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29)

前言——兩周前,比革鯨的工作群里發生了一次“激烈”的討論,原因卻不太一般。
作為“地方美食地方評”的踐行者,比革鯨自然深扎地方美食。于是老饕們想做一份出長沙辣椒炒肉的排行榜。這個計劃立即得到了積極的響應。
然而進行到具體的評選標準的時候,幾位評委卻因如何定義一份“優秀的辣椒炒肉”而發生了分歧——哪怕不作為學術討論看待,關于美食的具體定義,也是眾口難調。
但是各位且放心,排行出來前爭論越激烈,這份榜單的真實性和專業性就越有保障。不管對辣椒炒肉持有何種觀點,只要說服評委們的胃,就一定是一份美味的長沙辣椒炒肉。以下特列出三位評委對“辣椒炒肉”各自的看法。但求可以將辣椒炒肉這份家常菜,歸納出吃貨們認可的理論。
看官們看完之后,可以在評論區推薦您所認可的長沙餐館的“辣椒炒肉”,我們的評委會擇機前往品評。寧可多吃千家平庸,不可闕漏一處佳肴。把美味和懂味的人分享,豈非也是一個吃貨的快樂?
姜姜湖的標準
關于辣椒炒肉
全國都有辣椒炒肉,不是嗎?杭椒肉絲,紅椒肉片,多了去了,依我看,魚香肉絲,四川回鍋肉,哪怕是京醬肉絲加些青椒都能算辣椒炒肉,你看,又有辣椒又有肉,下油鍋翻炒,不是辣椒炒肉是什么?
然而你在湖南餐館點個辣椒炒肉店家給你端上上述幾種,客人必須得退貨,為什么?貨不對板唄!
對于辣椒炒肉,湖南人是有自己的標準的,我思考再三,又和幾位湘菜大師確認了一番,歸納總結多年來我在自家,別家,餐廳,小館吃到的辣椒炒肉,認為湘式辣椒炒肉必須滿足“兩香”和“兩鮮”的標準。

“兩香”:
1.青椒香,具有特殊香氣的新鮮本地青椒,螺絲椒等,杭椒,紅椒,干椒,剁椒,泡椒,醬椒一概不能用。
2.豬油香,必需豬油炒菜,豬油的芬芳是湖南人的心頭好,更賦予此菜獨特魅力。
“兩鮮”:
1.醬油鮮(王焰峰大師把醬油歸為香,豆香,我認為都可以),不一定是什么品牌的醬油,但一定要色重味鮮,放一點點是不夠的,湖南人不認白花花的辣椒炒肉。
2.肉鮮,新鮮肉,肉味鮮,臘肉咸肉都鮮,但此菜只認新鮮豬肉。
另外,辣椒切滾刀,肉切片肯定是慣常做法,此菜添加亦有講究,其它味重佐料肯定不能放,豆瓣醬,黃豆醬,柱候醬,花椒,泡椒,剁椒,醬椒,芹菜,香菜,小蔥,大蔥,一旦加入,立即請你換個菜名。
蒜與豆豉可憑各家喜好,我是不會放。費大廚加了少許所謂“兔耳菌”,本身無味,不搶味,可些許增鮮,無礙觀感,我認為不計較也罷。
何為好的辣椒炒肉?
肉,醬,椒融為一體,青椒斷生,肉老嫩適中,肉感分明,醬,肉鮮香,汁(肉汁與醬油)多于油,咸鮮適口。另加一句:不能撈飯的辣椒炒肉不是好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是湖南人民的辣椒炒肉,它操作簡便,原材料易得,經濟實惠,味道鮮美,是家家戶戶的桌上菜,永遠不該歸誰去定義,本人只能梳理總結,不足之處,敬請理解。


郭郭江的標準
關于辣椒炒肉
1、定義:辣椒炒肉是當今長沙市民最家常最熱愛的菜肴,沒有之一,由青辣椒和豬肉這兩樣湖南最常見的大眾農產品組合烹制。為長沙所有湘菜館必備菜。
2、材料只能選用青辣椒,以便比較各家技藝。紅辣椒炒豬肉流行于1930年代,現今已不常見,也并非所有長沙所有餐廳的必備菜,所以,不在考評之列。
3、作為長沙家常菜首席的地位,辣椒炒肉體現著長沙民俗,性格,追求,所以有其約定俗成的樣式,應該是:青椒為片狀、豬肉為片狀,蒜頭、豆豉、醬油、鹽為標準配置,可以添加味精或雞精或高湯,其他食材不允許添加進來,以便橫向對比評測。

4、衡量一碗標準的當代辣椒炒肉,有如下指標:
A、豬肉綿軟、易于咀嚼;
B、青椒斷生、形態挺括;
C、豬肉有辣椒味,辣椒有豬肉味,并且各自味道突出;
D、醬油、豆豉、蒜頭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增加菜肴個性的作用;
E、色澤誘人,讓人引起食欲;
F、氣味熗烈,噴香,聞之沖鼻,開胃;
G、油和汁適度,豐盈而不過量,兩者都不可缺。
H、如果要添加其他食材,只能錦上添花,不能多此一舉。


