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4)
陜西人很聰明一種簡單的面竟然發明了幾十種做法,而且每一種做法口味吃法都不一樣,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吃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
1陜西關中一帶Biang-biang面


陜西最出名的面食,油香四濺,Biang Biang面,也叫褲帶面。在面條家族中,它是最受歡迎的老板:頭最大、中風次數最多、碗最大,也是飽腹感的最大的。
2 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一道特色傳統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陜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方流行。
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于陜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
3 乾縣驢蹄子面

乾縣驢蹄子面,簡稱驢蹄子,是流行在乾縣及其周圍的一種傳統特色面食。很久以前,在乾縣農村地區農民勞務繁重,回家過晚來不及搟面。就采用一種"偷懶的"方法制作面條,這種做法用時短,味道好,且方法簡單,一學就會。由于做出來的面條形似驢蹄子,口感筋道,有"驢"的一身倔勁兒故稱作驢蹄子。
4楊凌蘸水面

楊凌蘸水面是陜西一種地方小吃。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面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后夾著面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5戶縣軟面

戶縣軟面是 "關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條像褲帶"。"關中八大怪",指陜西省的關中地區(大致包括西安、咸陽、渭南、寶雞、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出現的八種奇特風俗習慣。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中地區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6武功縣旗花面

旗花面是一種面食。選用精粉制作,面條細而長,以大肉、雞肉婉湯,蛋餅、黃花、蔥白為佐料,酸味出頭,是當地群眾的一種傳統食品。
是一種當地群眾非常喜歡的面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一般用來招待貴客的,主要以優質面粉制作的面條為主料,湯料是以高湯輔以其他材料制作。臊子是以黃花、木耳、海帶絲、雞絲、大肉炒制而成。漂菜是以蔥花或韭菜花、蛋皮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稱。
7淳化饸饹蕎麥面

淳化蕎面饸饹,是陜西漢族著名面食,盛名于咸陽淳化。流行于咸陽淳化縣,也被稱為過事面,誰家紅白喜事都吃這面。淳化方言讀作(huó·luo)。據考古發掘確認,饸饹的歷史很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牛角鉆六至七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查閱了《辭海》中關于“饸饹”的定義,解釋為:“北方一種用蕎麥面軋成的食品,參見‘河漏’。”而對河漏的解釋則是:“即饸饹,北方一種面食。

8陜北羊肉面

陜北榆林廣為流傳的面食,主要食材是面條和羊肉。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食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還比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都少。
9禮泉烙面

禮泉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是陜西關中地區漢族特色面食。可加湯食用,亦可干吃。將面盛在碗中,反復用開水澆之。然后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面,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10寶雞削筋面

削筋面(讀法:xuejinmian)是一道流傳已久的面食。它的主要流行區域是陜西的寶雞、鳳翔及毗鄰地區,其他地方比較少了,地方特色十足。削筋面在和面的時候面要揉硬,然后搟厚,切成長短均勻的細條就好了,做好后吃起來非常筋道。削筋面具有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膩,辣香爽口,咸酸適口的特點。
陜西有很多面,來過陜西你一定要吃面,讓你見識一下一種面幾十種做法吃法。陜西還有很多地方特色面,不過小編沒有吃過歡迎各位吃貨留言推薦,下期我們將會詳細介紹。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