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武漢旅游必吃美食攻略(千江有水千江月)
發(fā)布時間:2025-05-12閱讀(20)

總要去趟武漢吧,吹吹江灘的晚風,走走長江大橋,看看綿延至二橋畔的絢麗燈光秀,嘗嘗武漢熱干面。
這倚水而興的城,有火爆脾氣的武漢人,十月頭是一年中武漢不可多得的好季節(jié),感受一下蘊含水氣的秋天江風吧。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武漢市因水劃為三分,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今武漢市地區(qū)屬楚國。到西晉時期,武漢市地區(qū)被三分,持續(xù)至今。唐武德四年(621年)出現(xiàn)漢陽縣。1330年元朝時期,鄂州改為武昌路,后1914年民國初期治為武昌縣。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置夏口縣,1926年改為漢口市。從1927年到1949,武漢市的漢口、武昌、漢陽三鎮(zhèn)歷經分分合合,終合設為武漢市。

第一部分:漢口逛吃記
康熙年間,一個叫劉獻庭的人總結道:"漢口不特為楚省咽喉,而云貴、四川、湖南、廣西、河南、江西之貨物,皆于此焉轉輸。雖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
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
漢口作為"四大名鎮(zhèn)"之一,漢口鎮(zhèn)的商業(yè),都聞名于當世。
漢口作為聞名已久的商業(yè)區(qū),吃喝玩自是樣樣不落后,默默摸索舊路子新花樣的老字號,繽紛熱鬧的新晉網(wǎng)紅,沿著翻新的江漢路石板路走走,也算國慶悠閑假期里不錯的消遣。
早上 ,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

