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創意料理器(美食之美器)
發布時間:2025-05-12閱讀(19)

一萬年前,隨著我國烹調技術的發展,曾相應出現了一些原始餐具,如石刀、骨筷、貝盤、角杯、木叉等等。這些用天然原料稍稍加工制作的器品,是舊石器時代的產物,也是現代餐具的“遠祖”。大約在五千年前,陶器的出現,才誕生了我國第一代食具。
繼陶器之后,登上餐具舞臺大放異彩的是銅質餐具,也就是我國的第二代食具。銅質餐具中風姿特異,最享盛名的又莫過“鼎”。不少古書里,常有這樣的記載:“食前方丈,羅致珍饈,陳饋八簋,味列九鼎。”成語中“九鼎之尊”、“鐘鳴鼎食”皆由此而來。青銅食具輕薄精巧,裝飾花卉蟲魚,顯得古樸典雅。
瓷器從漢魏六朝時期發展起來以后,從此便在我國傳統餐具中開始扮演著主角,至今盛名不衰。

瓷器作碗、盤、碟、匙,質地有優有劣,可粗可細,雅俗共賞,貧富咸宜。精瓷勝過金玉,粗瓷近似陶瓦;腰纏萬貫的巨賈可以品玩一器千金的名瓷,窮無立錐的莊戶也能用個盛湯盛粥的粗碗。像晉代的“縹瓷”,唐代的“千峰翠色”,柴周的“雨過天青”,吳越的“秘色”,宋代的“粉青”、“翠金”、“烏金”、“玳瑁”和“雜彩”,元代的“青花釉里紅”,明代的“寶石紅”和“孔雀藍”,清代的“素三彩”和“琺瑯彩”等,都是珍奇名瓷。起于元代的景德鎮是全國名貴餐具的制作中心,它生產了許多異常精美的高檔餐具,如白釉餐具,釉色透亮明快,純白如同牛乳,盛裝花式冷碟,可將菜肴襯托得更加艷麗;彩瓷餐具,分“素三彩”、“五彩”、“粉彩”、“琺瑯彩”、“青花瓷”等多種,光澤柔和,濃淡相宜,明暗對比,立體感強,極為富麗堂皇;一道餐具,色澤單一、純凈,如“寶石紅”、“孔雀藍”、“油綠”、“天青”均與本色渾然一致,如盛裝整雞整鴨,可以相得益彰;紅釉餐具,格調別致,晶瑩可愛,給人以一種熱烈歡騰的愉悅之感,若盛裝帶玻璃莧的菜點,可增添許多秀色。此外還有仿古餐具,以鼎為多,因其形態肖似,豪門不惜以千金爭購。這等餐具如果與“八珍”相配,則有錦上添花之妙。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在歷代高級筵席上,式樣新穎,制作奇巧、價值昂貴的餐具,要算用金、銀、玉、牙制作的餐具了。
象牙制,始于新石器時代。商朝的匠人能用象牙雕成鼎、卣、杯等紋飾復雜的飲食器皿。這些“高級工藝品”,大凡供帝王將相和官宦人家享用。殷紂王用象牙筷子夾過熊掌,隋煬帝用象牙酒杯盛過玉液瓊漿,唐王室用象牙盤子裝過“香食”
玉用作食器,也始于商周,盛于漢魏。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玉精盤等等,皆是寶玉所琢。乾隆時,宮廷使用青玉鳳把執壺,白玉活環托杯,青玉雕螭兕、瑪瑙鳳首觥和水晶杯、瑪瑙杯等玉器,至今還作為稀世珍寶留在故宮博物院供人們觀賞。
金銀餐具,既抬高了珍饈身價,又顯示酒宴豪華、闊綽,被視為榮華富貴的象征。今故宮博物院陳列的清王室的金火鍋、金壺、金壽杯、金盤、白玉填金花卉詩句碗,其華貴精美,難以言狀。
酒席生輝的金銀玉牙餐具,雖然是歷代統治者與殷富人家用來豐富比闊的表現,但也是中華民族高度飲饌文明和精湛美術工藝的生動體現。誠如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所言: “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127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