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16閱讀(8)
古云:百善孝為先。我們看孝字的寫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說文》講“孝”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
因此,一個人是否孝順,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孝子歷來受到人們稱贊,尤其在漢代,孝還和廉一起,成為士大夫被推薦做官的標準,稱為“察舉制”。

在潮汕地區,一位婦女對家翁孝順不單被人們傳頌,還因為孝順創造出一種讓人饞涎欲滴的美食。“潮汕人愛潮汕”相信99%以上的潮汕人都喜歡這道美食。
清末,一位揭陽人來汕頭做鹵味生意。他做生意最講究信用。因此商品質量好,加上他經營有方,積累不少家產。他的長子繼承他的產業,繼續在汕頭經營鹵味店。
因為在汕頭購房置業,老人也就與兒子及兒媳一起居住在汕頭,并在汕頭養老。老人平時省儉,飲食簡單,白糜(即白粥)淋上自家生產的鹵汁就能過一餐。只有在過節時才炒一頓揭陽粿條(潮汕人也稱粿仔,實際是外地人說的河粉,下文有圖片),這對他來說算是奢侈了。

長媳不僅賢惠,而且非常孝順。知道“大官”(潮語,指家翁)最愛吃揭陽粿條,她就經常找借口炒粿條給老人吃。漸漸地,老人牙力不濟,連炒粿條也咬不動了。長媳就開動腦筋想法子,用揭陽粿條和自家生產的鹵汁這兩件東西結合起來烹制。經過多次嘗試,她終于制成“大官”愛吃的粿湯。
因為她制成的這種粿湯加入米漿,調制成半糊狀。為將它與真正的粿條湯區別開來,人們給它改名為“粿汁”。
什么是粿汁?不是潮汕地區的人一看以為是不是打錯字了?其實,并不是我打錯字。潮汕地區的“粿汁”并不是“果汁”。
我們從“粿”字就可以知道它是用“米”做成的水果形的東西。潮汕人最喜愛做粿、吃粿。

外地人說的河粉,潮汕人叫粿仔或粿條。

“汁”的文字解釋,就是“濃稠的液體”。
粿汁是潮汕地區大眾化的但又讓人饞涎欲滴的美食。在潮汕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
潮汕粿汁皮粿汁皮是一碗潮汕粿汁的生命。在以前,為了省錢,人們一般都在家里制作粿汁皮。
制作粿汁皮時要用浸洗過的糯米加水磨成米粉漿,在蒸具的底部要用食用油搽均衡,再將米粉漿倒入蒸具蒸制。蒸熟的粿汁片還要掀起來收煙,掛于專制的晾“粿汁”片架上晾。粿汁皮一定要晾干,否則很容易發霉。晾干后的粿汁皮是一整張的,還要用小刀切成小塊,一般切成三角形。

現在很多人都是在市場買粿汁皮,價格也不貴。普通的粿汁皮一斤才7——10元,曬得很干的粿汁皮一斤15元左右。普通的粿汁皮放在冰箱保鮮層最多只能放五天,曬得很干的粿汁皮不用放入冰箱也能保存一到二個月。

網上也有賣,但不同地區的粿汁皮略有不同。如汕頭與揭陽的粿汁皮是不一樣的,汕頭一帶的粿汁皮入口即化,揭陽的粿汁皮帶有韌性、有嚼性。所以在網上買時就要注意看清楚是哪個地方的。
在潮汕不同地區的粿汁口味各不相同粿汁皮是一碗潮汕粿汁的生命,而配料是一碗潮汕粿汁的靈魂。
根據口味不同,潮汕地區的粿汁可以分成三大類。
1、加鹵料的潮汕粿汁。
加鹵料的粿汁一般在汕頭、潮州一帶。凡是鹵水料都可以加進去,如鹵豬內臟、鹵鴨肉、鹵鵝肉、鹵豆干等。它的特點是吃起來感覺比較香、不易感到餓。

2、以鮮肉片為主的潮汕粿汁。
這種粿汁出現在普寧的果隴村,以及由這個村的人開的粿汁店。以前流傳說自己帶肉上店里吃粿汁。這種粿汁的特點:粿汁皮與肉分開裝碗,肉湯鮮美,粿汁皮清淡。

3、加豬雜、海鮮等配料的潮汕粿汁。
這種這種粿汁以普寧市洪陽鎮為主。配料豐富多樣,豬內臟、鮮肉片、魷魚、章魚頭、油條等都可以成為配料。很多到洪陽旅游的人對這種粿汁真的饞涎欲滴。

看到這里,大家是否和“潮汕人愛潮汕”一樣流口水了。有空咱們一起去吃一碗。
或許是上天獎勵潮汕人的孝順,讓潮汕人發明了這種讓人饞涎欲滴的潮汕美食。
《今日探討的話題》
你喜歡潮汕地區哪種美食?
近期精彩文章推薦:
文章1、潮汕男孩準備晚上迎娶新娘,外地準丈母娘憤怒地不讓新娘上花轎
文章2、因為討厭“迷信”,嫁入潮汕前,她與婆婆簽下“不拜神”協議
文章2、潮汕某單位招聘,外地人看后嚇得不輕:這是招工還是招聘劊子手?
更多關于潮汕的精彩文章,請點擊“我”的頭像,選擇“文章”閱讀!
#潮汕##我要上 頭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3415.html
上一篇:測評蘇州美食(沒吃過蘇州美食)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