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老東北美食酥黃豆(故事豐縣的油莎豆)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23)
文:人生感悟
圖:來自網絡
說起豐縣的油莎豆,得從我的三姑說起,三姑今年六十多歲了。
在當時,像我三姑這么大年齡的人,沒有幾個上過學的,可是我三姑上到初中畢業。小時候覺得我三姑很了不起,有文化,能說會道,在我們村是出了名的會說話的能人。不管年紀大年紀小都能給人家開上玩笑,接上話茬。

三姑在家也很厲害,我們姊妹幾個都不敢惹她,她的床很整潔干凈,我們坐坐都不行,更不敢到她的床上去。床上掛著蚊帳,蚊帳上面還扎著仰飾(當時在豐縣就叫這個名字),就是現在的吊頂。
那時我總覺得我三姑是高高在上的,很了不起!三姑初中畢業后,在生產隊當婦女隊長。帶領那些大齡女青年專管生產隊的棉花,成立了棉花專業隊。包括打杈、打藥、鋤草、拾棉花、晚上看護棉花。因為晚上怕人偷棉花,夜里分兩個班巡邏。
那個季節生產隊種了一大塊油莎豆,蔥蔥郁郁的,一大墩一大墩的連成一片。樣子長得像三棱子草,葉片扁而厚,細又長。果實長在土里,像花生一樣。不過它的果實不帶殼,咖啡色的,和花生米差不多大小,瘦長型的,上面像一小芋頭一樣,長有小毛毛。

拾棉花的季節果實就成熟了,撥掉一墩,下面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油莎豆。
三四十年前,物質匱乏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我三姑她們那時上夜班,又冷又餓,有的時候,她們夜里會挖點油莎豆(在當時生產隊是默許的),用水冼干凈,控干水。
放在一個大鐵鍋里炒,像炒花生一樣,炒出香味,顏色變成金黃就行了。因為我三姑是隊長,所以一般都在我家炒。我家院子里有口大鐵鍋,一人燒火一人炒就行,其余二人去巡邏,一般都是四人一個班。有時我在睡夢中都能聞到炒油莎豆的香味。
早上醒來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油莎豆了。炒熟的油莎豆既不是脆的,也不是軟的,介于這兩者之間。吃起來口感很獨特,沒有渣,味道極其香甜,有點像炒熟的栗子,但口感不一樣,不像栗子那樣面,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因為數量不多,有時都舍不得一次吃完,留著慢慢品嘗。就像小時候吃知了猴一樣,一個小孩分幾個,一點一點的吃,一個一個的品!
油莎豆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物質,俗稱地下核桃。是一種高鎂、高錳、低鈉、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能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能防止骨質疏松、調節預防各種腸道疾病。這種油莎豆榨出的油比橄欖油還要好,含有更高的亞油酸,能預防三高等疾病。
除了三十多年前吃過油莎豆以外,以后再也沒見過、沒吃過這種東西。既然這種植物有這么多的好處,為什么現在沒有人種植了呢?離開家鄉很多年,有時候回去,還忍不住到地里去看看,有沒有人種植過?

不知道什么原因,這種植物竟然再也看不到了!只能留在回憶里了,記憶深處的一種美味……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47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