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家鄉臘肉哪里最好吃 是湖北人的鄉愁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0)

正式進入了臘月,年味兒越來越濃,「臘味」正是年味兒的先行者,俗語有言“冬臘風腌,蓄以御冬”,幾千年前臘肉的出現更多的是為了抵御寒冬,延續至今已經成為了地域特色與年節風俗。

那一串串高掛在院落、屋檐、灶上的臘肉,散發出濃郁的香味,穿過寒意濃重的冬日,溫暖了整個新年。
臘味的歷史
“臘”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一種祭名,關于臘月的由來,還得追溯到夏朝。相傳在夏朝,每逢十二月初八,也就是如今所說的臘八,家家戶戶都要獵殺動物合祭眾神,這種儀式稱為“臘祭”,所以十二月也被叫做臘月,一直延續至今。

古時候沒有冰箱,肉類無法長時間保存,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把肉掛在房梁上通風保存,而臘月天寒地凍之時,每家每戶都會在堂屋的火盆前燒火取暖,燃起的煙熏染了房梁上的肉,久而久之便成了臘肉,人們發現這樣的熏肉不僅能長時間保存肉類,而且風味獨特,并且熏制時間越長,臘肉越香。

不過當時的臘肉還不能稱為“臘肉”,它沒有經過復雜工藝,只是經過煙熏后的干肉。一直到清朝,百姓生活富足,餐桌上常見肉食,一年臘月,偶然之下一戶村民將豬肉用食鹽腌漬之后,掛在自家門口,時值冬至,連日大雪出不了遠門,村民便將腌制的豬肉取下煮食,驚喜地發現別有一番滋味。從此,用鹽腌制豬肉制作臘味的工藝便流傳開來。

寒冬里的這道臘味,是一年辛勤的饋贈,臘月時節,紅紅火火的臘肉香腸掛滿院落,臘味飄散出的臘香,噴香喜人,這年啊,才算是過得圓滿。

荊楚臘味文化
在湖北,每家每戶的院落窗戶上都掛著各種各樣的腌制年貨,臘肉、臘腸,在太陽底下被曬得通體醬色,儼然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湖北的臘味,不僅是冬日一道風味獨特的美食,更是湖北古樸民風的縮影。在這一味食物里,融入了老人對子孫的惦念,寄托著身處他鄉異地的游子的一份鄉愁。當那股子濃烈的煙熏味沖入鼻腔,我們在感慨光陰如梭的同時,也為“年”的到來感到萬分愉悅。

猶記得《舌尖上的中國》曾經有一期節目就講到了臘肉:“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p>
在湖北人的心中,臘月里的這一口臘肉,無論是哪一種味道,最后都融匯成了“家”的味道。

湖北臘味制作
楚地冬臘月的特色美食是“干魚臘肉 ”,逢年過節湖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也是這道菜。通常在每年的冬至過后,湖北人便開始腌制臘魚臘肉。其腌制方法為將食鹽加入花椒炒后,拌入魚、肉中,將魚、肉腌制一段時間,經日曬風干而成。這樣的工序做出來的臘魚臘肉風味獨特,口感很好。

湖北恩施的煙熏臘肉久負盛名。 把腌制好的肉掛到炕房的橫梁上,點燃柏樹枝,煙霧裹挾著柏樹特有的香氣,一點點熏入豬肉里,深山里的柏樹枝,是土家臘肉擁有煙熏風味的關鍵。第二天換燒柴火,慢慢把肉的水分烘干,特別注意的是要一直保持著小火慢烘。煙熏的過程至少要持續十天,熏好的臘肉要放在屋里陰涼處。

“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是檢驗一塊好臘肉的標準。嘗一口,似有萬種滋味在口腔里齊聚迸發,直叫人能從這一年惦記到下一年。

荊楚風味臘肉美食
臘肉制作講究,以臘肉為材料的烹飪美食也頗有風味。湖北人吃臘肉,喜歡和蔬菜搭配,湖北是有名的蔬菜生產大省,其出產的高山蔬菜、水生蔬菜曾一度風靡全國,其中紅菜薹,當屬湖北蔬菜代表。

【紅菜薹炒臘肉】
“紅菜薹炒臘肉”是湖北十大名菜之一。紅菜薹是武漢人冬春兩季常見的家常菜。據載,在唐代時紅菜薹已經成為有名的蔬菜,曾被封為“金殿玉菜”,武昌洪山所產的質量最為上乘。冬天的蔬菜,脆嫩甘甜,遇上臘肉的咸香味兒,一入口中,當真是滋味無窮。

【臘肉煮豆絲】
嘗過了炒的臘肉,不妨再來試試湖北另一道地方美食“臘肉煮豆絲”。豆絲是湖北必不可少的年貨之一,將綠豆和大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打磨成漿,攤成薄片再切成絲狀,而后自然風干。黃陂所產豆絲素有好口碑。將臘肉和豆絲一起煮,豆絲口感細膩有勁道,濃郁的湯汁中還有臘肉特有的香味。


一塊臘肉,裝滿了對家的想念,對年的期盼,它是一味解藥,解掉了縈繞在心頭的縷縷鄉愁,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聞到那股熟悉的熏香味,就知道要回家了!
編輯/楚小游
審核/郭為軍
圖片/騰訊視頻《美食臺》截圖、網絡
- END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551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