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黃山燒餅蟹殼黃(令乾隆讓乾隆龍顏大悅的燒餅)
發(fā)布時間:2024-10-23閱讀(26)
中國歷史上有一群商人,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勤奮而吃苦耐勞,在外經(jīng)營,三年一歸,習(xí)以故常。

這是三大商幫之一的徽商,擅鹽、典當(dāng)、茶木。

徽商的行囊必備,是一種名叫蟹殼黃的燒餅。隨著徽商的足跡遍及華夏大地,這小小的燒餅既是徽商與家鄉(xiāng)的連結(jié),也是徽州的象征和驕傲。

蟹殼黃,從古至今都受著人們的恩典和喜愛。

相傳1357年,朱元璋征戰(zhàn)時,避難來到徽州一農(nóng)家,饑餓難當(dāng),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愛吃的燒餅給朱元璋充饑,吃的他是滿口生香,大為贊賞。次年稱帝時,沒忘這農(nóng)戶的救命之恩,說救駕有功,就冊封為救駕燒餅吧。
而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時,由清代“兩淮八大總商”之首、被譽作“以布衣結(jié)交天子”的徽州人江春張羅接待,即所謂“江春大接駕”。“江春大接駕”的第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構(gòu)成的家廚團隊根據(jù)他的精心設(shè)計并集體開發(fā)研制的燒餅,其外層酥脆,內(nèi)滋潤鮮香,嚼之異香可口,令舟馬勞頓的乾隆頓感身心舒暢,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賜名“皇印燒餅”,寓意乾隆對該燒餅的喜愛程度堪比隨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賞。
對蟹殼黃稱贊有加的,還有近代陶行知。

“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無量福”。寫下這一首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的白話詩,一句便知徽州人對這蟹殼黃的熱愛和掛念。
這塊得到各代名士之輩青睞的燒餅,隨歷史代代傳下,一直保留正宗純粹的徽州風(fēng)味。而黃山山水賜予不油不膩和酥脆的口感,是蟹殼黃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黃山是江淮山河之美的代表。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這里山高谷深,云霧多、濕度大、降水多,夏無酷暑,冬少嚴(yán)寒,是油菜花生長的天然氧吧。每年三四月,黃山的鄉(xiāng)村田野、山坡村頭,就遍地金黃,徽州大地,數(shù)十萬畝的花海美不勝收。

而蟹殼黃,是用這絕佳油菜花,釀造的菜籽油制作,面團揉餅和烘烤過程對油量和水分的把握,又使得蟹殼黃酥脆好嚼、不油不膩。

嘗一口皇帝也喜愛的蟹殼黃,品得徽州的山水和人情味。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味back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301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