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唯有美食和夢想不可辜負(唯青春與美食不可辜負)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25)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是屬于青年人的節日。
在餐飲這個與人民生活聯系尤為緊密的行業里,年青一代早早開始嶄露頭角。85后、90后、95后甚至00后,餐飲圈的年輕人們漸漸成為了行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的特立獨行或許與前輩不盡相同,但是銳意進取從來一脈相承。
今天,我們就與您一起來認識幾位餐飲圈的年輕人。他們之中,有獲得“米其林年輕廚師獎”的,有站在老牌電視節目《廚王爭霸》決賽臺上的,也有在短短幾年間將品牌經營至上市的。一路走來,他們經歷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對于行業的熱忱和理想。


餐飲“新貴”的創意青春

彭心
作為奈雪的茶執行董事兼總經理,1987年出生的彭心從開創性地推出“茶 軟歐包”的雙品類模式,到去年6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球茶飲第一股”,親歷了這個中國高端現制茶飲品牌發展中的每一步。年輕的她與這個年輕的品牌一起,寫就了一個在年輕的品類中開疆拓土的青春故事。
2021年,彭心當選“2021年《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2021年度中國具有影響力的30位商界木蘭”。截至2022年2月,奈雪的茶在中國內地80多個城市以及中國香港特區等地,開設800多家直營門店。作為茶飲這種餐飲圈“新貴”創業者,彭心在經營思路與經營方式上有著更強的敏銳度和更新鮮的角度。
這種敏銳往往體現在細微之處。幾年之前,奶茶行業通用的杯型都比較大,導致手掌尺寸較小的顧客不容易單手握杯,而且當杯壁出現水珠時很容易手滑。彭心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反復試驗后,她以自己的手握尺寸開模生產了“奈雪瘦高杯”,杯壁使用透明磨砂質地,減小了打滑的可能,同時在杯蓋上設計了一個凹槽,專門防止女性在飲用時口紅粘杯。這個創新設計引領了行業的風潮,此后的各家奶茶品牌,都開始注重起了人性化的細節設計。
“創業之初我就很明確,要做的并不是一家‘賣咖啡的茶飲店’,而是打造一個用戶身處其中可以真正放松身心、品茶社交的空間。”彭心非常了解,身處這樣的場景,顧客肯定有拍照的需求。于是奈雪門店的燈光專門請到為愛馬仕設計燈光的團隊打造,光線明亮柔和溫暖,讓拍攝成像有了更完美的條件,也讓社交這種近年來被愈發重視的需求,在精心打磨下得以滿足。

奈雪的茶鴨屎香系列大獲成功
回歸到產品本身,彭心依然有著對細節“死磕到底”的精神?!叭ツ甓炷窝┐螳@成功的鴨屎香系列,來自于幾年前,我在一位朋友工作室的發現?!闭f起產品研發的過程,彭心滔滔不絕。她當時嘗到十大香型中的鴨屎香單叢“天谷幽蘭”,便一直策劃將其應用到產品中。為了能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研發出與其口感、香氣接近的單叢茶,并將這款茶應用到水果茶上,彭心和研發團隊做了上百次調試,經歷了幾年的測試和研究,最后確定用不同梯度的焙火時間與溫度,將單叢原料經多次拼配,精準控制溫度、低溫慢烘4至8小時,這樣制作的飲品喝起來香氣更強、底也更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茶葉的獨特優勢。從偶然而來,以專注打磨,其創意與嚴謹,可見一斑。
在茶飲這個以新鮮立足的品類中,彭心以始終旺盛的好奇心和不設限的創造性,成就了對流行前沿趨勢的幽微洞察。這對一家正青春的企業來說,才是不可多得并需要保持下去的氣質。
(文/王一寧 圖/奈雪的茶提供)
這位90后愿做廚房里的苦行僧

劉禾森
2017年,23歲的劉禾森第一次離開家鄉臺北,孤身一人來到北京,開啟自己的主廚生涯。5年后,劉禾森主理的第二家餐廳——LingLong摘得米其林一星,本人亦獲得“米其林年輕廚師獎”。在央視紀錄片《廚房里有哲學家》中,他是主人公之一。在業內,大家更多叫他“Jason”,而他經常自稱“小劉”。在接受《中國烹飪》專訪時,劉禾森如此評價自己:“一個還蠻專注的苦行僧,或者是挺偏執的一個人。”
只因當初給兩位姐姐烹飪的豬肉獲得了“淺淺一笑”的肯定,劉禾森決定成為一名廚師。在臺北開平餐飲學校接受了三年西餐的科班訓練,系統化的學習讓劉禾森找到了在餐飲業的切入點。從臺北君悅酒店入行,他在中央廚房待了兩年,雖然沒有碰過爐灶,但每天不停地處理食材,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在臺北意大利菜名店Bellini Cafe,他跟著日籍主廚伊藤學習傳統意大利菜。進入老牌Fine Dining(精致料理)餐廳——臺北亞都麗致大飯店巴黎廳1930,他又跟隨主廚Clement Pellerin學習法餐和分子料理。他很清楚自己要在不同的階段學什么:第一個階段先把刀工練好;第二個階段是學會控制火候;第三個階段是做精細菜,做更有創意的菜。
23歲時,劉禾森接到了一份工作邀約——在北京當調酒師的朋友請他擔任京城新店Bistro3的主廚。在這里,他意識到,不能按照以前主廚們的風格做菜,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一次,不能吃辣的劉禾森第一次吃到水煮魚,感受到極大的沖擊。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呈現水煮魚:采用日式立麟燒處理馬頭魚,魚鱗酥脆,用魚骨熬法式絲絨醬汁,配一個四川風味的辣油;出餐的時候,一直放在烤箱里的魚肉以極熱的溫度激發出香氣。這是劉禾森做的第一道融合中餐,反響不錯,自此,融合中餐成為他研究的新方向。
祖籍陜西,成長于臺北眷村,劉禾森從小就能吃到各地的不同風味,對于中餐菜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發融合中餐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只能做出最表面的東西,雖有中餐的味蕾,卻缺乏中餐的邏輯。2018年年末,劉禾森暫停了工作,開啟為期七八個月的gapyear(間隔年)。他拿著一張中國地圖,圈出和八大菜系文化有關的30多個城市,帶著相機,根據當地朋友的推薦,邊走邊吃邊思考。
LingLong就是劉禾森歸來之后的新作。在LingLong的餐桌上,筷子和刀叉一起呈現,正如餐廳出品的融合中餐般自然。有人將LingLong稱為北京新中餐的代表之一,劉禾森認為不需要著急定義新中餐,因為它還沒有定型,也許等做的人多了,慢慢地就形成一種菜系,就像日系法餐一樣。