城市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速度越快,留給我們回憶舊時光的時間就越短暫。曾經的勝利街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大概是每個武漢伢兒時過早的開蒙之地吧。
自2021年11月搬遷后,充滿時間痕跡的老房子換成了新瓦錚亮的開闊大空間。但依然保持了拿代幣去取餐點餐的老傳統(tǒng),也算是幾十年傳統(tǒng)下的小趣味了。
作為武漢的特色過早,菜品齊全,性價比極高。
嘗嘗老派做法的三鮮豆皮,綠豆糊糊攤底,豆皮蛋皮焦脆,糯米稍微發(fā)干,臊子不少,就是香菇丁不常見,讓嚼頭有點干巴巴。古早的熱干面,芝麻醬香,鹵水味不重,就是必須要配喝的,這大概也是外地人第一口熱干面覺得干的原因吧。
武漢的甜豆腐腦好找,咸豆腐腦總是難得。沒有北方的鹵那么厚重,一點馓子蝦米木耳黃花菜,不膩不油很清爽。搭一個雞冠餃,外皮焦面,餡料鮮美,面皮暄軟。
上午,漢口水塔美食街
水塔街的前身是前進五路,現(xiàn)在名字叫”漢口水塔美食街“。這里小吃遍地,既有口耳相傳的老店小吃,又有熱氣騰騰的新晉網(wǎng)紅。你可以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人來人往,熱鬧喧囂,透著武漢這座城市最市井的溫度。
因漢口水塔而得名,漢口水塔修建于光緒三十四年,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監(jiān)制,作用于消防以及瞭望,是漢口近代消防的標志性建筑,見證了武漢消防百年歷史,如今的水塔位于武漢市消防局院內。水塔街坐擁漢口中心地段,與江漢路步行街餐飲業(yè)補充呼應。
而來水塔街逛的秘訣就是來吃要趁早,到了中午,必排隊。
敖四燒烤、鞠氏黑芝麻糊 均是在此地洗禮多年的老鋪子。每逢周末水塔街人山人海,堵人之時,他們這條街的排隊王之一。
敖四燒烤主打的烤雞腿和雞翅放置在烤爐里面緩緩烤制。剛出爐的雞腿,外焦里嫩。焦香的脆皮,調料在溫度烘烤下融入滲透,味道有點重,吃掉表皮,雞肉肉出乎意料的柔嫩,有微微的肉質潤透。只有咸味滲入其中,綜合了表皮的重口味,整體吃下來,不會顯得味太重。不過吃到棒骨部分,就像啃焦皮,焦香酥脆,味道十足。
每個想念芝麻糊卻苦于無力奔波千里去廣東的相思夜,鞠氏芝麻糊成了我的心理慰藉。店里有黑芝麻糊、花生糊和鴛鴦湖(黑芝麻糊 花生糊)。夏天有冷藏好的,冰冰涼不凍手,入口顯得剛剛好。一大勺花生糊順滑嫵媚。舔舔嘴,再一大勺芝麻糊,醇香厚重。咂咂嘴,再一大勺黃黑交融之物,初始的柔滑薄薄的香微微的甜,及至半口下了肚,濃郁的香氣柔厚的甜度從后處席卷而出,噴散蔓延,不覺厚重濃密感充斥喉舌之間,。抿下這口,感慨一聲“啊”,記憶里的美好,也算由此重現(xiàn)。美味又營養(yǎng)的美食。
小路易煎包也是存在十來年的老牌網(wǎng)紅了。一位取了中國老婆的比利時人開的,采用的是上海生煎的做法,個大皮薄,有湯汁,不同于武漢煎包。水塔街是他的起家之地,如今開了幾家分店,在武漢的生煎里面小路易應該是排得上號的,最初的四元四個到現(xiàn)在十元四個,感嘆物價飛漲,時光飛逝。
下午,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和黃陂路是一條路,建于1900年(光緒26年),為黃陂人所建,故名黃陂路。后劃入漢口俄租界,稱夷瑪路。因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是武漢黃陂人,人稱黎黃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稱黎黃陂路。黎黃陂路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qū),是漢口神采與氣質的延續(xù)。
黎黃陂路歷經風雨,承載了老漢口百年歷史記憶,被譽為“街頭博物館”。漫步街頭,悠閑文藝的氣息,錯落有致的紅磚舊址紀念館,綠茵漫漫的青磚小道,下午的時光都會在此停留一二。
這里處處是文物建筑,紀念館,走幾步就得停下看一看。各類餐飲甜品服裝店也都各有特色,非常精致。
西式風情的Chit-chat網(wǎng)紅餐廳,適合放松小憩、聚會聊天。滿園的綠植,來份招牌菠菜培根班尼迪克蛋,無菌溏心蛋下,藏有溫暖質感的肉松。
吃飯猶如回家的回家餐吧,簡樸精細的家常私房菜,鳳爪軟嫩脫骨,醬汁泡飯味濃悠長,店里的霉千張,臭得上頭,卻勁道有味,讓人驚嘆。
這里適合慢慢走,靜靜看,看得合眼緣就不如抬腳進去坐一坐。
晚上,吉慶街
曾經的吉慶街夜市大排檔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晚上擁擠熱鬧,人氣喧騰。吹拉彈唱,花朵小吃川流不息直到午夜12點以后,整個氣氛達到高潮。自2011年改造開街后,這份市井榮光終究留在了城市進步的車輪里。
如今面街的是武漢老字號的招牌們,看著清冷克制。背街的小夜市大排檔們也頗有幾分曾經的遺風。
走到街上,就看到吉慶78號店門口滿滿當當?shù)陌子裎伵#熘|角,各個鮮活。它家招牌菜就是油燜窩牛,肉質鮮嫩,形似鮑魚,走的湖北重口味路線,熱干面打底,這怕不是要搶蟹腳面的場子吧。
漢小城老漢口藕湯進去恍如90年代,環(huán)境屬于不存在,進門聊天靠喊,整個就是吵吵鬧鬧恍恍惚惚。藕湯走的家常路線,挑得直排很用心。辛辣胡椒味襯得藕湯清淡回味偏甜,而且少有的選擇脆藕煨湯,喜煞我這愛吃脆藕的人。
飯后街頭走一走,居然找到一家小小的咖啡吧。店面很小,小到一不留神就走了過去,門口不適合久留。可是老板小哥哥卻是很健談。成都咖啡比賽得獎歸來,偶爾還能要求來點DIY小創(chuàng)新。吃的太好,想找找微醺的感覺找老板特制了Ce st la vie,基酒是朗姆酒,我要得特別重,檸檬氣泡水都壓不住的過癮。
漢口的喧熱繁華,更適合晚上去小酌品味,越夜越美麗。
而武昌的魅力,還是適合白天漫步,細細感受。

第二部分:武昌光陰的流逝
一橋之下,黃鶴樓與紅樓遙遙相對,靜看武昌變遷。
武昌數(shù)百多年的時光沉淀毋需贅述。
遠至千多年前,吳大帝孫權于夏口城黃鵠磯修建黃鶴樓作為瞭望守戍軍事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千古名篇,唱出了黃鶴樓四大名樓的氣魄盛名。
近至1911年,武昌起義的這一槍,作為中華民族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開端,最終以燎原之勢,帶領中國人民從此踏入民族自強的道路。
武昌歷來大學多,文化氛圍更濃郁,雖沒有漢口這樣溢出表面嘰嘰喳喳般的浮華熱鬧,卻也自有靜謐雅致的悠閑。
早上,趙師傅紅油熱干面

