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春天孩子長個的快速期(春季孩子長個子)
發布時間:2024-11-24閱讀(11)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傳世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少兒嬰孺方”中提出:出生后2個月左右,寶貝的視覺功能就比較完備了,能跟著人轉,能夠發聲咳笑,和人相應。出生后百天,身體的任脈形成,可以自己翻身了。6個月左右,脊椎尾骨端的力量足夠了,能夠自己坐起來。7個月左右,雙手的掌骨之力已經形成,能夠匍匐前進。10個月左右,髕骨堅固,應該可以自己站立。小朋友到了1歲,膝蓋骨功能發育完成,幾乎能夠行走了。

可見,孩子的成長是有章可循的,假如不是按照這個規律成長,要警惕寶貝是不是有異常之處;做父母的就要特別小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隔32天,形體上就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里里外外的成長發育要一直累積到1歲7個月左右,才算發育完畢。
“變”者陽氣上升,“蒸”者身體發熱。孩子之所以變化熏蒸骨節,是為了充足血脈,改善五臟機能。“變蒸”引起的發燒是生理性發燒,那與病理性發燒,如何區別呢?
生理性發熱:“變蒸”的診斷依據是病程數日,以及癥狀、特殊的臨床表現:耳朵涼、小屁股涼、變蒸珠子;體溫通常39度以下,溝通交流玩耍不受影響,有精神。
病理性發熱:寶寶發燒的時候,無精打算,手腳冰涼,耳朵發熱。小兒發燒最常見的原因:風寒、食積。
提示:有的寶寶“變蒸”不表現為發熱癥狀;家長感覺孩子突然不愛動,變懶了,早晨起不來床。這也是很多家長覺得我家孩子沒“變蒸”,小孩子發育不一定有發熱癥狀,因人而異。

對于生理性發熱如何處理:小寶寶的體溫容易受外界影響,體溫調節能力差;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對流,但要避免孩子感冒。同時多喂水,孩子體溫很快就降下來了。孫思邈的“二物茯苓散”效果很好:茯苓200克,牡蠣粉200克,兩者混合均勻后,孩子發熱出汗時;父母就可以用這個來撲粉,過多的出汗就會逐漸停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41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