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客家油炸蕎面的做法(承載濃濃鄉村記憶)
發布時間:2025-05-12閱讀(14)
苦蕎即苦蕎麥,別名蕎葉七、野蘭蕎、萬年蕎等,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藥食兩用作物,據《本草綱目》記載,苦蕎味苦,性平寒,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具有安神、活氣血、降氣寬腸、清熱腫風痛、祛積化滯、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過敏、強心等功效。多分布于中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區。

豆壩鎮海拔較高、陰濕,適合苦蕎麥生長,歷來都有人種植苦蕎麥,產量可觀。苦蕎用途較廣,不僅可以作食物,還可以釀酒,加工成茶。勤勞樸實的豆壩人民,為了能致富,有人曾將苦蕎面粉加工成掛面,然后銷往外面的城市。以苦蕎面為主要原料的掛面、苦蕎涼粉、饅頭、烙餅等食物至今仍然是豆壩鎮人們的輔助美食。
苦蕎掛面
苦蕎去殼磨粉,將面粉合成面團后發酵,發酵過程發酸加入食用堿來中和。軋片切條,待面條成型以后,自然晾曬風干,韌性足 口感勁道,自然原香。


苦蕎涼粉
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水,邊倒水邊攪動,攪至半稠半稀的糊狀為宜。第二步是,在鍋里燒開水后(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將已搪好的面糊慢慢往開水鍋里倒,邊倒邊攪,鍋底的火不應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滾開成熟。然后用木勺或木拐踩攪,直至全部踩勻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盤子里晾冷后倒出來,成為一個個涼粉坨羅兒。


苦蕎饅頭

酵母加溫水化開,將苦蕎粉和面粉按照1:4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面粉加鮮牛奶加化開的酵母水和成面團,發酵20分鐘至2倍大小,案板放入面粉,把發酵好面團揉勻并排氣,至面團光滑狀態,分成大小一樣的面團,把面團揉勻做成圓的饅頭,鍋內加水,饅頭放入籠屜,蓋上鍋蓋,旺火足氣蒸13分鐘關火,3分鐘揭蓋即可

苦蕎烙餅
用苦蕎粉加水和膨松劑調勻成糊狀,放入干鍋中焙熟即可食用,調糊時依個人喜好加入調味品。
來源:豆壩鎮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775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