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陜西十大美食介紹(陜西美食大全之咸陽篇)
發(fā)布時間:2024-11-13閱讀(27)
咸陽是八百里秦川腹地,因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本篇匯總整理咸陽美食小吃,仍然以各種面食為主,歡迎評論收藏。如有遺漏,歡迎補(bǔ)充。
1.乾縣鍋盔
"乾縣四寶"之一,陜西到處都有鍋盔,做法差不多但外形略有區(qū)別,但乾縣的鍋盔比較有名。顯著特點是邊薄心厚,表面鼓起,饃瓤干酥,色形美觀。聞著香,吃起酥,回味無窮,耐饑,耐貯,攜帶方便。

2.乾縣豆腐腦
"乾縣四寶"中的一絕,不僅豆腐細(xì)膩,而且嫩滑順口,各處都有賣的 ,價格非常便宜。早餐吃個豆腐腦和鍋盔辣子夾饃或鍋盔夾菜,美得很。

3.馇酥
"乾縣四寶"之一,用馬油和面(現(xiàn)在多是大油),包以冰糖,青紅絲、綿白糖,又加以花生仁或核桃仁作餡,入鍋油煎,餅即發(fā)起成泡,顏色金黃,香酥可口。據(jù)傳馇酥原為宮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時作為供品敬獻(xiàn)。

4.辣子蒜羊血
咸陽地區(qū)傳統(tǒng)名菜。因碗中辣子蒜出頭而得名,羊血鮮嫩,湯辣、咸、香,驅(qū)寒效果好。
5.匯通面
因地點而得名,一般是指咸陽市秦都區(qū)匯通十字。類似于臊子面,卻又像干拌面一樣重料少湯,面條筋道,口味適中,油潑辣子香辣帶勁,肉臊子入口即化。

6.普集燒雞
始產(chǎn)于武功縣普集鎮(zhèn),雞形完整、勻稱、飽滿,皮色新鮮,顏色醬紅,油光亮澤,肉嫩離骨,酥爛無渣,醇香可口。據(jù)說是乾隆年間宮廷飲食秘方。

7.金線油塔
三原地區(qū)的一種名貴的傳統(tǒng)小吃,因形而得名。相傳始于唐代,層多絲細(xì)、松綿不膩,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

8.安宮橋大麻花
永壽縣特產(chǎn),長尺余,粗如手臂,個大色亮,香味撲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

9.三原蓼花糖
三原縣特產(chǎn),外形如藕狀或球狀,圓滿豐實、潔白細(xì)膩,松酥適口。表皮為金黃色,粘滿芝麻,芝香濃郁,香酥甜脆,風(fēng)味獨特。
10.淳化饸饹
其他地方也有,淳化縣的主要是蕎面饸饹,其中以淳化的官莊、胡家廟、卜家、潤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尤為著名。婚嫁喪葬、節(jié)日祝賀、來客招待,常以吃饸饹為習(xí)俗。

11.乾縣酸湯掛面
乾縣四寶之一,名氣不如前三寶。面條細(xì)、白、筋、光,面絲細(xì)勻;講究汪(油要多)、煎(湯要熱)、稀(面要少),湯清亮溢香,入口油而不膩,下肚舒腸開胃。
12.三原泡泡油糕
三原縣很有名氣的傳統(tǒng)小吃,起源于唐代的燒尾宴名點“見風(fēng)消”油潔餅,特點色澤乳白、表皮膨松,薄如輕紗。

13.彬州御面
彬州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又稱玉面、淤面,類似于涼皮。以制作方法稱為"淤面",以色亮如玉稱為"玉面",以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

14.長武水豆腐
將豆腐點好后連湯食用,有點像菜豆腐。湯清、味香、油汪辣紅,豆腐鮮嫩,早餐必備。
15.楊凌蘸水面
比較特色而且有名。面條寬厚且長如同腰帶,論根賣的,一根約二兩面,面和湯是分開的,湯汁加蒜汁、醋、辣子油,味道更佳。

16.醬辣子
咸陽地區(qū)特產(chǎn),比大醬內(nèi)容豐富,增加了不少內(nèi)容。鍋盔與醬辣子是絕配,美得很。
17.禮泉烙面
號稱最早的方便面,存貯期長、方便攜帶、熱湯沖泡即成面食。

18.咸陽花饃
關(guān)中地區(qū)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能吃也能觀賞,是一種面塑。

19.穰饸
涇陽特產(chǎn),主要食材是雞蛋、豬肉、饅頭,香哈是老陜話,很香的意思。

20.咸陽琥珀糖
琥珀糖,又叫虎皮夾心糖,關(guān)中四糖之一(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耀縣雪花糖、富平瓊鍋糖),相傳是宮廷貢品。
21.血條湯
長武的地方特色面食小吃,當(dāng)?shù)丶t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jié),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吃血條湯,一般要泡上白蒸饃,配上涼拌豆芽或粉絲等涼菜,是宴席菜。
未完待續(xù)。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756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