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5閱讀(17)
隨著“魅力金秋、鄉約蘭溪”文化旅游節的啟動,這兩天,在蘭溪古城告天臺附近,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參觀老蘭溪記憶快閃館、非遺傳統技藝展演和章懋故居等地,品嘗蘭溪特色小吃,勾起記憶深處的回憶。

一走進古城步行街,道路兩邊擺起了非遺傳統技藝展演攤位,有民間剪紙、面塑、草編、竹編、手工布鞋制作技藝、硯臺制作技藝、蘭溪根雕、泥塑、糧食砌、糖畫、木雕、桿秤制作技藝、孔明鎖制作技藝、傳統補缸技藝等。“桿秤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工具,在以前這是管家的象征,因此現在很多人搬進新家時,都會帶一把秤進屋,寓意能像管家一樣,管好這個家。同時現在很多人送禮也喜歡送秤,寓意稱心如意。”談起桿秤,來自諸葛的桿秤制作師傅鄭錫棟就會滔滔不絕地談起來。制作桿秤多年,他特別希望這項傳統的制作技藝能被更多人傳承下去,現在有這么一次展示的機會,他也是積極參與。

在告天臺廣場,設置12個左右的美食攤點,展銷的內容包括楊梅汁、雞子粿、麩漿粿、豆腐湯頭、肉圓、油煎粿、油煎饅頭、炸臭干、麻糍、爆米花等特色小吃以及糖棗、豇豆糖(甜、咸)、橘紅糕、蜜棗等傳統糕點。“在外工作很多年,每次回家我都要去嘗嘗蘭溪小吃,雞子粿和油煎饅頭是我的最愛。”在杭州工作生活四年的柳燕,趁著國慶小長假回到蘭溪,得知這里有蘭溪傳統美食,她第一時間約上好友前來,一邊吃著蘭溪小吃,一邊直夸:就是這個味道。

在告天臺廣場的另一側,老蘭溪記憶快閃館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該快閃館用各種老物件,復原了蘭溪老字號的小吃店、照相館、電影院、老車站、剃頭店等。家住天福山社區的趙大伯,認真仔細地看著每一件老物件。“以前我們剪頭發、刮胡子,就是到這種剃頭店去弄的,那些剃頭師傅都是做了很多年的老師傅,手藝特別好。還有這個電影院,以前都是露天的,一說要放電影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會搬個小凳子來看。”看著這些老物件,勾起了趙大伯滿滿的回憶。
位于老巷子里的章懋故居,飽經歲月洗滌,卻依然靜候著每一位游客前來。章懋,女埠渡瀆村人,天順六年(1462)鄉試易魁,成化二年(1466)會試第一,賜進士,先后任翰林院編修等職。80歲時,買下天福山上久廢的尼姑庵昭慶尼寺寺基,遷居城中。“雖然已有上百年歷史,但這座故居依然保存的很完整,十分難得,蘭溪要繼續保護好名人文化,讓這份歷史可以繼續傳承百年。”到蘭溪旅游的吳先生來自福建,游玩了多處景點后,對這里情有獨鐘。
這次古城文化活動,既有蘭溪歷史文化,也有特色美食,從9月30日試運行至今,已經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每一位逛完古城的游客,都收獲了一份滿滿的老城記憶。
來源:蘭溪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62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