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另類美食腌海雀(愛斯基摩人的美食腌海雀)
發布時間:2025-05-29閱讀(15)
什么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有人會說那肯定是臭鱖魚,還有人說是鯡魚罐頭,亦或是香蕉加棗……
總之,說的這些食物基本上市面上有賣,說明還是有人能接受這些臭味的。并且這些食物可以在烹飪的過程中加香料,將味道壓下去,遇上手藝好的廚師,立馬就脫胎換骨了!

“臭鱖魚”
然而有一種“美味”,沒哪個國家敢放在市場上售賣,看一眼都會讓人覺得恐怖,更別說它的味道讓人聞了之后,鯡魚罐頭流淚,臭鱖魚變香!這種臭得驚天地泣鬼神的食物,就是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傳統腌制食品——基維亞克,又名腌海雀。

基維亞克
基維亞克如果去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家里做客,他們招待客人的時候會拿出一種“美食”,這在當地可是上等的食品。可當主人把食物端出來之后,99.99%的客人會被臭死,因為這是一坨壓根兒就看不出是什么原料的食物,黑乎乎的一團,湊近一看,上面還有羽毛,難道是鳥類?

海雀
答對了,還真是鳥類,這是因紐特人的“酸菜”,一種研制發酵的食品,當地人叫它基維亞克(Kiviak),通俗一點就是腌海雀。那為什么海雀會變得這么臭?原因就在于它們根本就沒有被打理,在被殺死之后,連同自己肚子里的排泄物,一起被裝進了海豹皮袋子!

可愛的企鵝
海雀是一種生活在極地的鳥類,它們黑白配色,看起來像會飛的企鵝。但實際上海雀屬于鷗形目海雀科,與企鵝的關系還是有點遠的。海雀可以說是把海鳥能夠學會的技能全部學會了,它會飛,冬季的時候還要飛去溫暖的地方過冬;它會游泳,能夠下潛到水下10米的深度;它是捕魚高手,經常能夠看見一只海雀嘴里好幾條魚。

海雀群
海雀喜歡把巢穴修建在懸崖峭壁上,以躲避北極地區的掠食者,如北極狐、北極狼,但是它們躲不過因紐特人。因紐特人用網將海雀抓住,然后將其殺死。
不同于其他地方要掏空內臟的做法,因紐特人不會對海雀進行任何處理,直接將它們塞進海豹皮,一個海豹皮袋子可以塞進去兩百多只海雀。塞滿袋子后,因紐特人將里面的空氣全部擠壓出來,用線將袋子密封,還要在密封處涂上海豹或者鯨魚的油脂。

腌海雀
接著就是扛起袋子將放置在陰涼處,靜靜等待2到3年的時間。至于為什么不掏出海雀的內臟,是因為北極地區寒冷缺少微生物,發酵需要的時間本來就很長,因此可以借助海雀腸道里的微生物就地發酵。
時間到后,取出海豹袋子里的海雀,整只海雀完好無損。吃的時候先拔掉羽毛,由于全身已經發酵,羽毛極其容易脫落。

“羽毛脫落的海雀”
接著,因紐特人會將海雀的的內臟吸出來,因為內臟已經化成了“醬”,里面混合著很多風味。有的因紐特人會在吃的時候將內臟全部擠出來,這可不是它嫌棄,而是這些“內臟醬”可以用來涂在之后的其他食物上。基維亞克不放鹽、不打理食材、有放置了很長時間,可以說是綜合了世界上所有令人作嘔的味道,一般人聞到都是當場嘔吐。

腌海雀
然而,因紐特人卻十分喜愛這個食物,將其奉為美食,一般人他們還不拿基維亞克招待呢!
因紐特人因紐特人又叫愛斯基摩人,不過這個稱呼他們不怎么喜歡,這是當初外印第安人對他們的一種蔑稱,意思是“吃生肉的人”,用來諷刺因紐特人極其野蠻的生活。客觀來講,將其他人放在因紐特人生活的環境,不要說吃生肉了,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因紐特人
仔細看因紐特人的面貌就會發現,他們是黃種人的長相,這是歷史上最后一支從亞洲遷徙到美洲大陸的人類。可是這個時候,美洲大陸已經是印第安人的天下,他們不允許這批同樣膚色的人與自己共享土地。于是印第安人對因紐特人的祖先展開了追殺,一直將其趕到了北極圈附近,企圖凍死他們。

印第安人
在這樣的絕境中,因紐特人適應了極低寒冷的生活,他們比一般的黃種人矮,身材瘦小,但是體脂含量高得驚人,這有助于他們抵抗寒冷。因為生活的地方完全沒有什么植被,因紐特人也就沒法生火做飯,于是只能將食物生吃。
唯一的火苗,是他們用動物油脂點亮的燈。因紐特人一生幾乎沒有吃過什么水果蔬菜,他們大部分的食物都是肉。海豹、鯨魚、海雀甚至是北極熊都是他們的食物。

因紐特人
因為物資匱乏,因紐特人將動物身上能夠用的所有部分全部用上,這才有了基維亞克不拔毛、不掏內臟的做法。海雀只在夏季來北極地區繁衍,而北極的冬天又格外的漫長,為了儲存足夠的肉食過冬,因紐特人才想到了腌制海雀,這就和我們國家腌制臘肉一樣。只不過他們沒有鹽、沒有佐料,只能用這樣的方式。

