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潮汕美食小食無米粿(潮汕美食金不換炒薄殼)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16)
金不換炒薄殼,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的名菜,屬于粵菜系。炒薄殼時油量一定要足夠,不然無法去除薄殼的腥味,但又不能太多,讓薄殼見“光”即可。炒好以后盡快食用,因為薄殼炒好以后,久放會因為失水太多而掉肉,顯得不夠鮮甜多汁。

金不換炒薄殼制作材料
材料:薄殼600克,金不換20克,
調料:指天椒7粒,蒜15克,姜15克,蔥1根,生抽2湯匙,魚露1湯匙,糖1茶匙。
金不換炒薄殼制作步驟
1. 薄殼、金不換備好。
2. 指天椒、蒜、姜、蔥備好。
3. 薄殼摘掉根須,洗凈泥沙,加入1茶匙鹽水養30分鐘,然后洗凈瀝干水份。
4. 金不換洗凈摘葉,指天椒切片,蒜、姜切成碎粒,蔥白切粒備好。
5. 適量油燒熱鍋,下姜、蒜、蔥、辣椒爆香。
6. 下金不換翻炒爆出香味。
7. 倒入薄殼大火爆炒片刻。
8. 撒入2湯匙生抽、1湯匙魚露和1茶匙糖。
9. 翻炒至薄殼全部開口,聽見“噼里啪啦”的聲音需馬上關火上碟,否則會流失薄殼身上的鮮甜美味。
小帖士
1、選購薄殼時以顆大肉紅為佳。薄殼群聚生活,常成片粘連在海泥中,所以下鍋前一定要注意摘除粘在薄殼根須上的泥巴,清洗干凈,然后再用鹽水養一會,原理與田螺差不多,用前再沖洗干凈。
2、炒薄殼是一道菜快手菜,速度要快,火要大,不可滯停,整個過程只需三分鐘,薄殼全部開口即可,否則會流失薄殼身上的鮮甜美味。

甜粿是廣東潮汕地區和客家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傳統的小吃,農歷年初的一種民俗。石獅甜粿形似滿月,顏色潔白,質地軟嫩,氣味芳香,清甜可口。它以優質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條、金橘、香料等為原料。
蒸甜粿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地區(主要是農村)農歷年初的一種民俗,每個鄉村(或一個大的姓氏宗族)在每年的一個固定日子(農歷正月到三月這段時間)蒸甜粿。
甜粿制作方法
備好等量的糯米粉和白砂糖(基本上各10斤),燒好開水將白砂糖沖成糖漿水,糖漿水放涼后與糯米份攪拌成漿糊狀(一般會放置一晚),蒸籠墊上腐膜,將糯米漿倒入,蒸籠蓋盡量密封,用旺火蒸10到15個小時(時間越長出來的甜粿顏色越紅亮),一兩個小鐘注意往蒸籠下加水。

甜粿食用方法
方法一:冷食。石獅的年糕有點像年糕,但是很大的一點不同——即使未經過加熱,它也是軟的。涼涼糯糯甜甜的甜粿是作為茶點的首選之一。
方法二:蒸過之后食用。甜粿蒸過之后,會更軟更粘。吃的時候,一定要先喝點水。
方法三:甜粿最經典的吃法要數炸了。先將甜粿切成長方形(一般的茶點大小即可,也可根據個人喜好決定大小),之后在碗內打一、兩個雞蛋打均,然后將過過雞蛋液的甜粿放入中火油內炸約半分鐘,撈出控油即可。
甜粿保存方法
甜粿性質經久耐用,冷食熱食均可(熱食比冷食味道較佳)。由于甜粿容易保存,所以除了拜神、祭祖當果品外,還另有一番妙用,即是可以當作漂洋過海干糧之用。

甜粿的傳說
相傳以前潮汕地區人多地少,加上常年災害頻繁(旱澇、臺風等)造成“豐年不足三月年”。所以很多潮汕人漂洋過海謀食,經過樟林港(今汕頭港),樟林港有個船主叫蔡彥,有一次他來到船上清點客號的貨物是否齊全,他的母親也隨他到船上看望。這時,蔡母看到這些過洋的人行李中都放著一大塊一大塊甜粿,感到十分詫異,因為在潮汕地區除了過年,平時是不會蒸甜粿的,因為當時比較貧困。于是蔡母就問:現在寬時閑月,怎么大家都有甜粿?大家給蔡母一問,不禁一陣苦笑。有一個船客應聲回答:“老太,這是無奈何炊甜粿啊”!大家也隨聲附和。蔡母說:有甜粿吃還說無可奈何,這話怎么說?蔡彥這才說:每一次過洋如果是順風順水,行程一、二十日。如果碰上風浪,要一個多月的行程,若不帶些干糧,如何挨過這些日子?而甜粿不易變質,所以準備些甜粿作為干糧。否則不測,豈不是活活餓死在海上。蔡母聽后,方知其中的苦衷,不禁感慨萬千,是啊,無可奈何炊甜粿啊!
然而,蒸甜粿這一事,在貧苦人眼里,認為是件難辦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因為要蒸制一籠甜粿,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數斤白糖,要用旺火蒸上10幾個小時不等,這對于三餐難飽的窮人來說,是很難辦到的。但為了出洋謀生需要,再窮也得將甜粿蒸制出來,所以才有“無可奈何蒸甜?”這一俗話的出處,它表達了那時窮人出洋謀生的悲苦心情,是舊社會勞動人民窮困生活的寫照。現在潮汕城鄉年終節首仍有蒸甜粿的習俗,但意義已經大不一樣了。
民間流傳有“甜粿好食糕難舂”的俗語。甜粿是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漂濾去水份陰干,然后放進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稱糯米糕),舂米糕很費工夫,至少要過篩二三遍,粉末越微細越好。糯米糕過篩好后,按一定比例摻入白砂糖或紅糖,并拌入水份攪拌均勻成為糯米漿糊,盛放入專用粿帕,放在粿箕上裝入蒸籠,用爐火加熱蒸熟,(農村一般按點燃一至二柱香時間,視粿漿厚度充分蒸熟而成)。冷卻后用紗線牽拉切成一片一片,然后再放在平底鐵鍋(潮俗稱為煎盤)上加熱,用植物油煎至金黃色,香酥可口,風味獨特,深受人們所喜愛。

水粿也叫粿仔,是廣東潮汕地區小吃。做法是先將米研磨,再將米漿倒入擺好的小茶杯里,然後再放到鍋爐上猛火蒸熟,熟之后待冷卻,取出蒸熟的米漿就會呈碗狀。再蒸熱,一個一個擺好放在盤子里,然后放上菜脯粒,澆上甜醬即可。
制作材料
大米、潮汕蘿卜干、白砂糖、食用油、白礬少許。
做法
1、蘿卜干切成極細的丁,用油炒香備用。白砂糖溶成稀糖漿備用。
2、先將米浸泡,磨成漿,取米漿澆滿在潮汕功夫茶杯(所謂功夫茶杯,確切就是縮小的飯碗,碗口直徑只有5cm),然后用毛筆蘸上少許白礬水,往功夫茶杯表層中間點一下,逐個點,然后蒸熟,蒸熟后在點礬水的地方就自然向下凹,樣子十分可愛,用牙簽把水粿挑出來,然后趁熱裝盤,表面均勻撒上炒香的蘿卜干,澆上糖漿,即可食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62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