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1-19閱讀(18)
小茴香雖然耐旱,抗鹽堿,但是為了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還是應(yīng)該注重茬口的 選擇。以小麥茬最為適宜。麥收后及時耕翻曬垡,白露前后 2 次耕翻,秋季結(jié)合耕 翻每 667㎡施優(yōu)質(zhì)草木灰等農(nóng)家肥 2000~2500kg、碳氨 40kg 或油渣 50kg、三元 復合肥 50kg,耙耱平整,以冬灌為最好。 來年春季耙耱平整,有利于保墑,隨后可直接播種。 如若冬灌用水緊張時可進行春灌,地干后及時耙耱,做到土壤細綿、上虛下實,整地要求每畦地塊要平整。 以小茴香鮮菜收獲栽培的肥料要加大。

茴香常分小茴香、大茴香,菜用多以小茴香為主,海原縣種植的為大茴香。 品種宜選民勤、園河、內(nèi)蒙古等高產(chǎn)品種。種子使用年限約 3 年。頭年小茴香子粒采收時,選擇生長健壯的小區(qū)地塊,作種用的留在田間較其他的遲收 7~10 天,以利種子完熟。 收割后及時進行脫粒和曬種處理,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充分風干后,保存在干燥的條件下,以備下年作種。 經(jīng)過一個冬天保存的小茴香種子,在播 種前用墾原豐產(chǎn)素1000 倍液或磷酸二氫鉀 800 倍液浸種后再播種。 浸種后可提前 5~10d 出苗,方法是將種子泡軟,晾曬至種子松散易播種。

播種時間宜在 4 月上中旬,最遲不能超過 4 月下旬。 采用機械播種,播種時每 667㎡施種肥磷酸二銨 2.5~3kg; 下子均勻, 深淺一致, 深 3~4cm, 行距 20cm,每 667㎡播量 1.5~2kg。 木耬播種的田塊,播后不提倡耱地,以防板結(jié),有 利出苗;但墑情較差的沙壤土或畜力鐵耬播種的田塊,可進行耱地,不僅以利保墑,而且可增加覆土厚度。

①灌溉
出苗后一般不再追肥灌溉。應(yīng)注意自然降雨及土壤墑情靈活掌握灌水次數(shù),在抽薹期(6 月 15 日前后)補灌一水即可,如特別干旱年份,開花后如無自然降雨可再補灌 2 次水(灌漿水),但如灌三水或秋雨過多,營養(yǎng)生長過旺反而減產(chǎn)。 特別要控制開花前或始花期灌水,大水重灌往往造成徒長,導致營養(yǎng)生長過旺而少結(jié)實或不結(jié)實。

②早春管理
小茴香子收獲栽培適期播種的小茴香從播種到出苗一般15~ 20 天。 以增溫保墑為中心,苗前遇雨及時耙地,破除板結(jié),以利保墑出苗早發(fā)。 淺耙方向與播種方向垂直,耙深不大于 2cm,且?guī)伶?zhèn)壓器。 出苗后的除草、間苗是田間管理的關(guān)鍵技術(shù)措施,尤其是間苗,一般可分 2~3 次進行。 因為小茴香出苗較小麥困難,由于干旱板結(jié)等原因,會造成出苗不齊,缺苗斷壟。 為了達到全苗就播種時密植,所以出苗后,可分2~3 次間苗,5 月中旬結(jié)合最后一次中耕除草進行定苗。膜側(cè)種植:株距 10cm,窄行距 20cm,寬行距保持 40cm;鐵耬種植:株距 15~20cm,行距 15cm;木耬播種:行距 20~25cm,株距 12.5cm。 鑒于小茴香多分枝的自控能力強,為達到多分枝多坐果,一般每 667㎡保苗3 萬~4 萬株,平均收 獲株數(shù)在 2.50 萬~3.50 萬株。 茴香鮮菜收獲栽培菜田種植一般種得較稀,株行距為 5×25cm。 肥水要充足。

