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雞蛋煮后蛋黃變綠可以吃嗎(雞蛋煮久了蛋黃發綠)
發布時間:2024-12-16閱讀(17)
雞蛋煮久了剝去殼我們會發現蛋黃表層是墨綠色的,為什么會是墨綠色?
因為雞蛋是富含鐵的食物,蛋黃中鐵元素含量豐富,蛋清中的蛋白質中含有硫元素,蒸煮變性的過程中,煮久了的雞蛋蛋氨酸會釋放硫化物(一般雞蛋放久了也會有臭雞蛋味,就是硫化物釋放),硫化物會和雞蛋中的鐵發生反應,生成顏色較深的硫化亞鐵,所以出現了墨綠的顏色。

很多朋友看到雞蛋黃表皮墨綠色就會舍棄雞蛋不吃,因為聽說硫化亞鐵是“致癌物質”,如果長期食用的話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其實并非如此,我想我們吃過的“綠皮蛋黃”不占少數,尤其是大鍋飯大家一起吃食物,很多雞蛋可能會事先加熱后儲存時間較長而造成硫化亞鐵的產生,但吃了這么多,我們也沒發現自己有什么不對勁吧,所以這說法過于夸張。
其實吃發綠的蛋黃的情況并不少見,一般來說,雞蛋煮的時間超過15分鐘左右,雞蛋黃外皮基本就會開始慢慢變綠,但硫化亞鐵并非致癌成分,硫化亞鐵無毒,不溶于水,不易被人體吸收,吃進肚子里,最終是會隨著便便一同被排除的,所以不用過度擔心影響健康;再退一步,一個雞蛋約70~80g,其中含鐵量也不超過5g,也不可能完全轉化為硫化亞鐵,所以最終生成的硫化亞鐵含量也是微乎甚微的。而且所謂的“硫化亞鐵會促進發酵產生致癌物質”,也是空穴來風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長時間的煮雞蛋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另雞蛋損失礦物質,例如鐵元素,但關于影響健康、致癌的說法,我們不用擔心。但相比起這些發綠的蛋黃,我們自然更喜歡還未發綠,黃澄澄而剛好火候的雞蛋,不僅口感好,而且軟嫩利于消化吸收,更有食欲,煮雞蛋的話盡量不超過10分鐘,一般煮個6分鐘,悶個5分鐘口感會不錯。

另外還要提醒大家,也千萬不要為了煮出好吃的“溫泉蛋”、“溏心蛋”煮的時間過短,比起雞蛋黃外皮變成綠色,我們還應當關注未經過巴氏消毒的普通雞蛋,其中是可能含有沙門氏菌的,約4%的雞蛋帶有沙門氏菌,在70℃以上至少5~6分鐘才能殺滅。另外,雞蛋最好不要加熱時間太短,或者用大家覺得方便的“開水沖蛋”來處理,除了沙門氏菌的威脅,雞蛋中還含有胰蛋白酶,如果不經過高溫破壞的話,蛋白質難以被更好地吸收,可能會影響營養補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57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