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8閱讀(10)
臊子面,起源于山西,是襄汾縣河西地區(原汾城一帶),是晉南民間廣為流行的一種面食,口味咸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在《水滸傳》第三回里說道: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梢婋用娴挠蓙硪丫?,其中陜西岐山臊子面,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口味酸辣。

陜西正宗——岐山哨子面
食材:
五花肉250g、土豆1個、雞蛋1個、紅蘿卜半根、木耳3朵、面200g、豆腐1塊、韭菜、蔥適量;
調味料:
油、鹽、醋、生姜、五香粉、醬油、辣椒面;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增加。
做法:
1. 將碗里盛些水,然后放些堿粉在水里融化開,為和面做準備,堿乃面條筋道之靈魂;
2. 在盆里倒入面粉,用碗里化開的堿水和面,當和出來的面粉能夠散開為宜,切不可太干,揉搓好后放置在一旁,靜置一會兒后,用手或者壓面機壓面,壓出來的面條又細又長。
3. 切少許姜末、蔥花,將紅蘿卜切成小四方塊,木耳切成小塊,韭菜切成小段;
4. 豆腐切成大片狀,放入熱油鍋里炸至金黃時撈出,稍許冷卻后,切成小條狀;
5. 打一個雞蛋,倒入鍋中攤成薄薄的雞蛋餅,盛出,切成菱形塊狀,放在一旁待用;
6. 將鍋中倒入油,燒熱后,倒入紅蘿卜、木耳炒熟盛出;
7. 在鐵鍋中注入清水,旺火燒到沸騰,放入肉臊子,待水再次沸騰后,將炒好的木耳、紅蘿卜、切好的雞蛋入鍋,
8. 切少許蔥花,在鍋里倒少許菜油后用大火燒,等油熟之后將備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如食鹽、調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攪直至鹽化開,再倒入開水后,用慢火燒,讓湯繼續翻滾,這樣味道會更好。(注意:鹽、醋放時要一次到位,最好一次放好。);
9. 在燒好的熱湯繼續煮,旺火沸騰,放入肉臊子,再讓湯沸騰。后將準備的木耳、雞蛋入鍋,并根據需要再行調味,旺火滾沸后文火熱之,加漂菜。湯要注意色正,即紅、鮮、亮。湯味也可根據口味微調,但要保持酸、辣、鮮基本口味,湯成。
10. 在另外一個鍋里下面,待面煮熟時撈出;
11. 將熱湯澆到剛出鍋的面上即成一碗湯滑味鮮、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湯是臊子面的關鍵所在,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湯很重要。
以上即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許多細節,炒肉臊子和配湯時尤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為主,要在配湯時注意。關中其他地方依據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岐山臊子面的特點:顏色鮮艷,氣味濃香,味道好吃。面條是 薄、筋、光。湯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
如此宇宙超級無敵好吃的臊子面就可以暢快享用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09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