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殺馬特發型是怎樣的(殺馬特發型之謎)
發布時間:2024-09-19閱讀(11)
五顏六色、奇形怪狀、恨天高的高度、人工“瞎眼”的配置,這些形容詞用來形容發型,第一個浮現于腦海里的概括詞一定是“殺馬特”,大眾往往會用“丑”、“奇葩”來表示對殺馬特發型的厭惡,同時現在人們鑒定殺馬特的最主要特征也在于發型。

模糊起源于千禧年前后,發展封殺于十年前的殺馬特文化,直到現在仍存在于人們不知道的地方,在當下最流行的短視頻平臺抖音和快手里,都可以尋覓到殺馬特的身影,依舊是極具沖擊力的發型,自帶水泥的“鳳舞九天”娛樂舞姿。

時尚與時代的潮流在不斷往前翻滾,而殺馬特文化卻似乎還停留在當年,你仍舊看不懂他們為什么要在水泥塵土中起舞,也仍舊看不懂殺馬特代表發型的特別之處。
找村口王師傅燙的“Smart”發型
“baby 你媽媽一直說我老土 我就找了村口王師傅燙頭 她就不會再來拆散我倆。”這句五色石南葉改編填詞的《殺馬特遇見洗剪吹》歌詞,是一代網絡青年看見歌詞就會想起曲調的“知名曲目”。

同時代的越南殺馬特天團HKT
本身是用來嘲諷時代潮流下嘩眾取寵的殺馬特文化的歌曲,歌詞卻意外地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要做殺馬特發型”這個問題。
在“殺馬特”已經淪為貶義詞的今天,少有人知道“殺馬特”一詞源于英文單詞“Smart”音譯,取時髦的意思。最初的殺馬特青少年燙洗剪吹發型的原因,也是因為想要讓自己變得“Smart”。就如同歌詞所唱“你媽媽一直說我老土,我就找了村口王師傅燙頭”,有了“Smart”的發型后也許“媽媽”就不會再來拆散他們,至于這個“Smart發型”想法的源頭,則有多重因素進行作用。

來燙個頭嗎少年
第一重是社會容忍度的提高。自80年代開始社會思潮解放,明星與時尚的概念對人民群眾不斷造成沖擊,全方位思想束縛的解除也同樣體現在了發型上。飛機頭、波浪卷、爆炸頭、招手停各種發型百花齊放,人們學著熒幕與海報上的明星來捯飭自己,曾經想都沒想過的夸張發型成為了最火的時代風潮。而這樣的風潮同樣延續到了90、00年代,人們對發型的包容度空前的高,許多時髦的發型都十分夸張,這為“殺馬特發型”的誕生提供了誘因和土壤。

以前的歌壇大姐大張薔摯愛的爆炸頭
第二重是2000年期間時尚潮流的沖擊引導。隨著當時各種偶像劇的風靡,中長發在男性中流行了起來,長碎發和幾乎遮眼的劉海,成為了大量明星和時尚男性都擁有過的造型。從周杰倫到韓庚,甚至再到鹿晗在2000年間的發型,放到現在都是難以理解的。


同時2000年間也是網絡飛速發展的一個時代,人們能在網絡上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內容,包含游戲、音樂、以及各種影視文化。游戲上有《拳皇》、《最終幻想》等游戲人物的夸張造型,音樂和影視潮流上有九十年代日本風靡一時的視覺系造型和韓流文化。


