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鴨腳粟還有其他名稱嗎(曾經是備用的救命糧)
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7)
鴨腳粟,很多朋友對這個名稱很陌生,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現在種植的人少了,糧油市場也少見蹤跡,不認得一點都不奇怪。鴨腳粟有很多的別稱,比如糝子、小紅米、龍爪穗、雞爪谷等等,是一種非常神奇,又很有營養的小米。
但經歷過饑荒的老一輩都對這種農作物記憶猶新,因為曾經它還是救命糧。以前苞谷收成不好的時候,人們依靠種植鴨腳粟得以維持生計。主要是因為鴨腳粟適應力非常強,耐澇、耐干旱、在酸性土壤中同樣可以生長,而且根系發達,還有助于鎖住土壤中的水分,避免水土流失。

而且鴨腳粟還有個神奇之處,煮的半熟的鴨腳粟和釀制做米酒的鴨腳粟酒糟,種進土壤里,甚至還可以長出新苗,這種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說是很多植物中的佼佼者。
在廣西,佤族人管鴨腳粟叫做小紅米,這是佤族人的主要糧食,也是備受膜拜的一種農作物。相傳,佤族人在山間套種苞谷和旱稻,但是山里雨水充足,雜草長得飛快,結果苞谷和旱稻都被捂死了,人們忍饑挨餓了一年。第二年,聰明的佤族人套種了小紅米,小紅米的生長能力很強,第二年,糧食豐收,人們殺雞宰羊來慶賀,并世世代代播種小紅米。

由于鴨腳粟強大的生長能力,播種后很少要施肥,或者只需要施一點草木灰或者農家肥就可以了,不需要肥料和農藥,所以說鴨腳粟是一種非常天然的食物。
鴨腳粟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等功效。相傳佤族人很少的痢疾,就是因為常吃鴨腳粟的緣故,還有生產后的婦女多食鴨腳粟,還可以催乳。

鴨腳粟的外皮比較硬,一般都是用來釀酒或者磨成粉后煮粥,做粑粑、水籺,腌魚腌肉、蒸雞食用。磨了皮后的鴨腳粟天然的香氣散發出來,口感潤滑、味道香甜,是非常難得美食。

很多廣西人喜歡煮粥的時候摻點鴨腳粟粉,煮成暗紅色的粥,這種粥清涼解暑,快速的補充營養和體力,是夏季最美味的主食。流火的七八月份,就著涼菜,痛快的吃上一碗鴨腳粟粥,通體舒暢。
北海人做鴨腳粟水籺是出了名的,鴨腳粟粉混合著糯米粉、玉米粉加水調成糊狀,一層層的淋到蒸屜上面,然后蒸熟,然后用到分切成小塊,淋入醬汁后食用,口感軟糯潤滑,是被害人辦家宴喜宴最愛的點心。

佤族人的小紅米粑粑也非常的可口,用小紅米粉拌了糯米粉加水揉捏成團,用來包芝麻、豆蓉、炒制的碎花生,然后用荷葉或者芭蕉葉包好后放在蒸籠里蒸熟,非常的香甜可口,比純粹的糯米粑粑香味更足,口感更好。

但最為出名的是鴨腳粟釀制的米酒,佤族人每年收割鴨腳粟后都會釀制米酒,而且世代相傳,這種米酒據說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了。釀酒的工藝差不多,小紅米煮熟后,用酒藥相伴,然后放在陶罐子里密封保存起來,小紅米就會在酒曲的作用下發酵,大概兩三個月就可以釀制好了。

這種米酒是佤族人最為盛名的酒文化,無論是接待貴客、娶妻嫁女、入新房、過年過節、祭祀都會用到。如果去到佤族家里,主人沒有請你喝水或者喝茶,而且端上一碗香甜可口的鴨腳粟米酒,千萬不要驚奇,這是他們的待客習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224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