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美食不可負哪里來過 好吃莫過故鄉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9)
故鄉眉山是蘇軾的人生起點,也是他的食物原點。故鄉的食物,是寫進了他DNA里的,是無法抹去和篡改的。
這個漂泊在外的游子,每當夜深人靜,饑腸轆轆,想得最多的,還是家鄉的那些美味。
看他寫的這首《元修菜》:
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
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
種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蟲。
是時青裙女,采擷何匆匆。
烝之復湘之,香色蔚其饛。
點酒下鹽豉,縷橙芼姜蔥。
那知雞與豚,但恐放箸空。
春盡苗葉老,耕翻煙雨叢。
潤隨甘澤化,暖作青泥融。
始終不我負,力與糞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變兒童。
此物獨嫵媚,終年系余胸。
君歸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張騫移苜蓿,適用如葵菘。
馬援載薏苡,羅生等蒿蓬。
懸知東坡下,塉鹵化千鐘。
長使齊安民,指此說兩翁。
“元修菜”是蘇軾杜撰的食材名稱,它本名為巢菜,又稱翹搖、苕搖、元修菜、野蠶豆、飄搖草、白翹搖、白花苕菜、小野麻豌豆等。
因為名稱多,各地叫法差別大,即便專業人士,也容易被元修菜鬧糊涂。
李時珍《本草綱目》稱,“今野豌豆,蜀人謂之巢菜”。
巢菜分兩種,為大巢菜和小巢菜,兩者都有“野豌豆”這一別名。大巢菜還有一個古典的別名“薇”,就是《詩經》里經常出現的薇,是叔齊和伯夷兄弟在首陽山上吃的薇。
《山家清供》作者林洪特地做過一番調查,“詢諸老圃,亦罕能道者”。即便種田的老農,也講不清楚元修菜為何物。
事有湊巧,永嘉人鄭文乾剛從四川回來,跑去告訴林洪:“蠶豆,即豌豆也,蜀人謂之巢菜。苗葉嫩時可采,以為茹。”林洪以為得到正確答案,開心不已,還就此發表了一番見解:“君子恥一物不知,必游歷久遠,而后見聞博。讀坡詩二十年,一日得之,喜可知也。”
有人寫文章說,蠶豆是蠶豆,豌豆是豌豆,林洪辛苦得來的答案是錯誤的——其實,后人的這個說法大概也是錯的:中國各地對同一食材叫法有甚大差異,而民間為食材取名又以方便為第一要義,野蠶豆或野豌豆的名稱可能都是對的。
蘇軾貶黃州時,好友巢元修受其委托,特地從四川帶來野豌豆種子,蘇軾將其播撒于東坡的田間地頭,自此便吃上了懷念既久的家鄉菜?!坝嗳ムl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十五年之后再品故鄉滋味,怎能不讓他激動乃至感慨,故有此長詩。
在這首詩的敘里,蘇軾交代了他為這菜取名“元修菜”的原因:
菜之美者,有吾鄉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復云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
蘇軾和巢元修都愛巢菜,巢元修對蘇軾戲言:“假如讓孔北海(孔融)看到這菜,他一定會說這是你巢家的菜吧?!碧K軾因而戲稱巢菜為元修菜。
這里藏著一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不知道是巢元修說錯了,還是蘇軾將錯就錯,這個典故確實用錯了——誤將孔君平當成了孔北海,不過好在二者都姓孔,并未傷害到本來要表達的意思。
他的另一首《春菜》詩,亦是對故鄉滋味的深切懷念。
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蕨。
爛烝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
宿酒初消春睡起,細履幽畦掇芳辣。
茵陳甘菊不負渠,繪縷堆盤纖手抹。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鐵甲。
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
久拋菘葛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
明年投劾徑須歸,莫待齒搖并發脫。
想念家鄉品類豐富的青菜,想到口水橫流,想到百爪撓心,想到要趕緊回眉山——不能等到牙齒松動,那可就什么也吃不上了。
只可惜,自他出仕之后,僅在服父喪時回鄉守制,在老家待了三年,此后漫長的一生里,他再未踏足過眉山一步,那些美好的味道,成為他永遠的掛念和遺憾。(摘自|《蘇東坡的下午茶》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鵬)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470.html
上一篇:豆角炒雞爪做法 美食精選干煸豆角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