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薏米能祛濕消腫生的好還是熟的好(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么區(qū)別)
發(fā)布時間:2025-03-13閱讀(23)
中醫(yī)認(rèn)為,濕氣困于人體時有“趨下”的特點,即人體下部更容易受其侵襲,容易損傷體內(nèi)陽氣,尤其是脾臟的陽氣。濕氣重的人常見頭身困重、腹瀉、大便粘膩不爽、四肢腫脹等問題。于是很多人都吃薏米祛濕!

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fēng)滲濕。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薏米分兩種,一種是生薏米,一種是熟薏米。他們的功效都不同。
生 薏 米 功 效

《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歸肺脾經(jīng)、大腸經(jīng),利水滲濕的功效最為顯著,可以去濕除風(fēng)、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fēng)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 薏 米 功 效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制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后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后放涼,略有香氣。
此香氣根據(jù)中藥炒制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fā)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薏米跟赤小豆和芡實一起煮成粥,祛濕效果最好。
芡實
味甘澀、性平,可調(diào)整消耗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取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nèi)濕氣,讓機體取得輕松感,消除疲倦。關(guān)于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任何時節(jié)食用都很合適。
赤小豆

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jīng),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需要提醒的是,生的薏米寒涼,不能長期吃,另外,先把脾胃調(diào)理好了,祛濕就比較快哦!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80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