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綏德最有名的小吃(吃過這些特色美食)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1)

綏德小吃譜
圖文/高彥“
一個地方的飲食,成就了一個地方的特色,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綏德的美食,淳樸,踏實,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國慶長假來天下名州,這些上郡古邑的特色美食,你都嘗過,才算得上是到綏德啦……
”
義合刀刀碗饦welcome


之所以稱之為刀刀碗饦,是因為食用碗饦之時,不使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筷子,而是要用鐵絲捶打或者鐵片加工成的小刀。如果你坐在一個小攤前,要上一碗刀刀碗饦,定會見到老板娘拿起碗饦,取個刀刀,橫劃幾刀,豎劃幾刀,兩三秒的工夫,一碗碗饦就被劃成了井字形的小塊。澆上兩勺特制的湯料,撒上一撮韭菜、幾絲黃瓜,喜歡吃辣的人再舀上一勺油潑辣子,一碗正宗的義合刀刀碗饦就擺在面前了。此時,紅的油潑辣子、綠的黃瓜韭菜、油亮亮的湯汁,再配上井字形……
雪花welcome


綏德雪花是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特色小吃。雪花是糕點中的珍品,有“糕點之王”的稱譽。雪花形似月餅,呈黃白色,皮酥而餡香。它的外表面潔白,薄且多層,人們食用時,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飛揚的雪片,紛紛落下,故名雪花。綏德雪花的制作方法 制作雪花的過程較為復雜,且難度大。其準備工作就有三大步。 首先是“和外皮”,外皮是用豬油、面粉與開水和起。豬油和面粉有一定的比例,水的溫度更要適中,如果水溫太高或太低,做出的雪花都不合要求……
四十里鋪羊肉面welcome



在陜北,有句民謠無人不曉。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鋪的羊肉面。”可見,羊肉面在當地人眼睛里是多么重要的飲食。代代傳唱的信天游唱道:“米脂婆姨綏德漢,不用打問不用看。小伙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石獅子守門鉆不進貓,綏德漢一個比一個好。”這四十里鋪常有人來此尋找心上人,吃頓飯,加深了解自然是應有之意。而羊肉面則是陜北人之最愛。
羊肉面有兩種吃法。吃法一面是面,肉是肉,由自己來拌,此法比較貴一點,但是味道卻是最美的。吃法二:肉已經給你蓋在面上面了。其中羊肉是選自陜北肥嫩的山羊肉,肉質鮮美肥嫩,是羊肉中的極品,以前羊還是放養,而現在由于陜北的退耕還林羊是圈養起來的,肉稍微肥點,但肉味還是極美。面可以與老板說,吃扯面、拉面、貓耳朵皆可。那面厚薄均勻,筋道有嚼頭。拌上用草果、桂皮、花椒、白芷、良姜、香蔥、陳皮燒制的酥爛的羊肉,噴香撲鼻,極為誘人。
抿節welcome



抿節在綏德方言中讀“抿節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面食。抿節營養豐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制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食者必點之品種。
錢錢飯welcome


粗糧精制的錢錢飯。黑豆經過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待豆錢半熟時,再放小米。可驅寒保暖,通體舒泰。據說貂嬋就是常食錢錢飯才變得美艷動人的,這本是陜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饑。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其做法為,將黑豆經水浸泡膨脹,放在石碾上碾壓成片,形如銅錢。
黑愣愣welcome


“黑愣愣”,陜西省綏德縣小吃。制作方法:洋芋磨粉成末,清水浸泡過濾后,加芡,面,佐料,大蔥,香菜等,為丸蒸熟,澆蒜汁,陳醋,香油,調芝麻原汁原味。或加青椒西紅柿等炒之,咸辣香爽。“黑愣愣”原料為洋芋,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胡渣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未等,同面粉攪勻,然后團成小團上鍋蒸熟。食用時調上用蒜泥醋芝麻鹽香油等作料制成的湯澆上即可食用。
黃饃饃welcome


黃饃饃流行于陜北地區的一種漢族傳統名小吃,原料由糜子面發酵,包裹蒸煮好的紅棗、豆類擠壓摻合成的豆棗泥餡蒸制而成,口感松軟帶甜,營養豐富易消化。因其顏色呈黃色,所以名為“黃饃饃”。陜北有些地方用小米面作為黃饃饃皮原料,營養價值以及口感與糜子面一樣。
黑粉welcome


雖然叫黑粉,但它一點都不黑,色澤淡黃、吃時切條,加上調料湯、醋、辣子、芥末、香油,可口爽滑。綏德正宗油旋、黑粉是待客的上品主食,風味甚佳。
麻辣肝子碗托welcome


