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湘西臘肉豬頭怎么做好吃 臘豬頭肉炒腌燈籠椒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1)
文/溫暖的葉楠大叔
導語葉楠今天小作文要表達的是——
“寒風吹香臘味,臘腸臘肉里有年味更寄親情,總在過年團圓時分外濃。”#這就是年味兒#
輪回的四季里,人生何其短,到大叔的年齡時懂了:陸游《己未冬至》——
“老人畏添歲,每嘆時序速。”
又逢冬至又添歲,回望歲月深深處,那時每一年冬至后,爺爺和奶奶總會腌上兩條臘魚、三塊臘肉,臘魚是每條3斤多的大鰱魚,三塊肉中有兩塊是一斤半至一斤八兩的五花肉,另一塊則有5~6斤重的豬頭肉。
(當年豬頭肉半價、更是緊俏年貨。)
今天的兒女們不會懂得,那兩塊1.5~1.8斤重的臘五花肉,當年是到親戚家拜年用的,往往轉了一圈后,收回來的臘肉,重量輕了、臘肉也有些變質了……
只有那兩條臘魚、那塊臘豬頭肉,才是一家人過年前后的美味。
歲月歷久彌香總在冬至后,記憶里的臘豬頭肉炒腌燈籠椒,還有那臘魚蒸豆豉……讓我每每懷念那美味時淚目,爺爺奶奶早已在山洼里黃土下。
今又臨冬至時,那時候是孫兒的我,也一早吹著凜冽的寒風去菜市場,買豬腿肉、豬頭肉,為兒女們準備腌臘腸、臘豬頭肉了。
從呱呱墜地的盈尺小兒,到如今他們天各一方,從為人兒時盼過年的美味,到如今為人父時、為長大的孩子們準備美味……
啊,冬至過后就是年喲的傳說里,演繹傳承了輪回的親情。
用心選肉、配料、制作,不只為心中的臘味飄香,更有對爺爺奶奶的懷念和傳承在工業化食品流水線上長大的孩子們,味蕾是麻木又刁鉆的,他們不能共情理解——我口中念念不忘的:爺爺奶奶的臘豬頭肉炒燈籠椒的美味。
造物主弄人,爺爺奶奶心痛孫輩們,一年也難以敞開吃幾回豬頭肉,而我輩為人父母時則憂慮,常有肉吃、運動量少的孩子們肥胖……
反復比較買了3斤豬后腿肉、3斤豬前腿肉,選了一塊7.3斤重、去頭骨的豬頭肉,要求老板用噴槍,把豬頭肉上的豬毛處理干凈。
從菜市場回來,先簡后難——
腌豬頭肉:切割分開豬耳朵,用刀反復刮去豬頭肉皮上的污物,用56度高度的高梁酒清擦豬頭肉后。
稱了110克鹽,隨手放了一小把花椒,一塊兒炒至鹽發燙后變微黃,把炒過的花椒鹽均勻揉搓在豬頭肉上,壓緊放置在舊大號電飯鍋內膽里腌制。
豬頭肉進入腌制環節了,難的是——
灌香腸:
如果說腌臘豬頭肉我可以隨心所欲,灌香腸我則盡顯慈父情了。
兒女們都喜歡廣味香腸,而廣味香腸的配方都是高糖、多油脂的。
我的改良版是:清除六斤豬前后腿肉中肥肉的90%,肥肉煉油后取油渣剁碎備用,手工剁肉餡后加點菜油,用土蜂蜜60克代替白沙糖,25克鹽、50克高梁酒、生姜和蒜泥共20克,不放味精雞精等調料。



但我在肉餡中加了——適量的骨頭湯和少量淀粉,湯快好時還加了打碎的鮮玉米,豬前后腿肉中搭配是為了臘腸吃起來不柴,但畢竟肥肉太少,我自以為是加了特制的湯,可以使臘腸吃起來Q彈哈。
清除了肥肉后共灌了14節臘腸,掛在陽臺內風干晾曬,豬頭肉腌制了8天后,一樣掛在陽臺上晾曬。



