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馬齒莧干菜涼拌做法大全(初夏用馬齒莧)
發(fā)布時間:2025-05-16閱讀(22)

剛剛立夏的小菜園,仿佛一夜之間,馬齒莧就將茴香和胡蘿卜地塊的空余地方全部占滿,居然還有鳩占鵲巢之勢。得趕快采收,不然會“吃掉”種植的正菜——茴香和胡蘿卜。其實上周末,才剛剛看到馬齒莧冒出地面,沒想到只間隔了一周時間,就長成了可以收獲的嫩苗。

馬齒莧是從初夏開始就在小菜園泛濫成災的野菜,繁殖極快且數量龐大。不過,雖然馬齒莧會泛濫成災,卻不讓人討厭,還挺受歡迎。只要及時采收,就不影響正苗的生長,而且還多了一份美味食材。在小菜園,一會工夫就能收夠一大盒大馬齒莧,夠晚餐吃一頓涼拌菜的。

馬齒莧在小菜園,是那種雖會泛濫成災,卻很受歡迎的野菜。它營養(yǎng)豐富,做法簡單,“涼拌馬齒莧”是我從小愛吃的野菜。
蒜蓉涼拌馬齒莧主要食材:

做法:



一份好吃的家常拌馬齒莧就做好了。在夏日炎炎的傍晚,吃上一盤媽媽調拌的馬齒莧是我青蔥歲月的美好記憶。
那時吃馬齒莧是我主動提出來的。
馬齒莧陪伴我青蔥歲月的夏日晚餐我的少年時代,物質生活已相當不錯,我又生活在部隊大院,根本用不著吃野菜。可我那時腸道弱,經常拉肚子,尤其是夏天。軍醫(yī)給出的建議是不能吃冷飲。
大約是小學五年級,我從同學那借來一本介紹藥王孫思邈的書,書名不記得了。書中提到馬齒莧有殺菌消炎,治療腸道疾病的作用。
我問媽媽馬齒莧長什么樣?媽媽帶我到大院中的空地,采回很多馬齒莧。那時部隊大院還有很多空地,不像現在都種上了草坪。
晚飯的餐桌上從此就多了那道我至今愛吃的蒜蓉涼拌馬齒莧。
那時的我,留著齊劉海,編著長辮子。整個夏天,放學后沒事就隔三差五地去挖馬齒莧。
腸胃不好的毛病居然變好轉了,但并未徹底根除,外出吃飯還是要注意選擇衛(wèi)生條件好的餐館。但相對最嚴重的少年時代,已經相當有進步了。


成年后,外出上學,工作,結婚,生子,部隊大院和馬齒莧漸漸遠離了我的生活。回娘家,部隊大院也找不到馬齒莧的身影了。
小菜園重新邂逅馬齒莧說來神奇,幾年前在三元農業(yè)基地租了個80平米的“都市小菜園”,種菜的第一年,初夏來臨,發(fā)現了童年就熟悉的馬齒莧的身影。我大喜,興奮異常,像遇到了童年的好友。該清除雜草野菜的時候,我舍不得除馬齒莧,號稱得留著吃。先生笑話我不懂農耕,但尊重了我的主張。
結果很嚴重,馬齒莧泛濫成災,鳩占鵲巢。所有種植的小菜,只要跟馬齒莧生長在一起,都趕不上馬齒莧的擴張速度。在馬齒莧的生長區(qū)域不幸死掉,一眼望去,全是馬齒莧的天下。
那一年收了所有的馬齒莧回家,焯水后凍在冰箱中,做了冬天的儲備。在沒有小菜的冬天,用它做了豬肉馬齒莧餃子。
現在在小菜園,我會適時的收馬齒莧,馬齒莧的生長速度也很快,幾乎可以供應整個夏天的野菜量。
馬齒莧,既是美味又可消炎殺菌,還可烏發(fā)馬齒莧似乎是一種和我很有緣分的野菜。其實,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將馬齒莧視為藥食兩用植物,因其葉綠,花黃,籽黑,莖紅,根白,又名五行草,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
在民間它被稱為長壽菜、長命菜。馬齒莧從根部分枝,莖幾乎都是平臥或斜向上,花黃色,三五朵簇生于枝端,很是好認。

馬齒莧的藥用:性寒,味酸,入大腸經,肝經,脾經,可清熱解毒,散血消腫,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因馬齒莧具有消炎殺菌作用,所以其又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可治療痢疾。對糖尿病患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據金盾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張哲普主編的《野菜的食用及藥用》一書記載:
“馬齒莧含有較豐富的銅元素,鐵、銅元素缺乏,會導致黑色素生成減少,致使白發(fā)增多,經常食用馬齒莧,能增加(頭部)表皮中黑色素細胞的密度及黑色素細胞的活性,使白發(fā)變黑。”
知道了馬齒莧的烏發(fā)作用,更讓我愛上了馬齒莧。由于以前從事記者、編輯工作,后來寫作企業(yè)管理類圖書,我屬于用腦較多,思慮過勝,頭發(fā)早白的人士。由于身體原因,不能使用染發(fā)劑,開始嘗試馬齒莧的天然功效。
馬齒莧可做食物的方法很多,可以涼拌;也可以與粳米搭配熬制“馬齒莧粳米粥”;還可以與水發(fā)海米,肥七瘦三豬肉餡搭配,做成“三鮮長壽包”。直接與豬肉搭配,做成豬肉馬齒莧餡餃子也很美味。
光簡單的涼拌馬齒莧就有三種做法。與蒜蓉涼拌法相似,將麻醬變成腐竹,就變成了腐竹涼拌馬齒莧。
將腐竹改成火腿絲,就又變成了“火腿絲涼拌馬齒莧”。最家常的做法,就是我家常做的“蒜蓉拌馬齒莧“。


也許是基于童年的記憶,我做涼拌馬齒莧,幾乎都是“蒜蓉涼拌馬齒莧”。
小時候媽媽的味道,也許是最令人難忘的吧。
作者 鄭華芝
“醉田園之晴耕雨讀”講述田園,美食,以及回歸自然的故事。在這里,我將與大家分享,我在“都市小菜園”種植有機蔬菜,和用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烹飪美食的故事。這里有一群熱愛種菜的都市農夫、都市農婦的有趣故事,以及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都市農人的種菜、做菜獨門手藝,還有來自這些菜友的各種家傳私家美食食譜。既然你已經走進“醉田園之晴耕雨讀”,就隨手點一下最上方右角的“關注”吧。我們下期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362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