碗托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碗狀,放入鍋中蒸熟,然后取出等待涼了以后,切成片狀,可以炒熱食用,但是如果涼吃以豬肝等為拌料后味道鮮美可口,很有韌性。
碗托在綏德是很普遍的一種食品,隨處可見。老百姓更是家家戶戶自己做了吃。蕎面碗坨在諸多的蕎面食品中,有著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
油旋welcome


綏德特產油旋做法:用精粉,溫水和面(加少許鹽、堿水),先和硬后蘸水踩軟,醒2小時,分劑置油案上搟為長片,抹上化開的熟豬油,邊搟邊拉薄,撤上蔥花、鹽、花椒粉,卷為面團,壓扁成餅狀,上爐鏊抹豬油翻烙,待見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爐圈內烘烤至熟。其色澤金黃油亮,層層餅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綿軟,油香撲鼻。
吉鎮水炒羊肉welcome


吉鎮水炒羊肉:因烹炒羊肉時,不用油只用水,故名“水炒羊肉”。用鮮嫩的前胛或后腿肉,輔以花椒粉、辣椒粉、生姜絲、大蔥絲等佐料制成。水炒羊肉的特點,一是快,烹炒時間只需一兩分鐘;二是香,味道醇厚,越吃越香;三是鮮,不腥不膻,口感新鮮;四是嫩,酥軟渲滑,易嚼易化。拌面、就餅皆宜,下酒、配飯猶佳。凡品嘗之人,無不吃而不忘,交口叫絕。
油饃饃(油闊憐兒)welcome



綏德的一種風味小吃。餅狀,中間有小孔,較小。由土豆、白面、蕎面、糖等雜糧和在一起炸制而成。味道甘甜、可口。圓形,環狀,炸熟后,金黃似銅錢,在綏德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面,置熱炕發酵。面發后,攤制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油饃饃一般常見于逢年過節或款待親朋好友時,特別是婚慶筵席中。食用時佐以粉湯,味道盛佳。油饃饃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
油糕welcome


由軟米精制而成,經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軟硬兩種,去殼后性粘者叫軟米,性硬者叫黃米。制作時把軟米和黃米按四六比例兌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撈出,在碾子上推壓成面,蒸熟后吃,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棗者叫棗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來軟香甜美,群眾尤為喜食。但凡婚喪大事、生辰滿月、逢年過節都要吃糕,就連學生考試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諧音是祝愿人們步步升高,有喜慶吉祥之
羊雜碎welcome


綏德到底有多少家羊雜碎店鋪,實在難說,反正不管是二道街還是龍灣、金陽光,到處都有。綏德人到底有多喜愛羊雜碎也很難說得清,反正每天早晨大多數綏德人都會走進雜碎鋪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碎,當做硬早點,然后開始一天的生活。
羊雜碎,原料是羊的內臟,和地道的陜北粉條,湯很香,很濃的羊骨湯,才6塊錢。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制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后,入開水鍋煮熟后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拼三鮮welcome



拼三鮮,是綏德傳統名菜。先將豬肉制成丸子,煮熟;雞肉、羊肉煮熟,切條。鍋內放雞鴨肉湯,燒開,投入胡椒粉、白醬油、姜末、鹽、料酒,放特制的綠豆粉皮,滾開后投入各種準備好的熟料;滾開后再放香菇、口蘑、筍片、香菜、味精,盛入海碗即成。
驢板腸
welcome


驢板腸是綏德縣的一種風味獨特的著名美食,以肉質細膩香醇、麻辣可口,并有滋陰補腎的療效而享譽三秦大地。當地人有句俗語:“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說的便是人間最好吃的肉食莫過于驢肉。
綏德驢板腸的特點是:麻、辣、咸、嫩,肥而不膩,綿軟香嫩,營養豐富。“驢板腸”是驢八珍之首,因其香爛可口、肥而不膩,在民間有“寧舍孩子娘,不舍驢板腸”的趣說。
大燴菜welcome


大燴菜其葷素皆備,包羅萬象,營養豐富,經濟實惠,是綏德傳統的大眾化飲食。在綏德中小飯店均有烹售,有的飯館甚至于干脆直接以“大燴菜”或“燴菜王”命名。
然然菜welcome


簡單的說就是把白菜和土豆熬在一起。先將土豆上籠蒸熟,小白菜洗凈,焯水。蒸熟的土豆制成土豆泥、焯水后的小白菜切碎、炒鍋燒熱,加清油(或者奶油)先炒小白菜,然后下入土豆泥和調料,炒勻。香而不膩。

綏德美食又何止這些?哪一樣不令人喜愛留戀?哪一種不叫人回味無窮?如果你是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慢慢體味天下名州、上郡古邑的味道……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高彥老師,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獲得者。綏德萌芽作文社社長,西安萌芽學習社社長,原北京新航道學校任中學教材教輔書教研老師,原北京百度作業幫教研主管,原北京魔方格在線教育教研帶頭人,北京學而思教育圖書部特約撰稿人。

祝全國人民國慶快樂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41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