)。

(圖片擷取:QZ.COM)
圖說:Miley Cyrus穿著Dr. Martens
在世界各大品牌都講求「快速時尚」的今天,衣服、鞋子都被快速的汰舊換新,而過度消費也都成為了我們的習慣。
但是,Dr. Martens 過去70 年來都沒有追隨這股潮流,繼續靠著舒適又耐用的靴子,讓客戶買一雙,就能穿上十幾年。而且,經過了藍領工人、光頭黨、龐克、搖滾樂等的洗禮,Dr. Martens 今天依然是時尚的指標。很多知名人物如美國歌手Gwen Stefani 和Miley Cyrus 依然愛穿著Dr. Martens 出門或表演。
透過Dr. Martens 的堅持,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能夠堅守某些信念,或許才是最值錢的。
推薦閱讀:
1.辦公室有尿布?脫鞋開會?辦爛想法比賽?谷歌辦公室你向往嗎?
2.誰說色盲不懂色彩?這位色盲高中生靠彩色運動襪子賣出百萬營業額
3.無印良品賣房子,一間18萬?組合屋風潮能夠讓年輕人輕松買房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24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