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武漢過早美食澳門路附近(吉慶街附近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4-11-24閱讀(21)
來武漢旅游,漢口的吉慶街是一定要去轉轉的,距離江漢路步行街也就是幾站路,步行溜達過去也是挺方便的,如果您是周末來武漢,來到吉慶街附近,確實是可以到泰寧街轉轉;
武漢“最大的舊貨市場”而且還只是雙休日才會開市,主要銷售舊書、舊雜志、各種舊玩意,紀念章、老唱片、老電子產品等;
武漢的“泰寧街”您逛過沒有?

泰寧街附近就是吉慶街,2021年11月份的某個周六的我們去老通城吃豆皮、去談炎記吃水餃、去老萬成喝酸梅湯,酒足飯飽之后,決定到附近遛遛彎消消食,一直聽說過泰寧街的大名,但始終無緣,昨天無意中就走到了這里,留下這么幾張照片;
原來緊挨著吉慶街,原來距離老田記也不遠,老舊城區的煙火氣讓我歡喜,特別是陽光明媚的午后,看著整條街上的小店和舊書、舊物,就連舊物發霉的味道,也讓人不那么討厭,可能受環境的影響,因為有太多淘舊貨的消費者;

原本以為只有舊書、舊唱片等,哪里知道,還有舊樂器銷售,比如:吉他、二胡等,期望下次去的時候,能夠淘到一把價格便宜的二胡;
曾經的吉慶街,武漢人宵夜都會去,如今的吉慶街,變成了吉慶民俗街,有了很多武漢曾經的老味道,比如: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記的熱干面,還有好多深受武漢人喜歡的各種小吃、粉面,不過去這里的老年人相對多一些,從游客的角度來說,還是值得去轉轉的,品嘗一下武漢的特色正宗味道;

煲煲香在南京路,距離吉慶街還是有一站路的,不過去這家可以吃到比較美味的煲仔飯,來武漢旅游,到這里吃午飯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來武漢旅游不能只吃各種小吃,不吃米飯啊;
武漢“最難找的”蒼蠅館子,店鋪從來不缺客人,難找倒不是位置偏僻,而是在武漢能吃到這么正宗的廣式煲仔飯實屬難得;

這家小店藏身在南京路的一條背街小巷子里,也是做了十多年的老店,味道非常正宗,價格也非常實惠,很多小伙伴給我推薦他屋里的臘味煲仔飯、牛蛙煲仔飯和鱔魚煲仔飯;
煲仔飯的鍋巴很焦脆,嚼起來非常的香,但上層的米飯又是軟軟的,搭配他屋里的秘制鹵汁和臘腸,只需要一口,你一定就會愛上這碗煲仔飯;
每一份煲仔飯都會送一碟青菜和一碗例湯,性價比很高,雖然是粵菜的做法,但為了適應武漢人的口味也是經過了改良的;
小店的用餐環境比較安靜,生活氣息濃郁,兩層小樓,午餐和晚餐的高峰期,樓上樓下都坐滿了人;

燒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又脆又香,回味無窮,喜歡吃肥肉的小伙伴可以嘗試一下,臘腸是甜的,干香甜鮮,硬度適中,非常下飯;
鱔魚煲仔飯完全是海鮮的味道,沒有魚刺也沒有魚腥味,特別的嫩滑,我們當天點了臘味煲仔飯和鱔魚煲仔飯,缺點是米飯稍微有點油,煲仔飯端上桌之后,需要快速地翻動,不難會糊地崩牙,另外稍微有點咸,可能是我平日吃得比較清淡的緣故,最后就是小青菜和例湯也非常的美味;

老通城豆皮就在吉慶民俗街,這里基本上都是武漢比較知名的小吃店鋪,雖然我只介紹了老通城和四季美食,但是大家還是可以去逛一下的;
武漢“最有名的”豆皮,這家小吃店不簡單,每份都會稱重,做得趕不上賣的,花24元打卡武漢老字號“豆皮大王”搭配糊米酒一起吃,這樣的搭配是武漢人最喜歡的早餐形式之一,除了傳統口味三鮮豆皮和牛肉豆皮之外,還有蝦仁的、藤椒雞肉的,奇奇怪怪有的是人吃 ;

店面不大,大廳里坐滿了用餐的食客,老年人居多,進門右手邊就是收銀處,能夠清楚地看到店鋪所銷售的商品的品種和價格,三鮮的豆皮9元每份、香辣牛肉的15元每份、藤椒雞肉的是10元每份、全料蝦仁豆皮是17元每份,而且都清楚的標志了克數,每份都是280克;
因為標注了克數,所以在取餐的地方,能夠看到制作豆皮的工作人員會給每一份出鍋的豆皮稱重,基本上每一份豆皮在裝入打包盒之后,都會過一下稱,看著比較新奇;
取餐處能夠看到三個工作人員在那忙碌的制作豆皮,三口大鍋類似流水線一般,大部分豆皮都是提前制作好的,放在透明的打包盒中,然后再放入保溫箱;