糧道街上的“頭牌”,知名的熱干面館,卻以首創(chuàng)的“油餅包燒麥”出了名,至今無店能敵。其后還有同源的不正咖啡,出品了可頌包燒賣。
武漢過早的油餅攤很多,有名的燒賣店也不少。可將油餅包燒麥做成了特色的,不得不佩服趙師傅的老板。單輪油餅和燒麥不是最好的,但是這么組合在一起,它就火了,剛炸好的油餅金黃酥脆,包裹著燒麥,口感層次豐富,表面酥脆內餡松軟,完美的搭配,如今的趙師傅靠著這一拳頭產品順利出圈,成為外地吃貨必打卡的地方。
趙師傅家兒子的不正咖啡也是武昌積玉橋附近的文藝品味打卡地,受此啟發(fā)的可頌包燒賣,也是得到了不少好評和關注。
早上在匆忙趕著填肚子的路上,一份油餅包燒賣套餐,即免除了排隊的焦躁等待,也能享受一杯不正咖啡的果味濃重的冰美式,還有滾熱燙手的碳水飽腹,冰火兩種天的滿足感。
上午,曇華林
曇華林是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地方,它雖然占地面積不算大,但是它的名氣很大,也是拍照旅游的打卡地。
這條街區(qū)不在,就在湖北中醫(yī)院的后門巷子外,卻聚集了了幾十處近百年的老建筑物:教堂、醫(yī)院、學校、名居、花園、領事館等等。這些百年前的老建筑物雖然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鉤沉發(fā)微,折射出歷史的光澤和心酸。

大水的店,從曇華林當年打造為文化名片開街起,就開在了這里。如今商業(yè)街區(qū)的內卷,刀光劍影大概停留在了店門外。摒除了曾經的流行風貌,格調隨著時間凸顯。老板經常往返云南烘焙豆子,有幸遇上老板親手做咖啡,自然不該錯過。
泰味集的,芒果糯米飯算是我的白月光。這家小小店十幾年,萬幸老板娘一直沒換地。早些年老覺得老板娘開店太任性,三不五時跑泰國。現(xiàn)狀終于穩(wěn)定開店,不怕跑了空。有種泰國本土滋味,芒果清甜芳香,椰漿濃郁,泡的檽米軟糯分明,卻不會水分太重。
泰味集旁邊的陳大焱鐵板鮮魷魚,也是經過口碑和時間篩選的老派人氣王了。原來叫大連鐵板魷魚,這幾年悄悄改了名。任何時候去都是排著長長的隊,沒有一個小時的排隊,你是別想吃到。它家醬料調的好,味道不落俗套,不會香的過分勾人,也不會寡淡無滋味。味道就是正,鮮,嫩,微微辣,回味無窮。
下午,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試試登高望遠極目楚天舒,看著武漢城市新時代與舊時光的無縫銜接。暢想百千年間,時光詭譎,風云變幻,多少文人墨客爭奇斗艷,英雄折腰染血。而終于時間帶我們來到這一刻,登頂黃鶴樓,在時間文明的長河里,感覺老祖宗們的文才武略。
下午,辛亥革命紀念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俗稱“紅樓”,是外地人到武漢旅游的必備打卡點。辛亥革命打響了反帝反封建第一槍,這里是英雄的起源,革命的見證地。
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很近,隔著馬路相望,可以一起走走。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是段民族覺醒,自強自立的成長史。牢記歷史,才能不忘初心,磨礪前行。每每走出革命博物館,總覺得門外的陽光正好,為了那一剎的芳華,舉國的暖陽,這條道路的血淚,值得我們常走走。
晚上,大成路夜市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煙火交叉的濃濃夜色立,是一個城市帶給我們的觸手可及的溫度。大成路的夜市,左行洗滌了從紅樓下來思想沖刷。右轉可去中華路碼頭坐輪渡,享江城夜景。
大成路夜市近鄰黃鶴樓。
若是在黃鶴樓里待到日落時分,華燈初上,沿著燈光投影,穿過司門口的長堤街只往江邊走。往前行正是嘈雜夜市里的吆喝聲,與老板娘討價還價的口水陣,一片市井煙火氣。回首望夜晚七八點的黃鶴樓夜場,光影璀璨,隨著燈飾勾勒著黃鶴樓的嶙峋風骨,默默佇立江邊守候時光萬千。
大成路夜市里的饞紙包魚,魚肉鮮嫩,湯底濃郁。驢肉火燒粗曠中混著細膩,餅皮焦香湯汁入味。手工制作的酸奶香甜,紅豆芋圓分量極大。

走到江邊便是元銀甲。秋季求個溫潤滋補,靠著水的吃食,不能少了甲魚。他家甲魚燉羊排,甲魚包子都是經過了多輪的市場洗禮。甲魚鮮嫩易入口,醬汁濃重不辣不偏,走的湖北菜路子,卻會隨著季節(jié)調動口舌調味,濃糯軟嫩正爽口。羊排挑選的小排,不腥不膻,骨肉勻停,拆骨肉脫,口口是肉。

待到酒足飯飽,抹去額頭微微發(fā)的汗。看著陡峭堤邊,行人或跑或走各行其道,微風徐徐,偶爾帶來周邊零星碎語,武昌的江邊夜色漸沉,靜謐的只享這個我的世界。
作者:應昀娜
圖片:網(wǎng)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73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