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馬齒莧怎么做好吃又簡單(這道領袖食譜中的常見)
發布時間:2025-03-19閱讀(21)

馬齒莧是夏天常見的一種野草,生命力及其旺盛,同時功效非常多,可謂夏天不可不知的神草。現在是采摘馬齒莧的最佳時期,這里很有必要提醒大家,這么好的菜,很有必要吃一吃。
馬齒莧(五行草)
野草界的低調隱士
如果一個植物可以做到五行俱全
它會是什么樣子呢?
▼

馬齒莧
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五行俱全的“長壽菜”
歷代的本草書中對馬齒莧是這么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能得造化之青眼,把五行都占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

它長得不高,也就是三十公分左右,而且大部分是趴在地上的。葉子小而圓,莖是紅色圓圓的,肉質肥厚,夏天開黃色的小花,很好認。新鮮馬齒莧的口感脆嫩,吃起來象莧菜一樣滑滑的,略有些酸。作為蔬菜來說,馬齒莧的味道不算特別好,但是它的保健價值卻相當的高。
馬齒莧性寒涼,能夠清除心、肝、肺和大腸之熱。
馬齒莧可明目、降血脂、使白發轉青。
馬齒莧入肝經,可以涼血、降肝火。
有的人熬夜后眼睛會發紅,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吃點馬齒莧就可以好轉。

有些年紀輕輕就長白頭發的人,不要懷疑自己腎虛或是未老先衰,這種白發是血熱,是由于你的肝火太盛,上沖頭頂引起的。對付少白頭,你吃補腎藥的療效還不如多吃馬齒莧來得直接。

此外,馬齒莧又有別名叫長壽菜,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它的保肝作用。前些年美國人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發現,在所有的植物中,馬齒莧的歐米茄3脂肪酸含量最高,可以與海魚相媲美。歐米茄3脂肪酸是對于人體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它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作用實際上就是促進肝臟的功能,使脂肪得到正常的分解代謝。
馬齒莧可治皮膚病

馬齒莧既清心火,又散肺熱,它的排毒功效既走血分,又走皮膚,內外兼治,所以對于上面所說的皮膚問題都有療效。
調理皮膚病,可以內服和外敷雙管齊下,把新鮮的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或者用干品煮水來泡澡,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馬齒莧是腸道的清潔劑
馬齒莧最大的功效是治療大腸經的疾病。它既能解毒,又能消炎,還能祛熱,對于腸道病屬于熱證的基本上可以通治。
哪些腸道病屬于熱證呢?像痔瘡出血、細菌性痢疾、腸道息肉、實熱便秘這些都是。簡單地說,大部分的腸道病都屬于這個范疇,受寒引起的腹瀉和脾虛引起的長期大便稀溏除外。馬齒莧對于急性的腸道病效果更是顯著,尤其是調理細菌性腸炎和細菌性痢疾(拉血泡的那種)的效果非常好。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簡易的食療排毒方:
鍋中水燒開,把新鮮的馬齒莧入鍋焯兩分鐘,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拌一點蒜泥和香油當涼菜吃。然后把焯過的水加適量白糖喝下就可以了。要注意一點:只能放白糖,不要放紅糖。
在這個食療方中,馬齒莧的作用是殺菌,促進腸道蠕動,把毒排出來。因此吃過后拉肚子的癥狀會暫時加重,不用擔心。注意:如果是單純受涼造成的一般性腹瀉不要誤食。
為什么放白糖呢?因為白糖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中醫講究“酸甘化陰”,酸味的馬齒莧加上甜味的白糖可以起到滋生體液的作用,可以緩解拉肚子造成的脫水癥狀。
為什么不用紅糖?因為紅糖是溫性的,與治療的方向背道而馳。
怎么預防腸道傳染病?

用馬齒莧當菜吃就行了。可以用上面的方法焯熟后,涼拌吃,也可以炒著吃,嫩芽還可以生拌著吃。從保健的角度講,春天、夏天采些馬齒莧回家當涼菜吃,是很有好處的。馬齒莧是腸道的清潔劑。它可以清腸熱,解毒,能調理便秘,驅除宿便,是餐桌上的常客。
提醒朋友們一下:馬齒莧性寒涼滑利。剛開始吃一定要少量,逐漸適應了才能多吃。

有三種人要避免吃馬齒莧
一、腹部受寒引起腹瀉的人;
二、孕婦。馬齒莧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三、如果你在吃中藥,藥方里有鱉甲,要注意馬齒莧與鱉甲相克,不要同服馬齒莧食療治血熱防手足口病。
◆ ◆ ◆ ◆ ◆
中國首部中老年旅途與人生故事叢書——《歲月與旅行》第二輯現已發行,點擊下方鏈接進入商品卡頭條進行購買,感受、聆聽中老年朋友的旅行生活與人生感悟。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01154524
路在腳下,心在路上。
即便昨天的旅程已成為心中的符點,
但旅行中留下的美好回憶,
卻總讓我們不時回味在心間。
旅行里慢慢知味,歲月里漸漸沉香。
每一段美好旅程和精彩人生,都值得被歲月珍藏。
如果您也渴望分享自己的故事
歡迎向我們投稿
入選故事除了可以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還有機會入選我們《歲月與旅行》系列叢書哦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440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