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咸甜涼粉(為什么你們的涼粉是咸的)
發(fā)布時間:2025-05-29閱讀(15)

大半個中國,正處于高溫“燒烤”狀態(tài)。
奶茶喝多了,長胖。水喝多了,口寡。天氣熱得甚至咀嚼都有點懶。
何以解暑?我想那些介乎液態(tài)與固態(tài)之間的天然果凍,該是最理想的。
清涼Q彈,爽滑軟糯,一到嘴里,就順著嗓子眼兒滑下去。帶走口舌的燥熱,只剩下滿身的清涼。
只是,這些果凍狀的美食,放糖還是加鹽呢?祖國南北的人民各有自己的看法。


四川人說:“沒有冰粉的夏天不完美?!?/p>
在稀罕空調(diào)的年代,一碗帶著牙膏味的冰粉,安撫了無數(shù)個蟬鳴噪耳的午后。

打井水搓冰粉,是老一輩成都人的童年回憶。用布袋包著一小堆種子,放到井水里揉搓,使勁揉出膠質(zhì)來,然后點一點石灰水或牙膏來促進(jìn)凝固。這就是傳統(tǒng)冰粉牙膏味的來源。

石灰水中含有鈣離子,溶解在水中的果膠分子可以依靠鈣離子形成較穩(wěn)定的固態(tài)結(jié)構(gòu),這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果凍狀的”冰粉“了。
讓它到一邊靜靜,很快就變成果凍狀,顫巍巍,嬌滴滴。
制作冰粉的主要材料是假酸漿的種子。早在明朝末年,這些褐色種子和土豆紅薯一起,從南美洲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野生在大江南北的田間路旁。

假酸漿會開紫色的花兒。圖 / 喵喵植物控
盡管出身卑微,但經(jīng)過“手搓”的加持,一躍成為川渝冰粉界的貴族,將工業(yè)制作的冰粉粉鄙視到塵埃里。
成都建設(shè)路上的冰粉孃孃,叫賣時飆英文,還上過《天天向上》。她說,好的手搓冰粉會呼(fu)吸。一時間,冰粉有沒有氣泡,成了檢驗手搓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

沒有氣泡的手搓冰粉,其實也可以非常柔滑。
冰粉的傳統(tǒng)吃法是加紅糖水,抿嘴微甜,沒有太多花哨。但是吃貨們怎么會滿足于一種配料?
經(jīng)典成都冰粉還會加花生、瓜子、山楂、紅豆、葡萄干、薄荷糖等。

綿竹冰粉加糍粑,形成多層次的軟糯。

樂山放醪糟、小湯圓、銀耳組成三鮮。

至于土豪們吃冰粉,喜歡加全碼。無論你怎么任性,冰粉也都穩(wěn)住。
在四川,冰粉和火鍋是一對不會鬧離婚的CP。紅油翻滾,辣得嘶嘶吸氣,吃上幾口冰粉,頓時為沉浸火辣誘惑的舌尖注入一股涼意。

隨著川菜走遍全國,這一舌尖的空調(diào)也開始造福東西南北的吃貨。

長得像果凍,比四川冰粉要黃一個色號,它有個動聽的名字——愛玉。

檸檬愛玉冰。
這款名字讓人憐惜的甜品,在臺灣知名度非常高,是夜市燒烤攤旁的???。
臨近夏天,阿里山的少數(shù)民族會徒手爬樹摘愛玉果。之后,經(jīng)過削皮曬干、刮愛玉種子、水中揉搓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序,才能獲得愛玉。

愛玉果滿是果膠。鄭任南 / 攝

刮下來的愛玉子。鄭任南 / 攝
吃過愛玉的浙江朋友,總感覺它的口感跟家鄉(xiāng)的木蓮豆腐很像?
是的,愛玉和木蓮豆腐所用的植物,品種非常相近,四舍五入都算薜荔。

薜荔,又名木蓮。
木蓮豆腐,和蓮花沒關(guān)系,和豆腐也沒關(guān)系。它本名叫“薜荔”,也叫“木蓮”,不時出沒于幽深高遠(yuǎn)的文藝圈。屈原在《九歌》里提到過它,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寫到。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用薜荔種子做涼粉,150多年前已有文字記載,在浙江民間流傳很久。

