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武漢一日自由行攻略最佳路線 從東到西武漢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4)
我相信對于每一個愛出去旅游的人來說,武漢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武漢有美食,有美景,有美人,這里絕對是一個絕佳的旅游之地!2020年的武漢,又再一次讓我們認識了這座英雄之城,如今的武漢依舊美麗,何不背上行囊去看一看。

兩江交匯,三鎮鼎立

百年江漢關

武漢燈光秀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 ,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 。

武漢大學

武漢·中國光谷

繁華江漢路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晴川橋

九省通衢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明代武漢三鎮圖
位置境域
國家5A級景區——武漢東湖
武漢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最東端位于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地形地貌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中國最大城中湖——武漢湯遜湖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
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水文武漢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于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截至2017年末,武漢市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67.07平方千米。 湯遜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梁子湖是中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
淡水資源
南岸嘴
武漢市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各類水庫277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萬千瓦。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是全國大城市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
濕地資源
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
武漢市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截至2012年,武漢市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千米,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1月,武漢市共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安山國家濕地公園、后官湖國家濕地公園、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歷史文化方言武漢方言屬北方話系統,但與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四川及中南地區的湖南、廣西的方言更接近。就武漢方言內部而言,漢口話因漢口鎮在歷史上的突出地位而聞名,被稱為“漢腔”。
飲食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干面、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武漢八大名吃熱干面
蔡林記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與山西的刀削面、兩廣的伊府面、四川的擔擔面、北方的炸醬面并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據說,上個世紀30 年代初期,漢口有個叫李包的人在關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面。一個夏天的晚上,李包還剩下許多面沒賣完,他怕發餿變質,就把面條煮熟后撈起來晾在案板上。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李包一不小心將油壺里的麻油潑在面條上了。他當時靈機一動,索性把麻油拌和到面條里,然后將面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過麻油的面條放在沸水里燙熱,再濾干水放到碗里,然后加上賣涼粉用的芝麻醬、辣椒醬、榨菜、蔥、姜、蒜、醬油和香醋等佐料,頓時香味撲鼻,惹得人們爭相購買。吃過面條后,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么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干面”。從此以后,李包便專門賣起“熱干面”來了,還教了許多徒弟。幾年后,有個姓蔡的徒弟在漢口滿春路開了一家熱干面館,店名叫“蔡林記”,漸漸成為武漢市經營熱干面的名店。
蔡林記位于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854號。其熱干面,晶潔爽口,味道鮮美,深受廣大市民的贊賞,享有武漢名小吃的美譽。而今,熱干面已遍及江城,歷久不衰,武漢人過早(吃早餐)更是離不開這一種具特色的面食。
1930年,黃陂的蔡明偉夫婦家在漢口滿春路口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干面,店名的由來是因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郁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正如他們夫婦所期盼的那樣,“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蔡林記”營業面積(1—4層)達490平方米,最高峰日銷售熱干面達450公斤。
“蔡林記”熱干面的品種的變化:1983年前為三個品種,即叉燒熱干面、全料熱干面、蝦米熱干面。1996年6月18日重張后的擴大為8個品種,即為:全料熱干面、蝦米熱干面、蝦仁熱干面、雪菜肉絲熱干面、炸醬熱干面、財魚熱干面、三鮮熱干面、果味熱干面。擬推出滋補型的二個熱干面新品種。如今,在保持傳統產品熱干面的同時,“蔡林記”增加小吃品種達4大類40余種。而經營熱干面銷售額占小吃品種的46%。
蔡林記的熱干面,面彈醬香作料全。說道武漢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熱干面,以上世紀30年代創立的蔡林記為代表,這是武漢人最珍貴的味蕾記憶。熱干面分了牛肚、牛肉、炸醬、全料等口味,面身筋道,拌上秘制濃香芝麻醬。
豆皮
老通城三鮮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后復業,改名為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武漢黃陂的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
豆皮本是黃陂的鄉土風味小吃,制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樓的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制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膾炙人口,人稱“豆皮大王”。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贊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老通城的香豆皮,皮酥米糯直流涎。創辦于1931年的老通城有“豆皮大王”之稱,曾接待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多位中外政要。出品花樣繁多的小吃,以三鮮豆皮最出名,皮兒金黃,糯米香軟,餡料豐富。
湯包
四季美湯包
離“老通城”不遠的江漢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漢人譽為“湯包大王”。“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后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制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制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四季美湯包1927年開業,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有名廚在該店制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肉皮用得新鮮,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蟹黃湯包要用陽澄湖大鮮蟹,受到食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湯包成為主打。最經典的吃法是先輕咬破表皮,慢慢吸盡里面的湯汁,然后再吃湯包的面皮和肉餡。
煨湯
小桃園煨湯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漢的煨湯, “小桃園”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小店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秘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于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將雞塊入油鍋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豆絲
豆絲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橋一帶,以經黃陂風味的豆絲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傳統小吃之一(其他還有黃陂三鮮、黃陂糍粑)。吃客唐魯孫:“談到吃牛肉,黃陂的牛肉豆絲,固然遠近知名,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倒也貨真價實,腴而不膩。是長江中下游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并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當然為了便于保存可切絲晾干成為干豆絲。一般吃飯濕豆絲可以炒食或煮食,最好吃的是與牛肉或臘肉一并炒或煮,干豆絲就只能夠煮食了。在湖北黃陂豆絲是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年臘月,家家戶戶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
糊湯粉
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燒麥
順香居燒麥
漢口花樓街、交通路交匯處的“順香居”是一家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老店。該店制作的重油燒麥,油重而不膩人,味道鮮美,而且形如銀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開。燒麥的制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餡。面粉加水適量,放少許精鹽揉和成面團,搟成一張張荷葉形薄皮,放入餡心,加少許麻油包成。燒麥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厭。
面窩
面窩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面窩,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武漢人過早,最喜歡吃的是面窩。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熱氣騰騰的大油鍋,金黃的面窩在里面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于19 世紀末。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人,名叫昌智仁。他看到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他請鐵匠打制了一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價廉物美的武漢特色早點。
藝術音樂

