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1-14閱讀(10)

離春節(jié)越來越近,而城市里,除了人山人海的超市,年味兒是越來越淡了。想體驗一把濃濃的年味兒,除了腦海里對小時候的記憶,就只能回到家鄉(xiāng)去尋找了。
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北保定,這里民風純樸,百姓善良。年前,家家戶戶都在有條不紊地準備年貨,做各種春節(jié)美食。蒸饅頭蒸年糕,炸丸子炸油糕,買豆腐熏豆腐干,當然,更少了老少都愛吃的特色美食——灌腸子。
這種灌腸,也有人叫它粉腸,我們家鄉(xiāng)叫它“腸子”。說起腸子,可以說老少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平時多是去市場買現(xiàn)成的,熱熱乎乎,再在隔壁買個剛剛出爐的吊爐燒餅,把燒餅從中間撕開個口子,把腸子塞進去,只管大口開吃,越吃越香,最好是再喝一碗老豆腐或是豆腐腦,實惠又舒坦的一餐。

這種腸,是用豬肉和當?shù)氐募t薯粉面,加上各種調(diào)味料制作而成。紅薯粉面,也就是紅薯淀粉,是用白心紅薯做成了,我們當?shù)囟嗍怯盟鼇碜龉嗄c。
灌腸剛出鍋,人們往往會切上一兩根,趁熱吃,腸胃最滿足。灌上十幾二十幾根腸,放著慢慢吃。晾涼后也同樣好吃,或直接切片下粥,或切片上鍋再蒸一下,調(diào)個蔥湯,蘸而食之,美味不減。
去年我寫過灌腸的食譜,今年再來個更加詳細的,大家有時間都試試看,它比香腸臘腸什么的都好吃。

【食材】:豬肉(8瘦2肥或是9瘦1肥,如果不排斥肥肉,用更肥一點的會更香)5斤、紅薯粉面5斤、高湯適量(熬過大骨的骨湯頭或是煮過肉的肉湯,有鹽味兒有香料味兒)、蔥姜大量、十三香兩湯匙、香油半斤、鹽適量。
需要準備的灌腸用的工具:腸衣或是耐高溫的灌腸專用的袋子、棉線、漏斗。
【具體做法】:
1、蔥剝皮洗凈,切大塊兒,入進料理機,打成比較細碎的蔥碎,姜也同樣操作。

2、5斤豬肉5斤紅薯粉面,這個比例做出來的灌腸很顯肉。先把豬肉切成粗長條狀,放入鹽和部分蔥姜末進去拌勻腌制一會兒讓它入味兒。

3、這就是紅薯粉面,有顆粒狀也不要緊。

4、豬肉腌制十來分鐘之后,把紅薯粉面全部倒進去。得用個大盆兒,小了操作不開。

5、先加入一大瓢煮開的高湯,晾一下,不太燙手時,下手,把紅薯粉面中的顆粒捏碎,同時把粉面與豬肉拌勻。

6、紅薯粉面與豬肉拌勻之后,就需要加更多的熱高湯進來。找個大的搟面杖,邊加高湯邊攪拌。

7、一直到灌腸糊呈現(xiàn)能半流動的狀態(tài),停止加入高湯。

8、再次加入大量的蔥姜末,同時加入十三香和適量鹽,攪拌均勻。

9、最后倒入香油,攪拌均勻,這個灌腸糊就準備好了。注意這個糊不能過稀,不然煮出來的腸子,肉會沉淀在一側(cè),也不能過稠,不然腸子口感發(fā)硬。

10、接下來就要開始真正地灌湯了:把漏斗放地高溫袋中,左手拿住,右手拿勺子往漏斗里倒粉腸糊。

11、然后拿棉線把袋口綁住,一定要綁緊了。也不要灌的太滿,不然煮的時候袋口的棉繩容易脫落。

12、邊灌邊攪拌大盆里的面糊,防止肉下沉,灌的不均勻。把所有的面糊全部灌好,同時燒一大鍋清水。

13、鍋底要放一個箅子之類的東西,防止腸袋粘在鍋底。用清水把灌好的腸清洗一下,主要是洗干凈袋口,然后全部熱水下鍋。

14、下鍋之后,就需要不停地用大搟面杖攪動,防止豬肉沉淀的不均勻,至腸體中的紅薯淀粉變色之后,因為內(nèi)部已凝固,也就無需再攪動了,只管燒火,鍋中水保持微微地沸騰,或是不沸騰一直冒熱氣狀態(tài)也可以,原則就是火力不能過猛。四十五分鐘之后就煮熟了。

15、出鍋后,拿起一根,切開,香氣撲鼻,一盤灌腸,一會兒就會一掃而光。

16、放涼之后,腸子會變硬,吃的時候,先切成片,再上鍋蒸一下,把它蒸軟,再用蔥花、陳醋或臘八醋、一點點生抽、香油,調(diào)個碗汁兒,蘸而食之,尤其好吃。老爸的下酒菜,我們的下飯菜。有了這灌腸,年味兒才更濃,沒它,萬萬不可以。

【啰嗦幾句】:
1、高湯一定要事先備好。我們當?shù)囟嗍乔耙惶熘笕猓诙煊弥筮^肉的湯來灌這個腸,不浪費也更美味。因為煮肉時會添加各種香料,所以這個肉湯有滋有味兒,這個灌腸的味道也就不會差。
2、用高湯潑紅薯粉面時,高湯一定要很燙或是剛剛煮開的,涼的或溫的都不可以。
3、灌腸的糊,不要過稀也不要過稠,能順利從漏斗漏下去就好。
4、蔥姜要多放,而且要切的很細碎,用料理機打幾下是最好的。
5、腸子下鍋前,鍋底要放東西防止腸衣或高溫袋粘在鍋底;鍋中水燒熱之后即可下鍋,下鍋之后一定要不停地用搟面杖攪動,防止肉跑偏;火不可過猛;腸體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時即可停止攪動。
6、做好的灌腸,放在陰冷處,可保持一個月不會變質(zhì)。
此圖文作品系靜默成詩原創(chuàng),嚴禁不良自媒體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quán)利。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28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