冰鎮(zhèn)后的木蓮豆腐,加剪碎的薄荷葉、少許芝麻和蜂蜜,簡直是沒酒精的莫吉托。一口悶,在炎熱的夏天,整個人都涼下來了。
屈原當(dāng)年肯定沒吃過粽子,但或許嘗過薜荔做的果凍!
想到這里,再看一眼木蓮豆腐,仿佛有一股仙氣升騰而上。老板,請再給我來一碗。

再往南邊,也有同樣透明清涼的粉粉。閩南的石花膏和潮汕的海石花,都是大海的饋贈。主料是生長在海邊礁石上的海藻,每年在農(nóng)歷3月至6月采收。

曬干的海石花像人參須。
閩南的石花膏,甘心在四果湯里做個小透明,安靜地烘托芋圓、楊梅、番薯、綠豆、布丁等等,立志給海邊人民一個五顏六色的夏天。

而潮汕地區(qū)的海石花,在口感上可咸可甜。加酸梅湯是糖水,加青瓜絲又能做成口感爽脆的涼拌海石花。

同樣靠海的海南人民覺得,清補(bǔ)涼的地位無可取代。

吃貨的偶像蘇東坡流放海南期間,曾盛贊它是“椰樹之上采瓊漿,捧來一碗白玉香”。
新鮮的椰肉和椰奶打底,配上綠豆、紅豆、薏米、芋頭、鵪鶉蛋、紅棗、葡萄干、涼粉、龜苓膏等等等。
組合的方式似有標(biāo)準(zhǔn),又沒標(biāo)準(zhǔn),這點非常符合海南人民的佛系性格。

夏天是一個黏糊糊的季節(jié),如果吃過多的糖,會讓人感到負(fù)擔(dān)。因此,海南清補(bǔ)涼不會另外加紅糖或者蜂蜜水,只會加一些冰水和冰塊。
微微攪拌,海風(fēng)中伴著椰香,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景象,頓時躍然眼前。

別以為只有南方瓜瓜果果才能軟萌可愛,北方糧食作物的可塑性也是杠杠滴。
與盛名在外的陜西涼皮相比,攪團(tuán)是一種還沒出圈的小吃,深受陜西關(guān)中人喜歡。
這種玉米糊做的面食,做法單一,就是把玉米面和水在熱鍋里使勁攪,直到呈粘稠均勻的漿糊狀。打攪團(tuán)相當(dāng)費力氣,一個人根本吃不消,往往要幾個人輪番上陣。

攪團(tuán)吃法多樣。在冬天里可以“熱食”,把熱攪團(tuán)粘在碗底,再澆上湯水和青菜,介乎面和糊之間,那感覺嫽扎了。

到夏天里可以涼拌,等攪團(tuán)冷卻定型,刀切成麻將大小的方塊,跟陜西的醋、辣子、辣油混一起,一拌特別爽。

玉米攪團(tuán),實際是關(guān)中人在小麥面緊缺的年代里,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粗糧細(xì)做,改善生活條件的一種方式。

關(guān)中攪團(tuán)能從粗變細(xì),湖北宜昌的涼蝦直接能變身。
涼蝦,不是涼拌的蝦子,其實是用米漿制作的甜品。米漿從特制漏勺游出,掉入鍋中,變成了頭大尾細(xì)的模樣,因形似蝦子而得名。

從前,宜昌靠江為生。夏日里燥熱不堪,江面沒有半點陰涼,船夫身體水分和能量消耗飛快。許多船夫會拿出妻子熬制的凉蝦,喝上一杯。
不用動牙咬,那些小蝦子就順著紅糖水,爭先恐后地往肚里滑去。疲累全消,立即原地滿血復(fù)活。

過去,凉蝦是老婆給老公熬制的心意,如今,宜昌人依然對這碗甜品情有獨鐘,甚至有人給它寫了一首主題曲。
涼蝦,赤花子,酸梅湯,
5JIO錢一杯,包你兒解涼。
要是你兒捏時兒時間不慌,
來,做捏哈兒,個你版?zhèn)€板頭兒。
——宜昌方言歌曲《涼蝦 Feat 赤花子&酸梅湯》
宜昌人走四方,也帶著涼蝦去到別的城市,其中就包括四川和重慶。但是,你想喝最正宗的涼蝦,必須得去宜昌。就著江邊燥熱的空氣,方能體會那份沁心的舒爽。