古琴臺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發源地。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國現代第一所私立藝術教育學堂、中國最早的三所藝術專科學校之一,因此武漢也成了中國近現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武漢主要藝術表演場館有琴臺大劇院、武漢琴臺音樂廳、湖北劇院、武漢劇院、洪山禮堂等 。
設計
2017年11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準,武漢市正式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至此,武漢在原有的定義上,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世界設計之都。
雜技

楚河漢街
1992年建成的武漢雜技廳是中國第一座可供進行國際雜技、馬戲表演的觀演建筑,也是亞洲最大的雜技廳,在此舉辦的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與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齊名的全球三大國際雜技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七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工藝
漢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清宣統二年(1910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漢繡制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外,武漢還有木雕船模制作技藝等傳統工藝。
戲劇

漢劇
漢劇舊名楚調、漢調,約有300多年歷史,有“京劇之母”的美譽。武漢地區其他劇種還有楚劇、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漢還是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門”的故鄉。
電影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5月27日,美商匯喇洋行“美國精巧新奇影戲”在老跑馬廳放映,電影開始在武漢出現。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單獨出演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武漢人譚鑫培是中國第一個電影演員;清宣統三年(1911年),反映辛亥革命的紀錄片《武漢戰爭》是中國最早的紀錄電影。2012年,武漢成為中國院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中國電影市場重要的票房高地。
宗教
武漢長春觀
武漢宗教歷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種。武昌寶通寺和蓮溪寺、漢陽歸元禪寺、漢口古德寺并稱為武漢近代佛教“四大叢林”。全市共有宗教活動場所600多所,其中全國重點寺觀有佛教歸元禪寺、寶通寺,道教長春觀;湖北省重點宗教場所有佛教蓮溪寺、古德寺,伊斯蘭教漢口民權路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天主教漢口上海路教堂、武昌花園山教堂、漢陽顯正街教堂,基督教漢口榮光堂、救世堂和武昌堂、青山堂。此外,黃陂木蘭山有佛教大佛寺、華嚴閣、大雄寶殿、道教金頂、玉皇閣、木蘭殿、斗姆宮,以及新洲的佛教報恩禪寺。
文物古跡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7年末,全市有名勝古跡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282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9年10月,武漢有盤龍城遺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和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等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36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