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一碗面四種味道老字號(一碗面而已到底有多好吃)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9)
我今天,就要一碗面
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陜西是面食之鄉,面食種類繁多,可謂“面食王國”

外地人對陜西人有一個帶有戲謔性的評論:打死不離疙瘩面!陜西人,都有著極為濃厚的面條情結。不過,僅僅說陜西人愛吃面是不夠的。
陜西人愛吃的是陜西面,是制作精美的面。對于面,陜西人是愛吃而且會吃。

陜西面食文化積淀深厚與陜西關中主產小麥有關。
陜西關中的小麥,因土壤、氣候的關系,品質很好,并且由于陜西的這一片八百里平川上跨越了暖溫帶和寒溫帶,使得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能夠生長出世界上最多的糧食作物。

如果一個陜西人中午想吃面了,你跟他說什么火鍋燒烤牛排小龍蝦,統統都沒用。這個時候,咥一碗面,勝過世上一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陜西的面到底有多么迷人,讓人如此欲罷不能。
biangbiang面

這個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它實在太有名了。
biangbiang面是陜西關中的傳統風味面食,因為制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
也被人們叫做褲帶面。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面湯,撈入面條,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即成。
褲帶面這種寬厚勁道的感覺進入口中之后,再伴隨著油潑辣子的椒香和順滑香甜的醬汁一起涌入口中,那種感覺,真的,無法言喻。
臊子面

這道面食就不再是大碗寬面了,是一道最早始于周代,具有3000年歷史的充滿漢族風味的小吃。
面條爽滑細長,臊子鮮香入味、酸辣可口,面湯油光紅潤,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點而聞名。
楊凌蘸水面

蘸水面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
這道面食有這樣一個特點,湯汁和面是分開裝的,吃的時候,需要將面拉到湯碗中,蘸湯汁后吃掉。
湯汁的味道同樣很講究,湯內突出油潑生姜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
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蛋花,即使只是小嘗一口湯,也會覺得香味滿腹,食欲大增。
戶縣軟面

戶縣軟面,是"關中八大怪"中的一種,又是一道面寬如褲帶的面食。
在這道面食里,主料和配料加在一起,多多少少有8種之多,很是豐富。
戶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極好的自然風水產出的麥子,穗大而厚實。
磨出的面粉精白而細膩,做出的面食幽香而筋道。
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澆上煮沸的油,吱拉一聲,金黃色的油層慢慢蓋住辣椒面,碗邊浮起油沫,然后加些陳醋和少許鹽,寬大的面條撈出來倒進一個大碗里,最后放入青菜。
即成一碗蘸著蒜湯,酸辣鮮香的蒜蘸面。
蕎面

陜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歷史。尤以陜北、韓城、西安校場門白蕎面最為有名。
制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做,一般涼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熱吃。特點是清香利口、條紅筋韌。
藍田饸饹面

藍田饸烙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面食。初以蕎麥面為面料,配以熟羊肉、蔥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罐罐面

罐罐面又稱壽面,流傳此面是唐朝宮廷宴品,是專為皇帝和楊貴妃特制的。配料經過切、碾、濾、烘、炒、爆等工藝。面色感鮮艷、氣味香醇、面筋湯濃、無腥不膩。
韓城羊肉糊卜

羊肉糊卜講究的是原汁原湯。先將蒜片、辣椒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加肉湯。最后放入切好的面餅絲,出鍋前澆入辣椒油,再烹以香醋。一絲一絲,甚有嚼頭。
禮泉烙面

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燒一鍋開水,將面盛在碗中,反復用開水澆之,稱之為“泖”。然后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面,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可加湯食用,亦可干吃。
鹵肉菠菜面

將鹵制的肉品加入菠菜面中,別具特色。
扯面

扯面是關中地區的傳統面食小吃,陜西八大怪之一,寬如褲帶。用燒熱的油潑后攪拌食之,其特點是色澤協調、光滑柔韌、淡雅清香。
油潑面

手工搟制的又粗又寬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面。
再從滾沸的油鍋里舀出幾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澆潑在辣椒面及面條上。面條經油潑燙,表皮焦黃,食時焦辣香脆柔韌兼而有之。
韓城大刀面

大刀面全在技術,使用傳統大刀,切時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邊提邊落,案隨刀響,刀隨手移,面搓成絮,木杠壓,成硬塊,搟成一毫米薄厚,疊起成半圓形。面切細如絲,水開下鍋,兩滾即熟。
安康蒸面

蒸面是類似涼皮的面食一種,是陜南安康風味小吃一絕。它和"炕饃"已成為陜南人早點之首選,也是外地游客頗具口碑的風味小吃。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
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用八種蔬菜和肉制成臊子,包括豆腐、胡蘿卜、白蘿卜、核桃、花生米、蓮子等,與面同煮。
旗花面

旗花面是武功的獨特風味小吃,盛名遠揚,因它所用的雞蛋花、蔥花、帶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柳巷面

柳巷面原先是從西安一條叫做“柳巷”的小巷起家的,后來因為城市改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遷,現在更退到案板街一條特隱蔽的小巷內。但喜歡柳巷面的食客們總能將它從城市角落里挖出來,義無反顧地加入店內擁擠而壯觀的吃面隊伍中。
柳巷面好吃之處,不全在面上,而在五味俱全的佐料。醬油、醋、辣椒油、芫荽,加上事先做好的配菜,那配菜里總是有菜花、白菜、土豆、豆芽、黑木耳以及油炸過的小豆腐塊,牛肉是用醬燒的,很爛。吃一口,滑溜溜的,面很筋道,大有嚼頭。吃畢,再喝一碗面湯,全身舒坦。
陜西的面種類這么多
是不可能今天一次講完的
以后有機會的話
小寶妹再給大家介紹更多種類的陜西的面食
很多人離開陜西,最難過的就是吃不到陜西那種又粗糙又勁道的面。
面食慢慢的已經變成了我們陜西人的一種信仰,無論吃遍多少山珍海味,記憶里最美味的還是那一碗油潑面。

這一碗面,包含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百年的傳承,更是藏著這座城市的精魂。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42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