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上海吃的特色小吃(20種上海經典美食小吃)
發(fā)布時間:2025-04-11閱讀(23)



一個個雪白晶瑩的小籠饅頭,
薄薄的面皮,粉嫩的肉餡,透亮的湯汁,
組合在一起誘人得不得了,
輕輕提,慢慢移,
先開窗,后喝湯,
一口就是一個大大的幸福。



在早餐鋪子上常常能看見它的身影,
以前經典的粢飯團就是糯米飯包油條,
現在除了油條,
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
往里面加榨菜、火腿、咸蛋黃等等,
小小身材,大大內涵!



誰說中秋節(jié)才能吃月餅?
鮮肉月餅早已融入上海寧的日常生活中。
皮層酥松,包裹著香噴噴的肉餡,
豐腴的肉汁慢慢滲透其間,
這滋味怪不得有人愿意為它排上2小時的隊!



上海人習慣叫它生煎饅頭,
輕咬一口,
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
各種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散,
內陷以鮮豬肉為主,
后來隨著不斷的發(fā)展,
也有了蝦仁、雞肉等餡心。



油墩子無疑是許多上海寧兒時的記憶,
現在找到它還需要花點功夫,
金燦燦的油墩子,
一個個散發(fā)著蘿卜與蔥花香氣,
經典的老上海味道!



一提起米飯餅,
很多老底子上海人的回憶就涌上來了,
最經典的搭配還是:
“一份米飯餅加油條!”
軟糯的米飯餅帶著酒釀的微甜,
配合著酥脆的油條一口咬下,
“咔嚓”一聲幸福極了!


把餛飩放涼之后,
加上濃濃的花生醬和香醋,
就是一道開胃又美味的冷餛飩,
在濃郁的醬汁包裹下,
餛飩的口感豐富有層次,
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
酥酥脆脆的口感惹人喜愛。
在上海有兩種較常見做法,
一種為大白菜肉絲餡的,
另一種為豆沙餡,
又到了甜咸之爭的時候,
你喜歡吃哪一種?



一個個圓滾滾胖乎乎的樣子,
看上去好可愛,
色澤金黃的球上撒滿了芝麻,
里面包著豆沙,
皮薄香脆,甜糯可口。



與其它地方的糕點不同,
崇明糕體型較大,厚厚實實的,
里面有棗子、核桃肉、栗子、蜜餞等等,
感覺熱熱鬧鬧,
口味清香松軟,糯而不粘。


紅寶石的奶油小方在上海可有響當當的名氣,
它的造型較為樸素簡單,
就是純白色奶油蛋糕上加一粒櫻桃,
但是口感一級棒,
綿軟的蛋糕加上輕盈的奶油,
讓人仿佛置身云端。



金黃的排骨和雪白的年糕,
兩個在一起莫名的搭,
既有排骨的濃香,
又有年糕的軟糯,
一定要澆上上海老牌的辣醬油,
這才是是地道的上海味道!



將酒釀和小圓子同煮而成,
再撒上一些桂花,
酒釀甜潤,圓子軟糯,桂花清香,
如果咬開圓子還有豆沙流出來,
那真是甜進心里。



蟹殼黃俗稱小麻糕,
色澤就如蟹殼背一樣,
海派的做法有甜有咸,
咸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
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香脆酥松,油多不膩。



青團的歷史在小吃中算悠久的,
從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
除了豆沙或者蓮蓉餡兒的,
咸蛋黃肉松餡如今也十分風靡,
外面的糯米粉拌著青色的艾草汁,
帶有清淡而悠長的青草香氣。



燒麥的外形就如一個小型的石榴,
薄薄的皮里裹著滿滿的餡兒,
真是“內有乾坤”,
松軟的糯米、超鮮的肉丁、
脆嫩的筍丁、嫩滑的香菇丁,
松、軟、香,黏糯卻不粘牙。



據說大文豪魯迅在熬夜寫稿子時,
常備的夜宵就是條頭糕!
裹了豆沙的糯米團揉成長條,
用刀切成一段一段,
在兩端都能看到赤褐色內餡,
零碎的糖桂花為它更添一層甜甜的香氣,嗲!


這個小吃因形似“老虎爪”而得名,
喜歡甜的上海人給它刷了層糖,
口感外脆內軟,自帶一股焦香,
但現在市面上賣老虎腳爪的攤頭幾乎絕跡,
只有少數幾家還在堅持,
如果你有幸看到千萬別錯過啦!


在上海,除了老底子上海人鐘愛的早餐“四大金剛”,
另外一道,就是包腳布了。
在攤好的面餅上加雞蛋,
涂上各類醬料,
撒蔥花,加油條,最后裹成卷狀,
一氣呵成,充滿回憶的美味就做好了。



五香豆由上海老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chuàng),
后來漸漸在市民中火熱起來,
滬語有“勿吃城隍廟五香豆,等于沒來過上海”之說。
看電視的時候來一包五香豆,
一個一個停不下來,
軟中帶硬,咸中帶甜,香得很!


雖然這些小吃我們大都熟得很,
但最熟悉的美味,
往往最深入人心!

你最喜歡上海的什么小吃?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