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蘇東坡描述美食的詩句(蘇東坡的快意人生)
發布時間:2024-12-10閱讀(13)
小啟:
江南有句這么一句名諺:“小孩望過年,大人望插田?!?/p>
小孩子在春節時,不但不用背沉重的書包,還能穿最新的新衣,吃最美的美食,放最炮的炮仗,所以他們打心眼里十分喜愛春節。
大人則著眼于一年的生計,在農耕時代,春耕首當其沖。
元宵節過后,年就完完全全拉上了大幕,小孩子們就得收一顆過年心,圓一個成才夢了。
驚蟄節氣一到,春耕開始隆重登場。“一年之計在于春?!备餍懈鳂I的人們,開始在自己的領域里,開始辛勤耕耘。
再回事,春節已遙遙遠逝,不管你內心有多么留戀。還好有大文豪兼美食家蘇軾,左手美食,右手美詩,他將唇齒留香的美食行諸文字,在古詩詞里熠熠生輝。
學余工后,不妨在蘇東坡的詩詞里,再過一個舌尖上春節。

豬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豬肉頌》宋·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誦》是蘇軾在黃州創作的一首打油詩,詩中他對扣肉的做法描寫栩栩如生,對扣肉的喜好寫得活靈活現。
因為蘇軾自號東坡居士,扣肉被后人戲謔地冠以東坡肉的雅稱 。
對于無肉不歡的吃貨來說,東坡肉最治愈。它肥而不膩,酥香軟嫩,入口即化,是不少家庭春節宴席上的“鎮桌之寶”。
除了東坡肉,東坡肘子也能亮瞎吃貨們的眼。
蘇軾,堪稱豬肉文化的開山鼻祖和集大成者。
竹筍: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於潛僧綠筠軒》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蘇軾愛吃豬肉,在他的《豬肉誦》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
可是,蘇軾明明剛才對豬肉大唱贊歌,現在又自相矛盾地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蘇軾對豬肉的“始亂終棄”,緣于他擔心自己吃多了肉,消化不良,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需要吃一點含纖維素豐富的竹筍來加速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吸收。
蘇軾對竹筍喜愛有加,寫過很多首與竹筍有關的詩詞。
比如《初到黃州》里,他情不自禁地贊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p>
在《浣溪沙·細雨斜》里,他興致勃勃地表述:“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边@首詞最后還有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更是婦孺皆知的名句。
在《山村五絕·其三》 里,他這樣沾沾自喜地調侃:“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在《阮郎歸》里,他饒有興趣地描寫:“”歌停檀板舞停鸞。高陽飲興闌。獸煙噴盡玉壺干。香分小鳳團。雪浪淺,露珠圓。捧甌春筍寒。絳紗籠下躍金鞍。歸時人倚欄?!?/p>
水果: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惠州一絕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酒醉飯飽之后,再來一份餐后水果,祛除唇齒之間的葷腥。
蘇軾最喜歡的水果可能是荔枝吧,只要能一天天荔枝管飽,他寧愿貶謫在此,長期居住,哪怕惠州當時還是南蠻之地,荒涼偏僻。
浣溪沙·詠橘 (宋)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橘子酸酸甜甜,可口又開胃,看來蘇軾也是十分喜愛,對橘子贊不絕口。
橘子還是非常重要的藥食同源,有“一個橘子十副藥”一說。
在《贈劉景文》,蘇軾還這樣告誡好友:“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p>
梨 (宋)蘇軾
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
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
梨子水份充足,潤肺止咳,深諳養生之道的蘇軾,自然不會錯過。
豆粥: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豆粥》(宋)蘇軾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
濕薪破灶自燎衣,饑寒頓解劉文叔。
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帳下烹煎皆美人。
萍齏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
干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
身心顛倒自不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茅檐出沒晨煙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
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
元豐七年八月,蘇軾由金陵送家眷到真州安頓,北上途中,蘇軾對豆粥念念不忘,揮筆寫下《豆粥》一詩。
豆粥,即用豆子和大米熬成的粥。豆子可以是黃豆、綠豆、紅豆或者黑豆中的某一種,如果五顏綠色的豆子都加上,那就叫八寶粥了。
對于老弱病殘孕這些身體虛弱,或者脾胃功能不強的人來說,看似尋常的粥,卻十分養胃。
蘇軾才華橫溢,普普通通的豆粥,他卻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字里行間充滿對豆粥的想念。
無獨有偶,南宋詩壇壽星陸游也特別喜歡粥,還寫出了“只將食粥致神仙”這樣高境界的詩句。
節假日里,大家推杯換盞,大魚大肉吃多了,腸胃苦不堪言,就很有必要“清斷食” ,喝碗熱粥算一餐,清理一下腸胃,明天更加生龍活虎。
小結:
有道是:“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碧K軾左手美食,右手美詩,也許因為有美食美詩相伴,盡管他人生歷經重重磨難,卻總能樂觀面對,樂享天年。
是的,吃能治愈人,是生活中的小確幸。高興了開懷大笑,可以敞開了吃;不高興了,要“化悲痛為食量”,將一切負面情緒和食物一起嚼碎、吞咽、消化,最后排出體外。
品讀蘇東坡與美食有關的詩詞,“云吃”美味佳肴,全新演繹舌尖上的春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0303.html
下一篇:一把把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