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毛尖煮著喝(白毛浮綠水剛好煮一鍋)
發布時間:2024-12-16閱讀(9)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花溪大學校園
彌漫著一股子不良習氣
——
無論男女對公園對面的幾家鵝肉皆頂禮膜拜
以吃鵝為榮,以吃不上鵝為恥

學校門口幾家辣子雞雖然門庭若市但似乎過于接地氣而失浪漫,熱戀情侶若沒吃清湯美味的鵝,則感情生活中似乎也會蒙上一層鵝湯似的陰影。“愛TA,就帶TA去吃清湯鵝”,青年男女之中擁躉者眾,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白毛紅掌中?

那時花溪叱咤一時的是公園對門兩家鵝肉館,一家叫“劉誠”,一家叫“金三角”。劉誠創辦于1997年,由一位退休中醫研制的秘方煮制而成,鵝肉鮮爽糯口,湯鮮亮味美;“金三角”也大同小異,標準化流程是將鵝頭、鵝掌、鵝翅卸下供鹵制而食,剩下的先用咸水泡,除內臟,漂凈血水下高壓鍋,同時加入姜片、蔥段、料酒、食醋和香料包,香料取草蔻、砂仁、白芷、花椒等物,裹入紗布包中下湯鍋同煮。
清 湯 鵝

吃清湯鵝,少不了點上些鵝肉鹵品,味美咸香嚼頭勁,再加一碗摞著炸黃豆糊辣椒和芫荽涼拌的鵝血,爽絕無數食客。不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不是好癩蛤蟆,花溪高校的無數屌絲情系美女邀赴鵝肉,有成功者抱得天鵝歸,更有湯前被爽約,獨自要瓶燒酒下鵝吃的慘劇。
多年后再去花溪尋訪鵝肉,聽說已日漸敗落凋零。不忍去吃,怕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那些美味的鵝肉,正如那些青蔥歲月里莽撞幼稚的戀情,飄然而去無處尋。
貴陽市區過去經常造訪的是貴惠路上的“向天歌”,清湯鵝的做法跟花溪那兩家無二,湯透鵝肉鮮。

另一家名氣更大的在寶山路上東山陽明祠牌坊對面,名曰“黔香園”,難得的是他們家大門旁另辟一爿小店,從早餐到中餐期間販賣湯香味美的鵝肉粉,以鵝肉米皮最為惹人喜愛。過去經常打車前往覓食,見路牙子上停滿各式私家車,因在交警大隊正對門冒天下之大不韙,那些車主難免吃得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生怕為了貪戀美味挨了罰單。黔香園的鵝肉肥美爽口,絕無肥膩之感,入口皮糯肉嫩塊大填口,糊辣椒蘸水做得也是滴水不漏,矜矜業業。在鵝肉界能夠保持多年屹立不倒,也有其中的堅守和韌性在其中。

鵝肉粉在烏當區振華廣場旁邊也有一家名氣很大的館子,也是以鵝肉米皮享譽四方,這家鵝肉粉的獨到之處是用辣到相當猛烈的燒青椒作為蘸水來吃那清清爽爽的鵝肉和米皮,一辣一鮮相得益彰。


其實,我接觸鵝肉較晚,此前大多只聞鵝聲,不見鵝肉。開始喜歡看動畫片《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對白鵝充滿了好感。可院子里有鄰居也養了不少,白毛上沾著鵝屎,沒有詩里那么優雅漂亮,更不會載人飛翔,難免怒其不爭。不巧經過散步的群鵝,難免被它們扯直了脖子叫囂攻擊,頓生惡意,撿塊磚頭扔過去就跑。對于口服這些亂叫的蠢物,我自無興趣,但奇怪后來那些被飼養的群鵝都去了哪里,因為從未在席間碰到過,這成為心中的歷史懸案之一。


每一個我們那個年代的娃,都是從駱賓王七歲時寫下的詩句中長大的,曾經有一度,會不會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成為判斷一個娃是天才還是腦殘的依據,在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勇往直前不落人后的年代里,這首意境并無太多樂趣可言的詩,成為無數小孩的噩夢。直到終于有一天,那些白毛紅掌的胖鵝淪為盤中物,一吃解千愁。(完)
-作者簡介-

更多美味請密切關注哇噻公眾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34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