天懂慈父情,冬至后那段時間里,天氣時晴時陰卻沒有下雨,早晚的寒風、午間的升溫,讓臘腸和豬頭肉,慢慢沁出臘月才有的臘香味……
又在老家好不容易找到了兩斤腌燈籠椒,趁朋友在臘月23來辦事時,才從腌菜壇中取出帶來。
年近了,眼波盡頭長江邊上的菜地里,泥蒿正散發臘月里特有的清香,而我的兒女不知道,爸爸在數著指頭盼他們歸來。
臘豬頭肉炒腌燈籠椒,臘豬耳朵炒小竹筍,泥蒿炒香腸里的深情下午五點差十三分,兒女們回了。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恍如隔世的場景,當年問我瘦了的父親已在天堂多年。
為人父的我如今是:見到分別近一年的兒女,多么盼望他們瘦了、瘦了,還好感覺很是瘦了一些,卻又憐惜他們這一年的辛苦。
廚房里飯已經煮好了,我開始做豬頭肉炒腌燈籠椒了。
奶奶柴火鐵鍋,豬頭肉炒腌燈籠椒的動作早已爛熟于心,置身在天然氣灶臺、常下廚房的我,更是得心應手。
炒鍋燒熱放油,生姜蒜等先炒幾下,放早已切好的豬頭肉,均勻用力翻炒,腌豬頭肉片在鍋內滋滋作響,一遍又一遍的翻炒了近二十分鐘后,再放入腌燈籠椒翻炒幾分鐘后,放一小碗涼開水小火悶干一半的水,起鍋開吃。


飯桌上兒女們一聲聲好吃里,一大海碗腌豬頭肉和腌燈籠椒,淺了、淺了,臘豬頭肉香彌漫在餐廳里,姐弟在歡笑中感嘆:“臘豬頭肉彈牙爽口又沾嘴唇,腌燈籠椒咸中帶甜……”
聽著兒女的議論和歡笑,腦海里全是爺爺奶奶當年炒腌豬頭肉的畫面……
姐弟倆只有短短13天的假期,除了約好的年夜飯、見同學朋友,分別一年的家人一起吃飯沒有多少了。
期間先給他們做了臘豬耳朵炒野竹筍干,溫水洗凈后浸泡豬耳朵,切分成不厚不薄,先放進盤中蒸半小時,野竹筍干浸泡好后放不銹鋼碗中,再放高壓鍋中蒸半小時,依然是先放姜蒜后,再放豬耳朵筍干一起翻炒。



臘豬耳朵里浸潤了野竹筍干中春夏的氣息,季節的風味重合里,總有特殊的味道。
最用心的當是泥蒿炒臘腸了。
為姐弟倆特制的廣味香腸,也親手給他們炒了三次,親自去菜市場挑選香味濃郁自然的泥蒿,擇好洗凈,而臘腸早已用溫水浸泡好了,切成薄片中火蒸半小時,只放螺絲椒、生姜蒜配料,先翻炒3~5分鐘臘腸后,再放下泥蒿一塊兒勻速翻炒,起鍋裝盤。


女兒朋友圈里點評這道菜:“廣味臘腸肉嫩不柴、咸中微甜,特別是不油膩!配上湖北特有泥蒿的清香,爸爸的手藝把臘月的味道、年的味道烹炒出家的味道……”
寫在后面感謝女兒的懂得。
團圓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風雪交加的早晨,爸爸和姐弟倆分別在地鐵站里,早春揮手再見——又盼臘月冬深春近時再團圓。

在他們的行李箱里,有我給他們每人的四根臘腸,反復叮囑“先溫水浸泡一晚,切成薄片后再蒸半小時后,和他鄉的時令蔬菜清炒。”
想起朱自清父親的背影、想起龍應臺《目送》父親同樣的背影,一句“不必追。”里,是天下父母兒女情里常景,在輪回的歲月里每一次分別的背影,都無法追回……
只愿這四根臘腸里的深情,兒女們在輪回的歲月里懂得,在年年臘月的寒風里飄香……
風雪漫漫的遠山里,我仿佛聽到爺爺奶奶的祝福——
兒孫們新春帶來了新的一年,祝福安康如意!

文/結
溫暖的葉楠大叔,用溫暖的文字,溫潤四季陪伴您,感恩點評、關注,相信我總會有文字打動您。
文中圖片如若侵權,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5669.html
上一篇:臘豬頭皮做法大全 還是這樣做好吃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