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10閱讀(37)
你知道去云南旅游,最需要做好的心理準備是什么嗎?是——長胖!
云南不僅有讓人神往的美景,還有眾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說到云南的美食,很多人都會想到汽鍋雞、烤鴨、過橋米線....其實還有一些“奇異”美食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就讓小云帶你盤一盤那些只有地道云南人才知道的特色美味吧
昆明
-燒餌塊-
餌塊為云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云南其他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
餌塊可烤,可煮,可炒,還可燒,味道各不相同,小云最饞的莫過于燒餌塊啦,地鐵口,馬路邊,小店里,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昆明,睡懶覺是極其奢侈的事情。因為錯過了早餐,就錯過了云南美食的半壁江山。在這里一天所有的故事,都是從一份燒餌塊開始的。


誰沒有經歷過甜醬順著手掌流淌的甜膩,誰沒經歷過拿著熱騰騰的燒餌塊奔赴學校的急促。一個又一個寒冷的清晨,烤架下燃燒的栗炭火、栗炭火烤出來的米香、芝麻香、醬香,久久地難以散去。

昆明人吃燒餌塊佐料不要太多,刷上喜歡的醬汁,加上一根油條,再根據自己的口味放一些豆芽、折耳根、花生碎...用手一裹,就足夠跳腳了。
-小鍋米線-
小鍋米線應該是昆明人的靈魂了,熱氣騰騰的小鍋米線,伴隨著唏哩呼嚕的聲響下肚,看似簡單的一碗早點,卻是不少昆明人一天工作生活充滿儀式感的開始。

錚亮的銅鍋用水洗過之后,放在大火上,加入高湯,先放韭菜煮一下,再放入酸漿米線;把肥瘦均勻的碎肉放進鍋邊用勺搗開,再加入放鹽巴、咸醬油、味精、水腌菜等,最后在加入鮮嫩的豌豆尖,澆上麻辣紅油,就可以上桌了。


大米發酵而成的米線,米香味十足。鮮湯是小鍋米線的靈魂,放點韭菜頭,連湯帶汁來一口,美死了!
-泡菜-
泡菜泡一切,是我們云南人特有的倔強,泡水果、泡蔬菜、泡雞腳…雖然很多外地人看來這是“黑暗料理”但吃過的人都懂它的美味!

路邊小棚,擺著幾大盆用鹽巴、辣椒或拌或腌漬的酸果子,買幾塊錢的拎著吃,是云南人揮之不去的味蕾記憶。


只要是當季的水果,不論是草莓、菠蘿還是芒果、木瓜,云南人都能泡出絕佳的味道,酸味和果香,再裹上一層辣椒面,看上去很奇怪,口感卻豐富到位,讓人經過泡菜攤時挪不動腿。

大理
-大理砂鍋魚-
在大理洱海邊住著一個愛吃魚、會吃魚的民族——白族,自古以來,洱海都盛產各種魚,每一種魚在大理都有自己獨特的吃法,但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這道大理砂鍋魚。

大理砂鍋魚均采用洱海出產的鯉魚搭配著嫩雞片、火腿、冬菇十多種配料,小火慢慢燉而成,出鍋時,單單那豐富的顏色就足以吸引人了,掀開鍋蓋,沸騰的水汽撲面而來,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魚的甜美香氣。

魚肉質細嫩,湯酸香鮮美,微辣不膩,魚片嫩黃爽滑。魚湯中布著一層鮮紅辣椒,把那一片片白色的魚肉襯得分外誘人。夾一片放進嘴里,酸酸嫩嫩的,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
啊!不說了,小云已經在咽口水了......
-大理乳扇-
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乳扇”,去到大理,你會看見路邊總會有大媽在賣這個奇奇怪怪的“小扇子”,小云強烈建議你嘗一嘗這獨特的大理味道。

乳白偏黃三角形薄薄一張,用未掰開的筷子夾住。在炭火的烘烤下,慢慢疲軟。有的地方鼓起了小泡,噗一聲破了,另一個氣泡又不急不慢的鼓起。

氣泡破裂的地方顯出焦黃色,其他地方像奶酪一樣細膩,烤著烤著它似乎都要融化在這高溫里,又有一些韌勁,保持著它的形態。原本略微帶酸味的奶香,涂上醬料,在火上一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乳扇的食用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能煎能炸,能燴能炒......大理白族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菜油煎黃后撒鹽或白糖食用,醇香可口,獨具風味。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流行于大理城鄉的一種風味小吃,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都十分俱全的麥面烤餅,以喜洲本地的白族傳統粑粑最為有名。

喜洲粑粑有甜、咸兩個口味。咸味撒蔥花、食鹽和花椒;甜餅則用火腿、肉丁、玫瑰糖包心來提味,烤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將鍋內油炕著的粑粑慢慢烤黃,烤香直至酥脆。

無論甜或咸,那發揮到極致的天然香味,香酥潤滑的口感,都讓人難以忘懷。
曲靖
-沾益辣子雞-
曲靖有一張名片,簡直是無辣不歡的“代名詞”。只需一口,就能稱霸你的胃,它就是在云南鼎鼎大名的沾益辣子雞!

