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關于烹飪專業(種花成為大學課程)
發布時間:2025-03-19閱讀(17)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陳勝偉 孔巧玲
跟著名廚學習燒“魚香肉絲”“西湖醋魚”;跟著綠化工程師種花植樹、防治病蟲害;跟著教室管理員消毒清潔、維護多媒體;跟著寢室阿姨學習物品收納、管護消防設施……剛剛過去的幾個星期,浙江農林大學100多名選修勞動教育課程的同學,每個周六都要跟著老師勞動并在勞動中感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從今年開始,結合學校特色、學生生活,正式開設了《大學生烹飪基礎教育與實踐》《園林綠化養護勞動實踐》《樓宇服務實踐課》《學生公寓基礎勞動教育與實踐》四門勞動實踐試點課程,每門課程1個學分。學校希望通過教學改革,真正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于勞動實踐課程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實用,吸引了很多學生關注,每門課25個名額,一上線就被“搶光”。
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勞動
教育家陶行知曾積極倡導“生活即教育”,揭示了教育與生活的本質聯系。浙江農林大學認為,教育就應該生活化,熱愛勞動就是熱愛生活,而參加勞動、接受勞動教育,應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該校從1958年建校第一天開始,就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學習使用鋤頭等工具,更是當時農林學子必須掌握的技能。該校老校區的不少老房子、運動場,就是當時的學生共同參與建設的。

60多年來,浙江農林大學每個學生從進校開始,都要參加校園綠地管護、寢室衛生清潔等各種形式的勞動。為深化學生的勞動教育,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加強和改進涉農高校耕讀教育工作方案》,浙江農林大學還將勞動教育納入新修訂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全體本科生修讀勞動教育課程。
目前,該校明確設立勞動教育必修學分1分,并在課外教育平臺單獨設置勞動教育模塊。本科生參加勞動教育不少于32學時,完成勞動教育32學時,可認定勞動教育1學分,這也是本科畢業的必備條件。浙江農林大學本學期開設的4門勞動教育課程,全部由學校的專任教師和后勤骨干員工共同授課。擁有教師資格證書的專任教師,主要教授理論方面的內容;由后勤骨干組成的授課團隊,主要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參加相關勞動。
“當代大學生從事勞動的機會還是太少了。大學不但是教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個過渡,通過勞動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生存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保障。”浙江農林大學后勤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鄭本軍表示,學校開設的四門勞動實踐課程全都是真操實練,會將學生帶到真實的勞動場地里去,指導在勞動中學習、成長、感悟,切實掌握一門技能。
“我們是農林高校,學校一直都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澆水施肥,學校經常組織大家在地里勞動,感受勞動的意義。現在學校正式將勞動課程正式納入學分體系,充分說明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得知學校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大二學生朱雯雯非常感興趣,第一時間就選報了《大學生烹飪基礎教育與實踐》勞動教育課。

后勤骨干當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勞動實踐
浙江省學生公寓管理與服務工作先進個人楊帆、全國高校“感動公寓”人物稱號獲得者章學青、中式烹飪高級技師葉云龍、浙江省餐飲服務大師黃雙雙、森林病蟲害防控首席專家高級農藝師仇智靈……為了確保把勞動實踐課程上好,浙江農林大學面向后勤選拔了一批技術過硬、溝通能力強的骨干,兼任相關課程的老師,手把手現場教學生做菜、栽培苗木、組裝多媒體設備、科學收納寢室物品。
董銘華是該校后勤食堂的資深廚師長,也是中國烹飪大師。他燒的一手好菜,十分受師生歡迎,經常還會在周末等空余時間,免費指導學生燒菜,被師生親切稱為“董大廚”。以前的“董大廚”,現在一到周末就兼任“董老師”,開始把后勤食堂的灶臺當講臺。“能夠教會學生掌握一些烹飪的技藝,我覺得和做廚師一樣有意義、有成就感。” 董銘華說,
為了確保教學效果,每次上課前,“董大廚”都要提前準備好肉絲、青椒等食材以及相關的酌料,而且還給每一位同學準備好了專用的圍兜等。上課時間一到,“董大廚”親自示范切菜、燒菜、顛鍋、起鍋,演示制作步驟,沒幾分鐘就燒好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魚香肉絲”或者“糖醋排骨”。
隨后,學生們學著切菜燒菜,“董大廚”則一邊指導一邊講解烹飪每道菜需要掌握的切菜要領、燒菜技巧、營養成分……下課時間還沒到,同學們的“作業”已經陸續完成。雖然菜品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大家對自己的“作業”都比較滿意,紛紛表示要打包帶回寢室與同學共享。
“給我們上烹飪課程的,都是后勤餐飲骨干,良師出高徒,一節課我就學會了燒糖醋排骨。下次回家,我一定要燒給爸媽吃,他們一定開心死了。”浙江農林大學廣告201班的程曉梅,最興奮地是自己終于學會了烹飪“糖醋排骨”。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兒,程曉梅平時基本不怎么會燒菜,更不要說“糖醋排骨”這樣的“大菜”。她覺得以后能為家人、朋友烹制可口的佳肴,一定會獲得肯定與贊賞。

勞動益處多多,學習技能更學習生活態度
《大學生烹飪基礎教育與實踐》受學生歡迎,其他三門勞動教育課程也同樣深受學生喜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劉雨彤,選修了《園林綠化養護勞動實踐》課程。她認為,自己很喜歡種植花卉,勞動教育課的開設給她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她希望在這門課程中多學習相關的技能,以后可以更好地養護家里的花卉。
“董廚師高超的刀工與細心的教導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勞動課收獲的不僅是一盤美味的魚香肉絲,學習了許多烹飪知識,感受了勞動的快樂和辛苦,更深刻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要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烹飪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制作一盤食物,而是通過勞動將自己對生活的情感藏在心中,把幸福與喜悅變成一道道菜肴,呈現在餐桌上。”來自法學203班的陳宇杰說。
大二學生蔡林希選修的是《學生公寓基礎勞動教育與實踐》。她說,一開始認為這門課就是幫助宿管阿姨檢查衛生,但是上了幾次以后才知道公寓管理也有很多學問,從收納小課堂、安全教育到學校的文化、學生的管理,要做好公寓管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最關鍵的是,通過上課,讓她對勞動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每一個熱愛勞動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很多勞動技能和學歷無關。我們學校開設的勞動課程,無論是烹飪課,還是樓宇服務、園林綠化養護和公寓管理,都可以鍛煉我們的勞動力,增強個人體質,培養合作意識。親身體驗勞動,我們能感受勞動的辛苦與樂趣,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獲得成長。”程曉梅說。
說起開設勞動教育系列課程的初衷,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處長郭建忠說:“浙江農林大學在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基礎上,強化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將耕讀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在本學期正式開設4門勞動教育系列課程,今后還會根據實際不斷增加和完善勞動課程的數量和治理。我們希望結合學校特色,加強農業特色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體現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業態新變化,強化生態文明教育,培養學生“大國三農”情懷;同時加強學生勞動教育,樹立學生學農、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理念,培養學生肯干、實干、能干的良好品質。”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