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每個地方餛飩的不同特色(唐朝御膳坊文化美食之)
發(fā)布時間:2025-05-12閱讀(31)

【歷史掌故】
相傳,匈奴有兩個部落首領(lǐng),一位渾氏,一位屯氏,最為殘暴,常常南下襲掠,邊疆的人民對他們恨之入骨。于是,老百姓把肉剁碎,包上面皮,在滾燙的湯水里煮來吃,稱之為“渾屯”,意思是把渾氏和屯氏煮了吃,以解心頭之恨。發(fā)明餛飩時時值冬至,所以家家戶戶就有了冬至吃餛飩的習(xí)俗。餛飩自此而來。

后來,餛飩逐漸成為民間用來祭祀的食品。北方多稱為餛飩,山東有的地方稱馉饳,廣東則稱之為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餛飩”、“云吞”和“抄手”三種說法。

宋代《武林舊事》中記載:“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馎饦’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謂之‘百味馎’。”宋代吃餛飩還吃出了花樣,《金瓶梅》中提到:“兩個小廝放桌兒,拿粥來吃,就是四個咸食;十樣小菜兒,四碗頓爛:一碗蹄子,一碟鴿子雛兒,一碗春不老乳餅,一碗餛飩雞兒。”這碗餛飩雞兒,是用雛雞在砂鍋里熬湯煮好,再放入餛飩和菜之類,其味道之鮮香,讓人遐想萬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痢》:“水谷痢、小兒疳痢,﹝樗白皮﹞并水和作餫飩煮食。”《水滸傳》第三回:“鄭屠道:‘卻纔精的,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冬至》:“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張?zhí)煲怼洞罅趾托×帧返诙拢骸捌てぃ銈円怯鲆娏损Q飩擔(dān)子,就叫他挑到我這兒來,我要吃餛飩。”

張愛玲在《草爐餅》里寫到:“賣餛飩的就一聲不出,只敲梆子。”即便在看電影時,張愛玲也會注意到餛飩:女主角用絲襪結(jié)起來,吊下一個裝錢的籃子,稍等片刻,拉上一碗熱騰騰的餛飩給男主角吃,張愛玲在文中感慨道:“奢侈”!

【經(jīng)典回味】唐代蕭家餛飩。隋唐時代,餛飩從餃子中逐漸獨(dú)立出來,單獨(dú)成為一道美食。《唐內(nèi)侍省令史堵穎墓志》中記錄的餛飩曲中提到著名的蕭家餛飩,據(jù)說其餛飩湯鮮香清冽,濾去浮油可以煎茶。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酒食》中記載:“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餛飩,漉去湯肥,可以瀹茗。”意思是說長安蕭家的餛飩,味道鮮美,湯汁肥而不膩,去掉湯汁,可以煮茶。

【飲食地圖】餛飩在唐代時稱餛飩或牢丸。當(dāng)時皇城朱雀門西邊第三街西從北第三坊的頒政坊,也就是如今西安城墻玉祥門以南,是著名的餛飩一條街,在這里可以吃到韋巨源燒尾宴中的“二十四氣餛飩”,即餛飩有二十四種不同的形狀,二十四種不同的餡料,對應(yīng)二十四節(jié)氣。如今,歷史的煙云散去,餛飩早已走進(jìn)千家萬戶,但大江南北的各式餛飩做法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徜徉故地,興許還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味道,而正宗、嫡傳之爭似乎更增添了美食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秘制做法】
最好選用豬前腿,肉比較嫩,瘦肉肥肉比例7:3,攪碎待用。

加入雞蛋可以使餛飩口感多汁順滑
攪碎的豬肉加入鹽、生抽、耗油、食用油、豬油、蔥、雞蛋攪上勁,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再加一些自己喜歡的配菜或者調(diào)料,但不要太多,否則會柴。

肉餡一定要順一個方向攪打哦
沒有豬油的話,拌勻的餡兒淋上少許熱油鎖住水分,最后分兩次加入蔥姜水拌勻即可(蔥姜水:小蔥、姜片、花椒用溫?zé)崴?5分鐘,使用時把蔥、姜、花椒撈出)。

花椒水里的材料一定要撈出
蓋上保鮮膜半小時就可以包了。成品吃不完冷凍,即可隨煮隨取無需解凍。

您心目中的餛飩是什么樣?您包餛飩的獨(dú)家秘籍是否愿意參與話題PK?(點(diǎn)贊評論最多的“秘籍”會有驚喜大禮包)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071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