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孟周經典包袱(孟周)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5)
鞋字從“革”,大抵最早的鞋子是用獸皮剪出腳樣,草繩或藤條捆腳成“鞋”。“鞋”很長時間叫履,唐朝以后叫鞋。

鞋除了穿,還反映一個人精神面貌,性情素養。俗語“男人看腳,女人看頭”。男人腳上干凈,皮鞋锃亮,這當是個講究精干的人,否則,成天皮鞋灰土毛糙,褲腳沾著泥點子,則很可能是一個馬馬虎虎邋邋遢遢的主兒。一個女人滿頭清爽一絲不亂,這女人十有七八是個干凈利索的人。相反,若總見她頭發凌亂,鬢發上還沾著草屑,那便多半是一個家居亂糟糟的角色。
(一)
我是60年代人,初中以前在村里面讀書,上下學、運動課、勞動、跑步等日常生活,總穿母親手工縫制的布鞋,布鞋制作過程復雜,要經過多道工序,先把舊衣服洗凈展平,打一盆漿糊,找到桌面,一層布,刷一層漿糊,厚度三五層布,曬干之后謂之“袼褙”,這是做鞋底的材料。

鞋底是把多層“袼褙”包進白布,然后針線反復穿引,這就是納鞋底,因為鞋底是多層裹了漿糊的“袼褙”千針萬線“納”制,便得了一個雅號“千層底”。
鞋面多選用柔軟、結實的黑色燈芯絨布,拓著鞋樣剪成鞋面,鞋面裁剪口包幾層布,細針密縫叫做“掩鞋口”。
掩好的鞋面與千層底縫合,叫做上鞋,上好的鞋套上“鞋模子”定型后,便可以上腳穿,或者入箱儲備,80年代以前的中國農村,家儲鞋子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一家主婦勤勞與否的重要指標。
小學四年級給生產隊拾小麥,列隊走在鄉間土路上,嘴里合著老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眼瞄著藍天白云,一不小心,腳踩到前面同學鞋底,只聽撕拉一聲,這位趿著日久失修殘破不堪“拖鞋”的同學,鞋面撕裂全脫,鞋底也折了半截,同學坐地看著鞋子哭,老師責我用麥稈給這位同學把斷鞋捆在腳上,罰我賠償同學一雙舊鞋。可憐這位同學家寒赤貧,我偷了家里兩雙舊鞋給他,結果挨了母親一頓笤帚把。要知那個年代,舊鞋商店收購價一毛二一斤,這兩雙千層底舊鞋賣的錢,足夠到商店買兩斤鹽巴,或者與門口貨郎擔換頂針、松緊帶、紐扣等不少東西。全家穿過的舊鞋子,母親整整齊齊碼放在雞窩旁邊,每天收雞蛋,少不得看一眼,沒準早就合計好了這些舊鞋的用途。
千層底布鞋,關中人情有獨鐘,鞋子全棉吸汗,透氣腳不臭,千層底結實耐用,踩鐵锨腳不硌,底不斷,走長路,不磨腳。鞋子也融入陜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繹出豐富的“鞋文化”。
鞋底打孩子:教子。
鞋底打老婆:教妻。
鞋底打嘴巴:滅口是非
鞋底墊頭睡覺:枕頭。
鞋底擦屁股:全棉天然材料,無毒副作用,預防過敏 ,按摩括約肌。
鞋底坐人:隨身板凳,隨坐隨脫,冬隔涼夏隔燙,雨雪祛濕。
鞋扔在公共場合人堆里:火上澆油,場面沸騰。
鞋掛女人脖子游街:傷害不大,侮辱極強。
(二)
初中的布鞋,穿到了高中,有幸迎來了兩雙“洋貨鞋”。一雙是白面橡膠軟底的球鞋,一雙是塑料底帆布面的走步鞋。