先說說我最喜歡的藤椒雞肉豆皮的口感,麻麻的,有一點辣,咸度剛剛好,糯米顆粒分明,而且還軟糯,入口一點都不粘牙,雞肉的口感非常的鮮嫩,有點吃宮保雞丁的口感,豆皮的蛋皮是薄薄的,柔軟的同時還能吃到酥脆的口感,整體口感非常入味;
三鮮豆皮的臊子非常實在,筍丁、肉塊、香菇都非常的多,而且還都是相對大一點的大塊,蛋皮煎得焦香金黃,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不是凡品,調味非常的見水平,只需一口就知道這盤豆皮的味道是真好吃,比街頭小巷中的大多數豆皮都要高出一個層級;
糊米酒也非常的地道,甜糯溫潤,小湯圓糯糯的,入口就能化掉,搭配米酒和枸杞,香濃而且濃稠,非常適合這樣的秋季;
最后想說說豆皮的香味,無論是三鮮的豆皮還是藤椒雞肉的,那種只有豆皮才有的香味是非常的濃郁,讓人食欲大開,雖然是簡單的小吃,吃完之后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簡單;

武漢“靠一種小吃成名”的餐飲店,是武漢90多年的老字號,味道果然“名不虛傳”用武漢特色來形容他屋里售賣的這種小吃,應該不會有人反駁;
他屋里是中華老字號,是百年老店,創辦于1922年,同五芳齋、老通城、小桃園被武漢人稱為四大天王,從解放前到如今,傳承了幾代人的味蕾記憶,這家是新開的店,聽說還是原來的味道;

說起湯包,就會讓我想到他屋里,至于說具體原因,可能是童年時的回憶,也可能是我們這代人的美食記憶;
我們今天點了三種口味的湯包,分別是:鮮肉、蝦仁和香菇,鮮肉是18元每籠、香菇是24元、蝦仁是36元,為了品嘗湯包本來的味道,我們不蘸任何調味料,因為燙,先咬個洞,小心地吸一口湯汁,肉香濃郁,湯包的皮也非常有嚼勁,口味清淡的小伙伴,可以配上姜絲和醋,這樣比較能夠解膩,鮮肉的湯包餡料松軟鮮香,湯汁飽滿不油膩;

都是現蒸現包的,皮薄餡大湯汁非常的鮮美,吃了幾口之后,童年的記憶浮現在腦海,每次我考了好的成績,爸媽就會帶我來吃湯包;
80年代初。外地的游客來武漢,這三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黃鶴樓、長江大橋,還有就是到這家店來吃湯包;
用餐環境讓人賞心悅目,干凈衛生那是必須的,點餐之后大約10多分鐘,就能吃到湯包了,可能是老字號,我吃得比較放心,因為是真材實料,非要挑一點毛病,價格有點貴,湯包剛剛上桌

離開吉慶民俗街,往大智路方向走,其實也很近的,大約也是一站路的樣子,在大智路手機市場,就能看到五芳齋,這也是一家老店;
武漢“最受老年人喜歡的一種傳統美食”這家店鋪曾經是武漢非常知名的老字號餐飲店,最有名的就是他屋里的湯圓,一份酒釀湯圓8元錢一份,一份6個,湯圓還是蠻大的,芝麻餡的,深受老年人的喜愛;

大廳寬敞明亮干凈衛生,人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沒什么服務,自己點餐、自己取餐、買單取餐會贈送一張印有他們店鋪LOGO的餐巾紙;
酒釀湯圓,軟糯細膩餡料也足,適量的米酒,好像不太甜,桂花味比較濃郁,吃的時候非常燙嘴,所以需要慢一點,千萬不能慌,而且湯圓個個都非常的精神,一點都不粘牙;

堂食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感覺這里就是他們屬于他們的時代,這里應該就是他們年輕時經常來的店鋪,是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飲食習慣,而且在同老年人一起用餐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時間變得慢了下來;
他們屋里的湯圓對于武漢人來說應該是過節時才會吃的,元宵佳節的時候,每年都會來這里排隊購買;

從五芳齋出來,直接過馬路就是蘭陵路,這也是一條非常有特殊的美食街,武漢人喜歡的三狗牛肉面,就在這條街上,“最舍得給牛肉的”一碗炒面,也是武漢炒面界的天花板;
顧客開車幾十公里來吃,吃上一碗牛肉炒面至少排隊十分鐘,一天能夠賣出多少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任何時間去,這家面館的牛肉面和牛肉炒面就沒有不排長隊的時候;

他屋里的營業時間比較長,從早上的6點半開始,一直要到晚上的20點左右才關門,無論是牛肉湯面還是牛肉炒面,牛肉的份量都是很足的,說說炒面,是那種炒好之后,非常清爽的牛肉炒面,油亮油亮的,非常有食欲;
牛肉湯面和牛肉炒面的價格只相差一元錢,一個是17一個是18,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重點說說炒面使用的面條,好像是熱干面那樣的堿面,但又比熱干面中的面條要粗一些,有點像那種比較粗的桂林米粉;
炒好的牛肉面香味濃郁,炒制的過程中應該是添加了鹵汁或者是秘制的醬汁,牛肉的口感非常軟爛,而且非常的入味,面條上的裹滿了一層油,入口的口感軟硬適中;