沾益辣子雞選用剛會打鳴的公雞作為食材,先把雞拾掇干凈,斬為小塊,再用上好配料大火炒制,一盤紅中泛白、辣味十足的雞肉就做好了。

喜歡吃辣的人對其絲毫不具有抵抗力,打眼一看辣椒似乎永遠比雞肉多,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在辣椒堆里尋找著干香有嚼勁的雞肉。

獨特配方和加工工藝,使得菜品口感辣而不辛,肉質醇厚鮮美,香嫩無比,一盤吃完,意猶未盡。
-曲靖黑皮子-
每逢婚禮宴席、年節宴席,黑皮子都是曲靖人餐桌上的絕對主角,在大年小節的日子里,曲靖“八大碗”中的酥肉、丸子、黑皮子是必不可少的三大美食。

曲靖黑皮子,肥瘦兼有,層次明顯。整片五花肉切成大塊,煮至透心,撈出,抹上白酒和蜂蜜,放入六成熱的寬油中炸至肉皮呈棕紅色并起皺紋時,取出放入陶缸中,澆入熟豬油保存。


有客人到訪,主人家便會整塊拿出切至小坨,煎炸煮燉皆可,味道肥而不膩。那黑得有些泛紅透亮的黑皮子、濃濃淡淡中滲出的香味兒讓人垂涎。
-富源酸菜豬腳-
富源縣,隸屬于云南省曲靖市東部,以山地為主,其中聚集彝族、水族、回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說起富源,除了煤,就屬酸菜最出名了,由此也誕生了富源地區大名鼎鼎的美食代表——酸菜豬腳。

富源酸菜豬腳美味可口的秘訣就在酸菜上。富源酸菜以青菜、白蘿卜為原料,經過挑選、沖洗、殺菌等工序,配上富源特殊水質加工而成,類型分活酸菜、腌菜、踩缸干酸菜等。


上好的豬腳肉配上富源酸菜,中和了其油膩,再配上秘制蘸水,外酥內香,肥而不膩。豬腳美容養顏,酸菜開胃,湯汁酸酸爽爽,回味無窮。

迪慶
-尼西土鍋雞-
尼西,是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的一個藏族鄉村, 坐落雪山腳下金沙江邊。這里一直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其中以尼西鄉湯堆村產的黑陶最為優良。《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尼西土鍋雞,就是用這種黑陶土鍋烹飪而成。

用形狀扁圓的黑陶鍋煮燉食物,黑陶作為水與火之間的媒介,既保存了食物本身的原汁原味,又讓其帶上了泥土的芳香……

當然,土鍋雞之所以鮮美,除了用特制的黑陶土鍋,主材也很講究,高原放養的藏香雞,抬頭見雪山,低頭飲甘泉,肉質鮮嫩、風味獨特。

燉出的雞湯色澤金黃,唇齒間蕩漾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香味,雞肉富有彈性、鮮嫩可口,品嘗過這種滋味的人只怕今生難以忘懷。
-牦牛火鍋-
到迪慶旅游,一定要嘗嘗那里的牦牛火鍋,高原寒冷,吃肉必不可少,同其他高原地區簡單粗暴的吃肉方法不同,香格里拉人吃得更精細,牦牛肉火鍋原是藏族人常吃的一道菜,現在已經變成了香格里拉美食的一張名片。

牦牛肉火鍋被稱之為藏餐美食中的極品,牦牛因為生活在極寒之地,以藥為草,自由自在,這樣的牦牛其肉鮮香醇厚,沒有腥膻味,濃湯里滾一下,入口后迅速補充能量,細細品嘗感受到纖維中淡淡奶香味。

紫銅鍋里裝滿了大片牦牛肉,燉煮到酥爛肉連著皮,皮連著筋回味綿長。寒冷的冬天熱乎乎的來上一口,再愜意不過了~
保山
-稀豆粉-
說到保山美食,就不得不提這位保山美食屆寵兒——稀豆粉。似乎在保山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稀豆粉的。

在保山稀豆粉的吃法五花八門。除了經常吃的稀豆粉米線、餌絲,還有稀豆粉餃子、稀豆粉配粑粑、油條稀豆粉。甚至還有各類稀豆粉衍生小吃,如稀豆粉粑粑卷和火燒肉稀豆粉。

保山稀豆粉最受歡迎的一種吃法。就是把在碳火上烤到蓬軟的粑粑撕成小塊,一塊一塊丟進放好佐料的稀豆粉里,豌豆的醇味和粑粑的糯感在齒間交匯,真是絕妙!

萬物皆可蘸稀豆粉。外酥里嫩的油條配上絲滑的稀豆粉,一口下去迸發在舌尖,味蕾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騰沖大救駕-
久負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駕”,是云南著名旅游城市騰沖最出名的傳統小吃之一。光看名字,還真不知道“大救駕”究竟是什么,但端上來一看,其實就是騰沖炒餌塊。

它的食材也唾手可得,制作的方法也很簡單,將餌塊切成小片,再加上火腿、雞蛋、肉、蘿卜、番茄、辣椒等,一起放在鍋中爆炒而成,味道軟、香、爽口。

但騰沖的炒餌塊可不是光有“大救駕”那個高大上的名字,它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獨有品質,吃上一口滿嘴流香,滑嫩不膩,令人食而不知饜足。
-云冠橙-
云冠橙,作為近兩年市場上風靡的冰糖橙品牌,深藏在云南保山的邊陲的小村落中,它是“褚橙家族”品牌之一,產自保山龍陵縣勐糯鎮的萬畝果園。

這里森林覆蓋面廣、光熱水充足、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優越的生態環境 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孕育出了一顆顆果肉飽滿、鮮甜多汁的云冠橙。
那一抹抹亮眼的橙色,有雨露的清新、有綠葉的清香、有陽光的味道,會讓你味蕾開花、愛不釋手。

相比褚橙柔和的清甜,云冠橙的果味酸甜適宜,汁水足,充滿著活力,滿滿的VC與營養,帶給人們美好的享受與生活能量。

優越的地理環境、專業的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層層分級篩選,最終只有50%左右的橙子,能成為真正的云冠橙。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