③苗期管理
以化調(diào)為主,輔以人工拔草和間定苗。 茴香幼苗 2~4 葉期,噴施葉面肥 1 次(1%~2%的磷酸二氫鉀+0.50%~1%尿素)。 幼苗 5~8 葉期,若降雨量小、土壤干旱需灌水一次。 對生長過旺田塊局部噴施 0.15%~0.30%縮節(jié)胺, 增強旺苗基部節(jié)間粗度,降低植株高度,防止后期倒伏。
④花果期管理
以防積雨淹害為重點,養(yǎng)根保葉,促粒實,增粒重。 小茴香較耐旱但不耐澇,7~8 月份如遇降雨,田間積水超過8h,會形成淹害,造成植株死亡,甚至絕收。故遇中至大雨要及時排澇。花果期雖對水肥要求不高,但重疊期較長。 氣候異常、土壤干旱會對開花、受精以及產(chǎn)量造成不利影響,再需灌水 1 次, 可葉面噴施濃度為 0.20%~0.40%的硼、鋅微肥,提高結(jié)實率。 生長中后期,有脫肥早衰(葉色發(fā)黃)的點片,可噴施 1.50%~3%尿素葉肥,提高植株根葉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促使果實正常成熟。 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點片,可噴施0.20% ~0.40%的磷酸二氫鉀,提高千粒重,達到整體收獲期一致。

蟲害有黃曲條跳甲、黑絨金龜甲、蚜蟲和金針蟲、螻蛄、盲蝽、螟蟲等。 病害有霜霉病。
①蟲害防治。 幼苗剛出土時有黃曲條跳甲(土跳蚤)、黑絨金龜甲(鐵跑牛)等 為害時,可用敵敵畏或敵殺死 800~1000 倍液噴霧防治 1 次。 苗期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時,也可用毒餌誘殺,將 50%馬拉硫磷乳油4份或40%樂果乳油3份與200份糠麩混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水,使之成豆腐渣狀即可,每 667㎡投撒毒餌 2~3kg。 花期有蚜蟲危害時可用樂果或吡蟲啉750~1200倍液噴霧1次。 結(jié)果期有盲蝽、蚜蟲、螟蟲等危害,可選用 4.50%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10%吡蟲啉1000倍液或 1.1%苦參堿2000倍液、1.8%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霧防治。 ②病害防治。 多雨年份,為了防止霜霉病的發(fā)生,可于 6月中下旬噴施殺毒釩或百菌清或多霉威 1 次,每 667㎡用藥量40~50ml。 按照綠色栽培的要求,若小茴香生育期內(nèi)病蟲發(fā)生較輕時,可盡量不施用或盡可能少施農(nóng)藥。 每種農(nóng)藥只能使用一次,最后一次使用時間距采收間隔15 天以上。

①茴香子收獲栽培。9 月中旬開始收獲,商品用小茴香以淡綠色為上等,所以除留種田塊外,收獲不能過遲,一般要在完熟前7~10天收獲。 收獲時注意要選擇晴天頭和陰天尾,讓小茴香收獲后有一段晴好的天氣及時風干。 每 667㎡種子產(chǎn)量收 100~150kg。 收獲通常采用人工拔除后集中晾曬,碾壓后機械除雜質(zhì)清選,裝袋儲藏,防止受潮。 若收獲時遇雨,會使小茴香果實變色發(fā)黑、發(fā)霉,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 收割后風干好的小茴香應(yīng)盡快打碾,分級包裝,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防止雨淋,以待銷售。
②小茴香鮮菜收獲栽培。 食用嫩株高20~30cm時,全株有7~9 片葉,葉柄較短, 葉片是三回羽狀深裂的細裂葉, 每 667㎡可收鮮體小茴香菜 1000~ 1500kg。

收割后風干好的小茴香子應(yīng)盡快打碾,分級包裝,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 防止雨淋,以待銷售。 為了提高茴香商品率要特別注意,一是要充分曬干后再打碾,不要粘上泥土將茴香子糊臟;二是不要乘濕打碾,以免造成發(fā)霉變黑;三是注意在打碾時不要將茴香子打爛,碾成幾瓣,破壞了整體形象而影響其商品性。?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04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