李卓的標準
關于辣椒炒肉
開策辣椒炒肉之前,我想先說說肉和辣椒的關系。這對CP一開始是怎么處對象的?是爆炒的干柴烈火,還是水煮的溫婉悱惻?
一.肉與青椒談愛,從溫婉悱惻的水煮開始?
印象中,吃過最好的一頓辣椒炒肉,是在寧鄉黃材水庫朋友家的院子里搭灶自己做的。準確地說,應該是“辣椒煮肉”,面朝大湖支起一口大鐵鍋,柴禾堆燃起藍色火苗,舔著鍋底,大坨肥肉在鍋底密集起泡、吱吱冒油,扔一抓豆豉爆香,下肉片簡單翻炒后澆佐料,拌勻后淋兩勺井水,等著大火咕嘟咕嘟把湯色催成乳色,青椒再下去相親……
所有原料,不過是自家殺的土花豬和鄉里扯樹青辣椒,豬油、鹽、豆豉加醬油。特別記得,這份應算是煨出來的“辣椒炒肉”,哪怕同樣是花豬肉,都比炒出來的要嫩。當時以為,是不是寧鄉人的“辣椒炒肉”,都是這么煨的?

后來在沅陵吃有名的黑豬肉,當地也不是炒辣椒,而是五花肉切片下火鍋,蘸腐乳、折耳根丁和泡椒吃,老鄉們說這吃法一直流傳。無獨有偶,岳陽云溪人最愛吃的辣椒和肉料理叫“豐鍋”,大鐵鍋燒開水,肉切大片煮至透明后加蘿卜絲、青椒等,蘸剁辣椒吃。
由此,對郭江先生提出的17世紀末是湖南辣椒炒肉的元年,我有不同看法。辣椒17世紀末傳至湖南,我以為,它和豬肉的相愛,一開始是溫婉悱惻的“煮”。(編者注:郭郭江通過對辣椒傳入湖南時間的考證,認為辣椒炒肉在17世紀末就出現在了湖南人的餐桌上)
為什么這么說?湘菜文化大師江異爹說過,抗日戰爭期間,湘菜泰斗周迪吾在望城黑麋峰鄉里避難,他就講,當地鄉里人從不吃筍炒臘肉,因為太費油,不養人。
以我在農村覓食的經驗來看,直到前些年,少數偏遠貧困的鄉村人家仍喜歡蒸煮豬肉,畢竟炒肉費油。肥肉煎出的豬油,存在陶罐里存放經年,滋養一大家人。更不要講早年,鄉里人更是惜油如金,寧鄉、沅陵、岳陽等地的上述做法,應該是承襲古風的。
所以,辣椒和肉的初戀,我覺得應是水煮。及至辣椒炒肉出現,才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一個標志:不缺油了,來吧,炒吧,熱戀啊!
二、心目中最好的辣椒炒肉,less is more.
關于辣椒炒肉,前人之述備矣。這只是一道湖南尋常人家都會做且常吃的家常菜,然而,越是簡單,越是大眾,越難有一個ISO9001來框定塑形,相信每一碗辣椒炒肉都想要放飛自我,惟其如此,標準才顯得珍貴。我心目好呷的辣椒炒肉的標準,請允許我拽個洋味——less is more,大道至簡。
據說,新湘菜地方標準里,上好的辣椒炒肉,肉須用寧鄉流沙河土花豬,辣椒要用湘陰樟樹港青椒。這點,我是不敢茍同的。
先說樟樹港辣椒,兩頭貴:核心產區陽雀湖的剛上市的開園辣椒、收尾的扯樹辣椒,最貴時賣到了120元/斤。比鮑魚、大閘蟹還貴的辣椒,味道自是香濃,可是幾戶尋常人家呷得起?炒出來是辣椒好吃,還是你手藝好?
再說花豬肉,普通豬肉最近雖略降,但仍高企不下,稀罕的流沙河花豬肉,怎么也得近百元一斤吧。兩貴合璧,炒出來的辣椒炒肉,怕是只能進會所和五星級酒店了。
用臺灣廚師和暢銷書作家喬艾爾的話說,只會堆砌鵝肝、松露、和牛、魚子醬的大廚是沒有靈魂的,所以他辭掉臺北五星級酒店大廚身份,去屏東魚市場賣剁魚,在樸素食材中尋找靈感。
辣椒炒肉的大道至簡,在我看來,肉和青椒是靈魂,來自樸素的鄉野食材,才是真正的靈魂。豬肉,散養土豬肉當然最好,沒有的話,正規渠道沒打水的肉也行。我比較中意里脊肉搭配五花肉肥肉片。

辣椒,我不太喜歡用螺絲青椒,因為皮厚肉硬,不易入味。我喜歡用長沙老幫子所說的本地“園辣椒”,比螺絲椒略細長、直身,辣椒味更濃,炒出來相對糯一些,入味更好。
佐料要求更簡單,豬油;豆豉,最好是瀏陽太平橋豆豉;鹽;醬油,支持本土品牌,龍牌就不錯。炒辣椒時,油鍋燒熱,爆香豆豉,放入切成菱形片的辣椒,慢慢擂炒,到表皮起泡,變皺,入鹽。

目前這份辣椒炒肉的排行榜測評工作正在進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長沙辣椒炒肉排行榜!近期即將發布!
長沙辣椒炒肉排行榜!近期即將發布!
長沙辣椒炒肉排行榜!近期即將發布!
所以,如果看官們有遇到過好吃的難忘的辣椒炒肉,請務必在評論區告知我們,畢竟在長沙的辣椒炒肉這一片小小江湖里,不是只有費大廚和謝光頭。
比革鯨
地方美食地方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935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