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紅燒無頭魚簡單又好吃的做法(黃顙魚的正確做法)
發布時間:2025-05-29閱讀(10)
吃了那么多年,沒想到這魚竟然有那么多的馬甲…
黃顙魚,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大水系,滬語里稱之為??魚 [ aon sy ng ] ;江浙人喚其昂刺魚、喇魚;四川人叫它黃辣丁;湖南人稱它黃鴨叫;北方人管它叫嘎牙。它還被各地稱為:昂公魚、昂絲魚、昂嗤丁、黃頰魚、黃蜂魚、黃牙頭、黃甲魚、刺疙瘩、刺黃骨、刺棍子、央絲魚、金絲魚、彎絲魚、汪丁頭、嘎嘎魚、錐子魚、江顙魚和河龍盾鮠等等。
說起黃顙魚,就不得不說,它和我們黃石陽新一鎮可有些淵源了,陽新縣黃顙口鎮位于黃石市西黃(西塞山至黃顙口)工業園區東南部,因盛產黃顙魚,又為港口,故名黃顙口,是沿江一帶有名的“花果之鄉”、“魚米之鄉”。
黃顙魚的營養價值
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 ,緩沖貧血,有利于生長發育。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于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調節滲透壓,維持酸堿平衡。維持血壓正常。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
食療:
1、養胃:暖胃,治療胃寒癥。
2、利尿消腫: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3、通乳生乳:有補氣血、生乳作用,對產婦有通乳汁、補身體、促康復的功效。有開胃健脾、消除寒氣、催生乳汁之功效。
4、清熱除火:味苦,能清心瀉火,清熱除煩,能夠消除血液中的熱毒。適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5、化痰止咳:適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癥狀。
6、其他功效:黃顙魚魚肉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烹飪講究
黃顙魚的烹飪技術也是有講究的,這道佳肴如果做得好,吃起來那真個是酥呀的,美呀的,下面介紹幾種吃法,不妨一試。
紅燒黃顙魚
1. 黃顙魚,洗干凈備用
2. 鍋中燒油(比平時炒菜的油多一點),油一定燒熱后下魚
3. 兩面都用油煎炸一下
4. 鍋中下花椒面,海天海鮮醬油半碗,讓醬油燒沸,這樣醬油的滋味能更好的進入魚肉。下干尖椒(家里沒有鮮的紅辣椒了,否則就用小紅辣椒了)
5. 鍋中加少量水,加少量鹽(嘗一下咸淡)。慢慢收湯
6. 湯汁快收干的時候,放入蔥花,香菜~之后就可以出鍋了
酸菜香燜黃顙魚
1. 準備好食材、酸菜、姜、蒜
2. 黃顙魚兩條洗凈備用
3. 鍋里熱油倒入蒜末和姜絲爆香
4. 然后放入酸菜炒香
5. 鍋里加入適量熱水煮沸
6. 放入黃顙魚、 蓋上鍋蓋燜煮10分鐘
7. 開鍋翻另一面、將酸菜蓋過魚身,蓋上鍋蓋再燜8分鐘
8. 起鍋、裝盤、(可根據愛好撒上香菜)
砂鍋豆腐黃顙魚
1. 鍋內坐水煮開,將黃顙魚放入略燙一下撈出,沖洗掉表面的黃黏液;
2. 煎鍋燒熱注油,下姜片及蔥段中小火煸香,下切塊五花肉,煎至出油雙面微微焦黃取出,就著鍋里的余油將黃顙排入稍加煎制出香,淋少許料酒;
3. 將魚及肉移入預熱好的砂鍋,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清水(用高湯更好)煮開,撇清表層泛出的浮沫,將豆腐塊放入;
4. 將蔥結、生姜片入鍋,再次煮開后,又一次撇清浮沫后,轉中小火加蓋燉煮,燉至湯色稠濃(約30分左右)時,加入大白菜,調入適量精鹽,繼續燉煮10分鐘,調入少許胡椒粉熄火,直接將砂鍋端上桌即可食用。
小時候家里人喜歡用它來煮面條吃
1、準備好黃顙魚和雞蛋。(黃顙魚除去內臟,清洗干凈、瀝干水分。)
2、雞蛋磕破于碗中。
3、鍋中油熱,下入黃顙魚,稍稍煎一會。
4、倒入適量冷水,大火煮開;小火慢煮20分鐘。
5、煮好的魚湯中,放入面條。
6、面條煮至八成熟,倒入雞蛋,加入少許鹽。
7、煮好的面條,調好味盛入碗中。
適宜人群:
適宜消瘦,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水腫等癥狀的人群,生長發育停滯的兒童。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后感覺氣促、骨質疏松、心悸癥狀的人群。高溫、重體力勞動、經常出汗的人需要注意補充鈉。(老人和小孩可以多食)
吃黃顙魚的飲食禁忌:
痛風患者吃魚不宜、肝硬化病人應禁食魚、結核病患者服藥時要忌吃魚、出血性患者不宜多吃魚。
根據前人經驗,黃顙魚為“發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諸如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癌腫,紅斑狼瘡以及頑固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或謹慎食用。忌與中藥荊芥同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057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