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史上最詳細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
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2)
安史之亂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何唐朝一百多年都沒恢復過來,還逐漸走向了滅亡?這場戰亂破壞力有多大,導致全國人口蒸發五分之四?安祿山又有多強悍,連唐朝三大名將都不是對手,逼得唐玄宗逃亡四川?安史之亂最后又是怎樣被平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唐朝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后來經過唐玄宗的努力,唐王朝已是一個超級大國,威震整個世界,就如王維所描述的:萬國衣冠拜冕旒。唐太宗、高宗時期,唐朝征服了突厥、吐谷渾等地區,國家領域空前遼闊。

可這么大的地方 中央管不過來啊,于是唐玄宗設立了十個兵鎮,分別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這些節度使都可以自己招募士兵,儼然是一方軍閥,而安祿山兼任三個兵鎮的節度使,兵力多達20萬,中央的兵力8萬不到,還沒有什么戰斗力,這種情況不造反,安祿山都覺得對不起這么好的待遇。本來他是想等唐玄宗死后再動手,可楊國忠整天喊著安祿山不是好人,終于把他給惹毛了。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與同鄉史思明帶著15萬精銳,揮刀直指洛陽,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就占領了河北地區,并且突破了潼關,開始威脅到了長安,唐玄宗得知潼關失守,帶著妃子和皇子皇孫,往四川方向逃命,雖然中央只有8萬士兵,不過各路地方軍還有幾十萬,而且唐朝還有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位一流名將,為何他們頂不住一個混混出身的安祿山呢?

安祿山之前的管轄范圍 正是河北地區,所以他拿下河北并不令人驚訝,當他領兵抵達洛陽后,唐玄宗派出了高仙芝、封常清兩位名將,高仙芝曾經威震中亞,封常清曾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征服過大勃律國,縱橫西域,安祿山發兵之際,封常清便請命平叛,唐玄宗肯定了他的勇氣,卻沒有多余的兵力派遣
因為叛軍分多路進攻長安,唐玄宗也只能分多路抵御叛軍,另外長安也要分配兵力守衛,所以封常清只能帶著十萬小混混和市井百姓,去和安祿山的精銳邊軍對抗,封常清設定了很多戰術,預想過很多種情況,以及每種情況的應對方式,可他手下臨時招募的混混,被安祿山的軍隊一沖就全跑了

封常清傻了眼,只能突圍跑到高仙芝駐守的陜郡,高仙芝知道安祿山的兵力占優勢,主動出擊毫無勝算,但是他和封常清守住潼關,安祿山肯定也進不來,可沒想到有位叫做邊令誠的宦官,因為索賄不成 污蔑高仙芝戰敗逃走,老糊涂的唐玄宗居然下令將他們給斬了,這兩位名將被斬,朝廷已經沒什么人可用了
唐玄宗又派正在養病的名將哥舒翰出山,哥舒翰雖然又老又病,潼關的守軍也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不過他仍然有信心守住潼關,只要拖住等郭子儀那邊得勝,叛亂自然就平定了,然而唐玄宗卻命令哥舒翰出關決戰,哥舒翰沒有辦法,只能倉促率軍出擊,最后失敗投降,三位一流名將全部折戟,唐玄宗也如喪家之犬逃離長安,那么安史之亂是如何平定的呢?平定了之后 為何唐朝無法恢復盛世呢?

就在安祿山志得意滿稱帝之時,河北的顏真卿兄弟,把他的老巢攪得天翻地覆,河東的郭子儀、李光弼屢屢告捷,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堅守在睢陽,憑借7000守軍殲滅12萬叛軍,經過這些名臣名將的努力,加上叛軍內部的矛盾,歷經八年的安史之亂終于宣告結束
叛亂雖然被平定,但是卻帶來了許多后遺癥,首先八年的戰火,導致許多百姓無家可歸,黃河中下游幾乎人煙斷絕,安史之亂前,唐朝掌握的人口900多萬戶,可戰后掌握的還不到200萬戶,人口幾乎蒸發了五分之四,人沒得差不多了,可朝廷該用的錢還是要用,因此百姓的賦稅很重,導致農民起義不斷,朝廷平亂又得花錢,錢不夠還是壓榨百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其次安史之亂首惡雖被誅殺,但其余的降將仍然有一定實力,他們占據了各個兵鎮,做起了土皇帝,其余節度使見狀有樣學樣,搞得唐朝中晚期軍閥林立,中央威信全無,如此導致邊疆屢遭外敵侵襲,藩鎮不能相信了,皇帝只能任用親信宦官執掌禁軍,最后導致宦官專權,皇帝被任意擺布毒殺,內憂外患之下,唐王朝這艘千瘡百孔的巨艦,終于沉沒于歷史的長河
唐朝的確是從安史之亂走向衰敗,但安史之亂并非主要的原因,唐玄宗晚年懈怠朝政,所謂的盛世就只是虛有其表,安史之亂不過是揭開了最后的偽裝而已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573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