蠔與牛是從 LingLong 開業就保留至今的招牌菜,山東和牛以傳統中式手法抓腌,搭配后廚精心熬制的蠔油,外形頗似法式煎牛排,入口卻是中式蠔油牛肉的滋味。
LingLong的團隊很年輕,大部分是90后。去年年底,兩位很好的員工離開了餐廳,不再從事餐飲業。這讓劉禾森思考到底是什么能夠支撐年輕人留在這個壓力大、工時長、薪水少的行業。“如果你只是因為熱情加入這個行業,那并不夠支撐你十幾年的努力。我覺得唯一能支撐下去的只有成就感,或者是有許多明星級的大師傅,大家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樣子,才會嘗試進入這個行業并付出,在得到成就感后,最終留下來。”
(文/江梅娟 圖/北京LingLong餐廳提供)
當年輕人登頂《廚王爭霸》

從左至右依次為:選手邱長富、主持人陳蓓蓓、廚藝總監李冬、選手卜伋
今年2月,2022年春節檔《廚王爭霸》經過十天的火熱角逐圓滿落幕,95后邱長富、00后卜伋這一對最年輕的選手組合,在跌跌撞撞中突出重圍進入最終比拼,最后由邱長富摘得本季的“廚王”桂冠。
春節過后,《中國烹飪》采訪了這兩位青年廚師。此時,他們已回歸到各自平常的生活軌跡:來自成都的西餐廚師邱長富正在為自己創業一年的韓式烤肉店奔忙;中餐廚師卜伋回到西安就職的餐廳,一邊踏實工作一邊沉淀自己,準備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增進對食材的認知和基本功的磨練。
卜伋回憶說,十二三歲時的一個寒假,在電視上看到《廚王爭霸》,就希望有一天能在這個舞臺上展現自己的廚藝,展現中國的美食。這雖只是年少一時興起的偶然許愿,但冥冥中他卻真的走上廚師之路,又在從業的第八年實現了這個愿望。邱長富則是在2015年就下定決心要參加《廚王爭霸》,也是在進入廚師行業的第八年站上這個舞臺,但他沒想到自己會拿冠軍。
憶及當初,從廚師學校畢業后,卜伋被分配到一家社會餐館工作。與很多科班出身的學生一樣,社會餐飲廚房的魚龍混雜讓卜伋產生強烈的落差感,他下決心,一定要進入心目中的五星級酒店的廚房工作。三個月后,他入職西安君悅酒店,如愿以償。而在平行時空的成都,學西餐的邱長富卻堅持選擇進入社會餐飲。因為他的目標是做自己的餐廳,“社會餐飲雖然不穩定、挑戰大,但能學到如何做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
這一代廚師是幸運的,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這一代廚師也是不易的,在眾多光鮮亮麗的道路中選擇一條并不好走的路。選擇做廚師的95后、00后越來越少了,真正留下來的人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卜伋說,我會給自己每一個時間段設置不同的目標,最近剛設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做到米其林主廚。甚至他想到,要在西安拿這個米其林星,美食的傳承除了師門傳承外,還有對家鄉菜的傳承。
邱長富則有著另一個想法:“現在廚師基礎好了,要么到高端餐廳任職,要么出來創業,就這兩個選項,但實際上我們還沒有把中國菜發揚光大。我們要把中餐的一些理念進行傳承和演變,其中可以用到西餐的烹飪手法。這次參加比賽回來,我也開始更多地去了解中國的茶文化、酒文化,如果有更多時間還要去學習中餐。因為我要去做一個演變,讓其他國家了解到我們中國菜是有多么的美,中國菜也能做出世界認可的一個方向,這是我們這一代年輕廚師應該去做的?!?/p>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邱長富與卜伋沉浸在比賽中
作為本季《廚王爭霸》最年輕的選手,他們成為贏家并不一定代表他們是最強的。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隊友和對手,遇上對他們愛護有加的前輩和同行、為他們提供舞臺的節目平臺,而他們的朝氣鮮活、對烹飪和生活的理解,又贏得專業評委和品鑒官們的認可與共鳴。
卜伋在采訪最后說到一句話:“有時候努力不一定會帶來結果,但是努力可以帶來走向結果的階梯?!?/strong>不論奧運賽場,還是烹飪賽場,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充滿希望的年青一代。他們熱血又沖動,清醒也理智??吹剿麄?,會想到120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寫的《少年中國說》,他所希冀的“少年中國”便是眼前的中國。
(文/褚宏轔 圖/《廚王爭霸》節目組提供)
校對|予津
責編|石葉馨
···················
本文節選自《中國烹飪》雜志往期內容,歡迎轉發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后臺,獲得授權后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點擊下方封面購買
點擊下方鏈接
查看更多專題菜譜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雞肉1 | 雞肉2 | 雞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7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