球鞋底子極其軟彈,初穿腳底如踩了彈簧,運球過人,三步上籃,人如同插了翅膀,云端翱翔。鞋面極其瑩白,每次打完球,滿頭汗珠,先洗球鞋面,再刷膠底縫隙,做完這些例事,身心平緩,汗孔收縮,這才“洗人”。待鞋面干爽,刷上一層鞋粉,準備下次使用或著招來同學借鞋。
平日打球,同學少見借鞋,遇到比賽,大家精心準備,高度緊張,如果輸了球,湊巧有隊員沒穿球鞋,輸球的第一因素,一定是缺了球鞋,彈跳受限,導致發揮失常,我是極其不愿意借鞋給人的,那時候人單純,每次總還是借給了同學,當時的心情,套現在的時髦話是:老婆與車子概不借人。
塑料底的走步鞋,特殊日子,特殊需要才會穿,平日穿的還是布鞋。縱使穿走步鞋,也只穿水泥柏油硬面路,土路是不穿的,因為硬面馬路塑料底子會發出噼噼啪啪顯擺的聲響,土路是不響的,而且臟鞋子。
(三)
84年上大學,臨走的行李箱媽媽給塞了一雙針腳細密的布鞋,大學畢業,這雙鞋子又隨著行李,托運到了工作單位。
大學里面沒有學生穿布鞋,農村的學生多穿皮底鞋(就是上面的走步鞋),城里學生多穿皮鞋,錢少的穿豬皮鞋,家境好的穿牛皮鞋。圓頭牛皮鞋結實,披一件綠色軍大衣,這是城鎮年輕人主流穿著。三截頭牛皮鞋時尚,披一件呢子大衣,脖子圍一條素色毛圍巾,妥妥的氣質達人。也有女學生踩著皮靴,穿了剛剛過膝的裙子,零下20幾度,走在校園或哈爾濱的街道,大風掀起裙擺,刀鋒一般的寒風,直接砍向膝蓋和白嫩的大腿。印出緋紅或者紫烏的血脈,那時候沒有保暖內衣,秋褲凍死也不能配靴子的。哈爾濱人管這種打扮叫二毛子裝,當時道里中央大街和火車站,經常看見如此打扮,頭頂皮帽的蘇聯人(現在俄羅斯)和本地愛美女士,手里舉著一只冰棍,在風雪中嘴里咔咔咬著冰棍,下面鞋子吱吱踩著積雪,嘴里噴著熱氣,游走在哈爾濱異域風情的建筑和街面上,她們像是美麗的塑像和五彩的冰雕,被寒風吹動,散向四面八方,滑往城市各處,她們讓冰冷的世界增添活力,給單調的素冬熵增添彩。幾十年過去了,每當聽見“美麗動人”,腦海必會浮現這一幕。
大學時候跳舞,老鄉聚會,男女約會,男同學會借三樣東西,皮鞋、軍大衣、打火機。那時候沒有一次性打火機,打火機是個潮品,軍大衣既可御寒,也可遮住冬裝之寒酸,畢竟學生裹體的錢有限,有限的錢大部分要裹腹,據說還有一個作用,男女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女學生會扮冷,男學生趁機用大衣包住兩個人,這樣會提高談戀愛的成功率。至于皮鞋,如果不穿,別人都會認為你還是以前高中那個毛小伙,或者上了大學也適應不了城里生活,骨子里就是個“土老帽”。哪像現在,布鞋院士李小文,火遍網絡。
(四)
從農村上了大學是魚躍龍門,從大學畢業分配到一家幾千人的研究所是蛟龍入淵,當時年輕活力,思想激進,準備大展宏圖,塑造輝煌人生。
想法很“高大上”,做法也很接地氣,第一個月工資,給家人買了答謝禮物,第二個月工資,去小寨軍人服務社,買了一雙皮底皮面,咖色皮涼鞋,價格135元,那時候我的工資是105元。皮涼鞋平時舍不得穿,放在床底下,過段時間拿出來看看,上點鞋油,終于等來穿的機會。

大概是八月份的一天,時值盛夏,領導安排我出差寶雞,為了節省差旅費,也為了涼爽,我買的晚11點西安到寶雞的火車票,臨走帶著公文包,里面裝了幾張報紙,穿著新涼鞋,想法是到了寶雞已經凌晨3點,出站在火車站廣場納涼坐一會,早起坐6點的頭班車,吃完早飯8點上班趕到出差單位,辦完事情,當天返回。
在廣場坐了一會,困意襲來,拿出準備好的報紙鋪好,把鞋放在頭邊,枕了文件包,合衣躺下,看著滿天繁星,還有身邊穿梭往來的游客,心安身困,迷迷糊糊人就進入了夢鄉。
一陣后半夜涼風吹來,我打了一個激靈,睜開眼睛,迷迷糊糊發現頭邊放著一雙布鞋,明白過來這是火車站廣場,起身四望,身邊沒有一個人,兀自納悶布鞋哪來的,再一陣涼風徹底吹醒了我,才發現,我的新涼鞋不見了,而這雙布鞋,是換走了我“太子”的“貍貓”。
人的一生離不開鞋,昂貴的鞋扮場面務虛榮;伴自己辛苦勞作,征服高山大川,千里始于足下的鞋,美丑只有眼知,合適只有腳知,舒適只有心知。
【作者簡介】孟周,1966年生,籍貫陜西的深圳人。84年上學離開陜西故土,畢業從事IT工作,落葉歸根,重回同州故里。喜歡用腳步車輪丈量廣袤,由感得悟,文以記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107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