廣西南寧也有蝦子形狀的甜品,名字叫“槐花粉”。
感謝直爽的廣西人民,粉如其名,是用槐花和大米制作,顏色是亮亮的皮卡丘黃。

另一種同樣耿直的廣西消暑佳品,非龜苓膏莫屬。
珍珠奶茶沒有珍珠,但龜苓膏真的有龜。通常用龜板、土茯苓、甘草等中草藥熬制而成。

土茯苓切片。
龜苓膏歷史悠久,據(jù)說誕生在800年前的南宋,從宮廷的清熱祛濕藥方改造而來。
最傳統(tǒng)的龜苓膏里會放金錢龜?shù)臍ぁ5F(xiàn)在野生金錢龜已是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大多數(shù)商家會用草龜或者泥龜代替。

丨金錢龜。
那些為吃貨身的龜們,每年夏天都會收到一大波廣東和廣西吃貨的集體致敬。
如果手搓冰粉是西南地區(qū)的夏日家庭活動,那么沖調(diào)龜苓膏就是兩廣媽媽給家人準(zhǔn)備的季節(jié)限定。

除了自己制作,港式?jīng)霾桎佉渤S旋斳吒噘u。為了解暑圖個涼快,店里阿姨會勸你買幾塊錢一杯的速食龜苓膏。而想正兒八經(jīng)地祛濕熱,最好買有真材實料的龜苓膏,也就是貴的那種。
面對有濃重中藥味的黑色膏體,香港涼茶鋪發(fā)明佐以椰奶食用。但嚴(yán)謹(jǐn)?shù)闹嗅t(yī)則認(rèn)為吃時應(yīng)加鹽,不應(yīng)加糖。額,你開心就好。

龜苓膏更像是藥膳,而同樣黑黢黢的燒仙草,才是真正的甜品。

燒仙草,近些年作為臺式奶茶的配料,為南北年輕人所熟知。其實,它在嶺南甜品圈早就有頭有臉,民間稱號繁多。客家人叫它仙人粄,潮汕人叫它草粿,廣東和港澳地區(qū)又叫它涼粉。

涼粉草是唇形科植物。夏季收割曬干,堆疊燜之會發(fā)酵變黑。圖 / 喵喵植物控
它是用涼粉草熬制的。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也經(jīng)常能看到燒仙草的身影。除了凝膠狀的仙草凍,當(dāng)?shù)厝诉€會直接喝液態(tài)仙草水,解暑效果一流。

熬制仙草。

在中國,南方的涼粉和北方的涼粉是不一樣的。提起涼粉,兩廣人腦子里想到的是甜絲絲的膠狀物,但在別的省份,涼粉很可能是又咸又辣的。
河南開封小吃里有一道炒涼粉。薯粉做的涼粉,加豆豉醬和蔥姜煎炒而成。每一小塊都有一層金黃的焦皮兒,既有嚼勁,又柔軟即化。

在被熱昏頭、提不起勁的夏日,快手炒起一碗涼粉,噴香而至。任你再是惡毒的夏天,也突然變得溫柔動人起來。

咸涼粉不是北方人的專利,湖南人也愛吃咸的。
三伏天里,長沙的燥熱總讓人沒有食欲,這時候,需要一碗晶瑩的刮涼粉來打救。刮涼粉的分量不多,在綠豆粉做的涼粉墩子上刮一下,就正好一小碗,只解饞不管飽。

調(diào)味料除了剁辣椒、花生米和蔥蒜,還會放“貓魚”,也就是腐乳汁。遠(yuǎn)遠(yuǎn)聞到那股咸鮮的味道,你就知道是長沙老味。

誰家涼粉攤擺的醬料多,通??腿艘矔容^多。那城的長沙妹子說:“我是去吃調(diào)料的?!?/p>
寫到這里,我覺得不管咸甜,
能消暑夠美味就好了。
最后,肯定會有廣東人問為什么沒有糖水。
廣東糖水的江湖,又大又廣,
一篇推送實在裝不下。
等我去吃一碗綠豆海帶,
回來再繼續(xù)寫。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76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