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穿布鞋的院士李小文答辯(布鞋院士李小文)
發布時間:2024-10-13閱讀(16)
文|天天展顏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2014年,網絡上一雙布鞋“失火”了。
中科院大學的講堂上,一個干瘦干瘦的小老頭,踩著一雙黑布鞋,光著腳,蹺著二郎腿,低頭在講臺上作報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場扶貧脫困報告吧。

作報告的小老頭偶爾微微仰起下額,瞇縫著他那雙“一線天”,掃一眼臺下靜默無聲的精英們,又接著用他那口濃重的川味普通話,繼續著他的發言。
他是誰?像隔壁村大爺串門一樣,竄來中國最頂尖的學術殿堂上做著國際最前沿的報告,底下鴉雀無聲。
這位黑衣、布鞋,頭發軟塌塌地隨便搭在腦門上的小老頭,是享譽世界的遙感領域泰斗級專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被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理系主任譽為:遙感基礎研究領域最頂尖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
在人們眼里,李小文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擁有蓋世武功,卻隱藏極深。
然而,當你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你會發現,李小文,他不僅對外表的東西追求簡簡單單,在教學科研、為人處世上,他更是怎么簡單怎么來。沒有花里胡哨的包裝,更沒有紛繁復雜的算計,簡單得可愛。
他簡單,卻不隨意和馬虎,而且因著他一直奉行的“簡單”哲學,他的一生活得頗有幾分魏晉文人的恣意瀟灑。簡單的人,往往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1.
剛滿4歲,李小文就被父母送進了小學,因為大人要上班,沒時間管他。
從進校門的第一天起,這皮猴就不是循規蹈矩的好學生。
考試永遠只考60分,想要他再多考點分數,才不干呢,可別耽誤了他捉蟈蟈。
最快的一次考試,老師剛在黑板上把題目寫完,他就交了答卷竄出了教室。外面的陽光多好啊,比悶在教室里好玩多了。
學習珠算,不喜歡背口訣,干脆就不背。
“得零分就得零分,干脆不學了。”那時候,他已經看到大人們用計算尺和手搖計算器了。
這個性格,直到去了美國留學,他都沒改過來。

考上中科院被派到美國去留學后,考試滿分5分,3.5分以下要受警告,他就盡量爭取高于3.5,但如果超過了4分,心里又會覺得有點吃虧了。
不過對于學習,李小文還是比原來認真了一些的,畢竟國家花這么多錢送自己來學習,不學出點名堂回去,自己心里也過意不去啊。
次次能考好,是本事,但每次要能準確地估好分數,讓自己剛好達到標準線,是更大的本事。
不得不承認,李小文就是一天才,是個喜歡把一切簡而化之的天才。
他成功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同時還把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碩士學位收入囊中。學成后,回到了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曾有記者采訪李小文,當初在美國為什么不申請綠卡,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堅定著要報效祖國。
這老頭搖搖頭:“也不是完全沒想過要留在美國,但基本上我覺得在哪兒都無所謂。”
當年把自己送出國的楊老師當了研究所所長后,叫他回來,他也就回來了。
面對媒體,他不愿刻意把自己拔高,沒有特意彰顯自己的愛國情操,而是像朋友拉家常一樣,平實、普通。事實上,一個人的行為比任何語言都要來得有力量。
樸實的語言更能打動人,簡單的幾句話更能看清一個人。
口號嚷得最大聲的人,一個跟頭就跌入萬丈深淵;靜默不語行事簡單的人,反而不容易成為逃兵。
2.
當網絡上那張“布鞋院士”的照片使李小文迅速竄紅后,本來安安靜靜做研究的他,被蜂擁而至的媒體和電話“燒”得不行。

可這一切在他的學生看來,早已見怪不怪了。
1999年,李小文就職于北師大,創建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剛到北師大報到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保安給攔住了。
白襯衫、黑褲子,拎的還是80年代的半圓形黑包,光腳蹬雙布鞋,土得掉渣。保安以為他是來推銷的。
還有一次,他去學院財務處領院士生活補助,斜挎著一個破包,學生還以為這干瘦的小老頭是哪位修空調的師傅。
“身上的東西越少越好。”李小文不喜歡把精力放在修飾上,差不多就行。
當年談戀愛時見女方家長,他光著腳;長江學者頒獎禮上,他還是光著腳。
但就是這么個簡樸到極致的老人,在獲得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后,把120萬獎金全拿了出來,設立了一個“李謙獎”,用來幫助貧困學生。
李謙是李小文的長女,出生時李小文剛剛大學畢業,工資少得可憐,每個月只有41塊。因為營養不良,李謙出麻疹時并發了肺炎,不到2歲就夭折了。
在這位老人心里,夭折的女兒是心里永遠的痛,他想以最有意義的方式來留住女兒。
打算捐出這筆錢時,李小文的妻子和母親一開始都不太愿意。他跟家人聊起李謙十八個月的生命,向家人說明了年輕人更需要幫助的道理。
至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李小文早已很知足了,對他來說,“只要有口酒喝就行”。