日本知名視覺系樂隊“圣饑魔”
一方面是明星發型時尚潮流經過下沉發散,在民間的夸張化進化;一方面是游戲造型以及“視覺系”這樣流行文化的沖擊;兩相結合下一小部分人對時尚發型的理解越來越貼近于人們印象中的殺馬特發型。夸張的造型、色彩艷麗的發色,絕對性的回頭率,對于處于城鄉移民潮里的下層青少年來說,殺馬特發型成為了最便捷也最廉價的凸顯他們“酷”,特立獨行,追求所謂時尚的方式。
追求“Smart” 成為“殺馬特”
與殺馬特造型最為貼近的日本視覺系文化,其群體及粉絲是將其開除出籍了的,在他們看來,殺馬特是用著廉價模仿成本的劣質仿造品,且只模仿到了表面皮毛,讓視覺系成為潮流的核心反而是沒有模仿到的。
在歷史上,特立獨行的文化并不只有殺馬特一個,嬉皮士、朋克搖滾、視覺系樂隊,它們都與大眾潮流背道而馳,卻依舊闖出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天地。嬉皮士蔑視傳統,廢棄道德,遠離喧囂的社會;朋克搖滾通過破壞、否定和毀滅一切的手段來宣泄對社會的不滿,反叛性極強;視覺系樂隊有著遠超常人理解的妝容服裝造型,外表上一定要造成視覺沖擊,對于不喜歡的人來說,視覺系音樂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污染。

嬉皮士也被稱作“垮掉的一代”
僅僅只是視覺污染加部分虛榮觀念傳遞的殺馬特,在嬉皮士、朋克搖滾、視覺系樂隊的特立獨行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嬉皮士倡導吸毒解放天性,朋克搖滾大量涉及性、毒品、暴力內容,就連視覺系樂隊,也一向是中二高產地,各類活了幾百年“吸血鬼貴族”頻出,還誕生了許多荒誕恐怖的造型。

一度自稱為生于1540的吸血鬼的日本視覺系樂人“Gackt”
硬要說殺馬特為什么不能和這些文化相比較,我更愿意將之歸結于殺馬特做的還不夠,它的目標太小,做的太少,受眾話語權不夠,造成的社會影響太淺。
殺馬特起源的年代里,正好遇上了城鄉移民潮高峰,大量鄉村或者城鄉結合部的青少年進城,學習所謂“Smart”,融入城市風潮。面對與殺馬特并行,但需要一定經濟成本和文化水平的另一潮流小清新,大部分人只能選擇殺馬特。殺馬特入門簡單,造型廉價,效果突出拔群,辨識度高,以群體活動為主,在群體加成下能迅速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

另一種流行“小清新”
同時殺馬特相對閉塞的文化環境極容易形成信息繭房。在閉塞的環境里,他們對于信息根據喜好來選擇性接受,小團體的社群環境由具有共同話題愛好的認同者組成,久而久之長期的過度自主選擇和友好環境的浸淘,對群體內信息的認同度持續加深,會不自覺地就制造出一個信息繭房。這種行為會讓繭房內的信息傳遞和社群交流變得十分高效,但他們也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了對繭房之外信息的接受和了解能力。
為什么大眾對殺馬特發型嗤之以鼻,他們卻仿佛無知無覺,依舊對殺馬特發型青睞有加,不斷創造出越來越夸張的發型,并將其稱之為“Smart”,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已經處于信息繭房內了。
結語:主體為城鄉移民青少年,相對閉塞的社群環境,殺馬特在追求所謂酷、時髦、特立獨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偏。同時這群青少年也并未給“殺馬特文化”創造出存在的意義,殺馬特沒有反抗沒有批判性質,沒有創造出藝術文化價值,其人群對于殺馬特的理解也仍停留在混沌與跟風上。最后剝離到大眾印象里,殺馬特就只剩下了干干凈凈的“丑、奇葩、影響市容”評價,落于鄙視鏈底層也顯得理所當然了。
當前仍有殺馬特文化存在,同樣被社會主流鄙視的“土味文化”也發展地紅紅火火。人們總是疑惑于這類低俗奇葩文化的出現,更疑惑于他們對于社會輿論的無知無覺,然而每種文化其實都有屬于它自己的信息繭房小社會,在殺馬特的信息繭房里,他們只是在不斷地追求“Smart”罷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76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