“狗拉雪橇”
因紐特人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他們以游獵為生,先駕駛雪橇前往要捕獵的附近,用冰搭建一個房屋,然后再拿上工具去獵殺海豹。他們看見趴在遠處的海豹后,悄悄匍匐前進,等達到一定的距離后,射出手里的矛。
這種矛帶有繩子,而且扎入肉之后極難拔出來,海豹被射中以后,跳入水中逃走,但因為連著繩子,被活活拉回來,血染紅了冰面。

可愛的海豹
由于北極地區環境惡劣,加之因紐特人的飲食并不算健康,在過去他們的平均壽命并不長,全球只有大約6萬名因紐特人。
步入現代因紐特人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想要南遷,畢竟人也是一種動物,動物趨利而避害,是個人都知道住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沒有溫暖的地方舒服。然而歷史上,每當因紐特人想要往南走的時候,印第安人就會對其展開阻撓。

久而久之,因紐特人已經徹底習慣了極地生活,如果他們前往稍微溫暖一點的地區,就會感覺十分熱。這就像高原上的藏族人不能去往平原一樣,因紐特人離開了寒帶,哪里都是熱帶。
其實因紐特人的身體對抗嚴寒不是問題,他們主要受制于物質基礎,他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捕獵、修房子、制作工具上。直到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甚至把他們死對頭印第安人的命運也一起改變了。

歐洲殖民者
歐洲殖民者到來,徹底改變了美洲大陸上土著民們的生活,由于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資源豐富,很快就被歐洲殖民者盯上了。因紐特人一直住在苦寒之地,這里要啥沒啥,歐洲殖民者也看不上他們的地方。
于是,印第安人遭到了歐洲殖民者的屠殺,最后土地易主,只不過這個時候,因紐特人早已放棄南遷,印第安人的命運已經不關他們的事了。

雪地摩托
隨著現代社會的到來,因紐特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改變,更先進的雪地摩托取代了傳統的狗拉雪橇,可是代價就是它們每年必須限制捕海豹和鯨魚的數量。
因紐特人內部也呈現兩種觀念,一些人住上了有暖氣的房子,食物也不用自己去捕,直接去市場上買,他們已經完全放棄了因紐特人的一切,融入了現代生活。他們也不再群居,而是自己擁有自己的小家。

鯨魚結構
另一部分因紐特人認為不能被安逸的生活磨平了意志,應該不忘初心,因此還在堅持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現在依然認為,烹飪是對食物本身的最大不尊重。
因紐特人采取的是傳統的因紐特部落生活方式,只用了外界的器物,卻不改變因紐特的傳統。這些因紐特聚集區也成為了旅游的地方,基維亞克也成為了游客們好奇想要嘗試的食物,至今都沒有游客能吃下去一口。

基維亞克
為何嗜臭放眼全球,很多相隔甚遠沒有任何淵源的民族,在飲食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總有那么一兩道菜,是臭的!因紐特人的基維亞克、瑞典的鯡魚罐頭、中國的臭豆腐和臭鱖魚、丹麥的安拉藍波奶酪等。為何會有人吃臭的食物呢?

臭豆腐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里,食物發臭就意味著發生了變質、腐敗,不能再吃了。根據研究表明,食物變質主要是微生物引起的,細菌、霉菌以及真菌,會將食物分解掉,這個過程中有些微生物會分泌一些有害成分,如黃曲霉素,會讓人生病甚至死亡。那么這些發臭的食物,不會有害嗎?

黃曲霉素
腌制出的臭味和食物自然發出的臭味是不一樣的。食物腐爛主要是接觸了空氣和水,從而被大量微生物“著陸”,食物成為了它們的“溫床”。而腌制食物的過程中,需要密封,不接觸空氣,這就導致很多微生物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尤其是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基本上都是好氧生物。

厭氧菌
密封的環境中,只有厭氧菌會在其生存,它們利用食物的有機物進行生命活動,將營養物質進行轉換,比如糖類變成了乳酸。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有臭味的物質,本質上不是食物腐敗,而是發酵產生的副產物。這是古人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一種現象,之后加以利用,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手藝。

電冰箱的基本結構
之所以不同的文化中都有這種臭食物,是因為古代沒有冰箱,想要保存食物就只能腌制。一些地區還缺少鹽,沒辦法只能另辟蹊徑,使用石灰水、堿液或者干脆就直接密封等手法,其目的都是為了抑制雜菌的產生。不同的處理環境滋生的厭氧菌不同,這才導致有些腌制手法會產生臭味。

大量的腌制肉
這并不是說腌制食物就沒有一點害處,因為腌制食品屬于二次加工,它無論如何都比新鮮食品多了一道發酵工序。這個過程中到底有哪些微生物參加了,如果不借助精密的顯微鏡是不知道的,我們也就不知道里面是否產生了有害物質,長期食用或者食用過多都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經常有新聞報道,有些人自己腌制食物,導致中毒,就是因為對微生物的抑制不到位,導致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雜菌。

因紐特人冰屋結構
基維亞克是因紐特人純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沒有什么食品安全檢測,一般人吃了之后,很有可能會因為里面有我們從來沒遇到過的微生物而生病。

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下已經不懼怕這些微生物,可別的民族不可能有這樣的腸道菌群。所以,去北極地區旅游,看一看這個腌海雀就可以,品嘗的話,就算能忍受這個臭味,最好也不要輕易嘗試。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10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