有些人,外表光鮮得能閃瞎人的眼,只是別往內里瞧,什么叫人心不能直視,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更多的黑暗。
這個力行“簡單”的老人,不役于外在事物的束縛,在科研上、教學上,卻能以最為簡單的方式收獲最大的成果。
3.
母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請李小文幫忙,想把學校遙感方面的學科帶起來。
他通過QQ和網易泡泡跟母校的團隊交流,就把學校的遙感專業帶得有模有樣了。
有人對李小文說:“你帶隊伍的方法可真夠簡單的。”
他笑笑:“科學本身就應該追求簡單性原則,任何事情都是越簡單越好,夠了就行。”
他打了個比方:“要在莊稼地里防麻雀,扎一稻草人,給它插兩把蒲扇,風一吹扇子就動,就夠了。這是最簡單的,沒必要找個真人站在那里。”
同樣,對待學生,他的方法簡單得就像孩子玩過家家。
他對學生從來都很寬容,只要學生愿意跟著他學,他都愿意教。如果和學生各自有不同的見解或觀點,哪怕明知是學生錯了,也會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學生明了,絕不指責。
曾有學生陪李小文出差,坐在軟臥包廂里,兩人討論起對遙感專業的看法。這個學生當時很年輕,說出來的話有些錯得離譜。李小文既不批評也不爭論,他笑了笑,拿出兩包熊字餅,就著二鍋頭吃了起來。吃飽喝足倒頭便睡。
看到老師這副模樣,學生在心里自己開始了反思。
他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學生能夠幸福、有成就,心里就會很滿足。但若一定要李小文說出到底欣賞什么樣的學生,他還真說不出來。
“科研這東西不能勉強,興趣不同,順其自然,能幫就幫一下。”
有教無類,說起來就四個字,要身體力行地堅持下來,更多的是靠個人修為。就連和學生探討問題,他都喜歡用打賭的方式。
有學生曾在實驗觀測中發現,太陽有時會從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李小文認為這有悖于常識,根本不可能。
于是他和學生打賭,兩人分頭去查閱資料、仔細論證,最后證明學生是對的。
學生贏了自己,成為了自己的“掘墓人”,在李小文看來,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那種只顧師道尊嚴,不允許自己權威被挑戰的教育者;那種把學生分類,以有無天賦過早給學生下定論的教育者,自己勞心的同時,還違背了教育中最基本的原理。
“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反而成了自己彩卷的掘墓人。這有什么不好呢?”

最好的教育哲學,就是一個“簡”字。教師是引路人,而不是填鴨機。
4.
簡單、明快的教學方式,不代表李小文對待科研不嚴謹、不認真。
在美國留學時,他提出“熱點效應”的物理解釋,向遙感界權威發起了挑戰,被國際遙感界贊嘆為“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
隨性但不懶散,是他做課題的原則,接了一個課題,他就一定要對得起它。
有一段時間,李小文白天在中科院上班,晚上回北師大做課題。他經常忙到很晚,等到要出門時,總得叫值班室開門。
他找到系主任問:“咱不是要辦成國際一流大學嗎?你看哪個國際一流大學晚上11點就把門鎖了?”
這之后,李小文手里多了一把鑰匙,再也不影響他忙到半夜了。
2011年,李小文承擔了兩個大的國家項目,作為首席科學家,他累進了醫院。
能簡單的時候絕不復雜,該認真的時候絕不簡單。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也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智慧。
簡單的人,通常也更專注。他們頭腦里不會有五花八門的過多設想,不會對事情淺嘗輒止。
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成事;擁有這種人的公司,才能真正傲視群雄。

華為曾有一條廣告在幾十家媒體整版刊發:“華為堅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學習。”李小文的圖片更是掛滿了華為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他替華為代言,條件只有一個:分文不收!
“中國如果能多幾個華為這樣的公司,國家就有希望了。”這是李小文代言的理由。
5.
李小文不喜社交,能避則避,就連辦公室他都有點害怕去,因為不想被打擾。哪怕是出差,也是盡量能當天趕回就當天趕回。然而,這么一個把社交當成累贅的科技宅男,在網上卻給自己留出了一塊室外桃源。
在博客上,李小文給自己取名“黃老邪“,總是會隔三岔五地去自己的自留地上逛逛。
在那里,他常常會對一些新聞熱點發表看法,時不時地還會對遙感領域的問題與別人互掐一架。
曾有酒店在招聘員工時要求應聘者喝馬桶里的水,李小文說,如果換做是自己,他一定會認真清洗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不過,還要再舀一碗,讓面試官也喝下去。
汶川地震后,看到總理去災區時,手里拿的還是一張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時,李小文在博客上自責:“我們搞遙感的,真恨不得打個地洞鉆下去,就當地震殉國算了。“

在他身上,淡泊名利的自由思想,以及學術界缺少的真性情,都回歸到了做學問最應有的那種心態。
這世上最不易的事情之一,就是擁有簡單的樂趣。
那些熙熙攘攘的熱鬧之中,有幾份笑顏是真的發自內心?反而是在簡單的樂趣中,最能體悟到生命的意義,最能感受到真實的世界。
6.
2015年1月10日,李小文被北師大的師生們給綁上了擔架,綁去了醫院。
兩天前,李小文上廁所時摔倒了。妻子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拖到床上去,根本沒想要送醫院,因為丈夫不肯。
李小文老早就說過,將來自己走時,希望能有體面地走,不插管、不搶救,不接受任何醫療照顧。
到了醫院后他還在抗拒治療。肝動脈大出血,醫生想給他做胃鏡,以便找到出血點,他死活不肯。
最后,系黨委書記求他:“你這樣做我只有辭職了。”李小文這才答應了做手術。
然而,他依然沒能再醒過來。

這位一輩子活得從容簡單的老人,以簡單的方式給生命劃上了句號。
穿最簡單的衣服,說最簡單的話,做最“簡單”的科研,簡單地愛著他的學生。教學科研、行事做人,無一不展露出最深遠的智慧。
他的一生猶如八大山人朱耷筆下的畫,筆墨凝煉卻又風格雋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老子的智慧千年之前在《道德經》中就已留給了后人,它是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理。
你看那小橋流水人家,你看那秋水長天一色;
你見那結廬采菊之境,你聞那空山新雨之秋。
哪一份美不來自于簡,哪一份美有悖于初心。
純凈易染,天真難守,簡,是世間最難的修行。
那些把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際關系弄得很復雜的人,往往是因為智慧還不夠。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448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