小店的環境沒有什么好說的,比較簡單,但也非常的干凈衛生,沒有什么服務可言,自己點餐、自己取餐、自己找位置,店里的食客比較多,特別是午飯時間;
在他屋里吃炒面,如果是堂食,盛面的是一個鐵碗,里面是一坨粗粗的面條,按照我的觀察,他屋里的炒面應該算是招牌,非常的接地氣,而且大多數食客都是本地人,價格18元一份,牛肉是真的多,感覺很劃算;

這家賣藕粉的只不過是一個小攤,從三狗家出來后,就在附近的門棟里,開在胡同口的小吃攤,在“刁角”賣蓮藕粉,用大茶壺沖蓮藕粉,特別吸引眼球,6元/碗用料太足,日賣300份;

在蘭陵路上的一個很小的門洞里看到了這個攤位,沒有門臉,只是一輛小型的三輪車,所有的家當都在這輛三輪車上,制作藕粉的大姐非常熱情,制作藕粉的過程也非常的有意思,一氣呵成,一個大桶里放在白色的粉漿,舀出一勺,放入紙碗中,從銅制的大茶壺中倒出開水,快速攪拌,幾秒鐘的功夫,粉漿就變得非常的粘稠、透明的藕粉甜品;
6元一碗,新鮮料足,比自己在家沖泡得更加濃稠,配料也非常豐富,有:紅糖“山楂、瓜子仁、炒米、紅糖、葡萄干”店家添加過了這些配料之后,會再次給我們攪拌均勻,很用勁地攪拌,添加了這些食材,一碗透明的藕粉甜品瞬間改變了顏色,口感也變的更加的復合;

因為加入的是紅糖,甜味是淡淡的那種,不會過膩,炒米是脆的,吃過一會之后就軟掉了,口感順滑,入口比較清爽,味道是真的不錯,當吃到葡萄干等配料的時候,那種酸甜的口感一秒就會愛上;
出攤的地點有點飄忽不定,但都在附近,熟客比較多,類似這樣的傳統小吃甜品,售賣的商家是真不多,店家也比較健談,說起他屋里的藕粉是洪湖的蓮藕制作;
現沖現調的藕粉吃起來是湯燙的,微甜的口感同各種配料混合在一起之后,是真的美味,很多的小伙伴可能是小時候喝過,長大之后就變成了記憶,如今能夠有這么一家小攤售賣,我著實感到高興,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去吃一碗他屋里的藕粉;

從三狗家出來,往勝利街方向走,就能看到這家非常火爆的早餐店,武漢“最火爆的早餐店”人山人海,武漢的特色早點美食那是應有盡有,武漢六十多年的老字號,在這里吃早餐,可以說基本上集合了武漢大部分的特色早點小吃,在武漢人心中,口碑那是相當的不錯,用餐環境類似大學食堂,這里不光能吃到美食,還承載了很多老武漢人的回憶,來他屋里過早的大多都是老武漢人,這家店的生意也是非常的好,店鋪里的氛圍充滿了煙火氣,上了年紀的人特別多,在這里好像能夠找到來武漢人的情懷;

買單的方式比較傳統,先買代幣,再到對應的窗口用代幣兌換相對應的餐食,我們從煎包開始說起,煎包的價格比較實惠,皮是真厚,肉餡有點少,但是他屋里的蘸料是巨好吃;
燒麥、熱干面、蛋酒、豆皮、糊米酒等基本上每桌必點,豆皮是傳統的制作方法,用料非常的扎實,筍丁和香菇也是非常入味的;
熱干面有小份的售賣,3元錢一份,份量蠻精致的,嘗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面條也非常的筋道;

雞冠餃很有特色,外皮炸得就像油餅一樣非常的蓬松,很大一個,面香十足,卻沒有吃到肉餡,只能說是餃子太大,而餡料還是那么多,有餡料的部位,還是非常好吃的;
蛋酒在正常水平,也沒有喝到非常驚艷的口感,可能是我的期望過高,但就是這樣一碗蛋酒,還是非常地道的,不是一般的早餐攤位就能喝到的,雖然它看著一般;
糊米酒是他屋里的招牌,濃稠適中,甜味剛剛好,用來解膩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感覺這個更加適合老年人的口味,整碗糊米酒比較實在,糯米湯圓也是蠻多的;
總的來說人氣十足,品種豐富,口味地道,熱干面、牛肉面、炸醬面、豆皮、蛋酒、糊米酒、面窩、雞冠餃、糯米酒、糯米雞等應有盡有,價格親民經濟實惠,缺點是生意太好,排隊的人太多;

寫在最后,還想啰嗦幾句,以上的7家小吃店,我都是去年,也就是2021年11月份之前去過的,有的甚至是2020年去的,使用的都是當時拍攝下來的圖片;
我們盡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么樣的美食,在這里希望我們能夠給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552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