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寧夏的特色美食及簡介(這些寧夏地道美食)
發布時間:2025-06-15閱讀(18)
言及寧夏,大多數人只是知道寧夏在西北地區,是一個愛吃牛羊肉和面食的地方。那么,寧夏除了花樣繁多的羊肉盛宴外,還有哪些獨具特色、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呢?今天就讓小編給各位吃貨們盤點一下吧。據說,有些美食是只有寧夏才能吃到的哦!
油香
油香是寧夏少數民族美食中最具象征意義的食物之一,口感香軟不膩,夾上調制好的肉末辣椒或者蜂蜜等配料,甜咸皆宜,無比爽口。油香外型上類似油餅,是開齋節、古爾邦節、春節等節日里必不可少的美食。

聽老一輩寧夏人講,他們做油香時,還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而吃油香時也有講究,不可拿起油香直接咬著吃,需用手將油香撕成兩半兒后,再咬著吃;有些地方在吃油香時更嚴格,拿在手里,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不能直接咬。
馓子
馓子,色澤金黃,層疊陳列,口感香脆,十分美味。西北很多地區都有吃馓子的習慣,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一般都會在臘月底的時候制作馓子,等到過年用來招待客人。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然后和面、餳面、切條,再搓成細條,環繞盆中并抹上食用油。待面條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面條繞在手上來回抻開,做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馓子條,放入油鍋,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馓子。
炒糊餑
炒糊餑是吳忠特色小吃,"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食物,又稱"糊餑子"。炒糊餑,其實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然后加以配料炒制而成。制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爽口,嚼勁十足。過年大魚大肉吃膩的時候,來份兒炒糊餑,簡直是太贊了!
中寧蒿子面
"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寧縣,中寧丫頭會搟面,搟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細線線,下到鍋里嘟嚕嚕轉,舀到碗里一根線。"這是一首流傳于寧夏中衛地區的歌謠,歌中所描述的,正是被列入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寧夏傳統美食——中寧蒿子面。

蒿子面以純手工面為其手藝之特色,在和面的時候要摻上適量的野生植物沙蒿子兒磨成的"蒿面子",如此制成的蒿子面,面軟而筋道,再配上寧夏人喜歡的羊肉臊子,酸辣爽口,實在是令人欲罷不能。
燴小吃
中衛素雜燴,又稱燴小吃。因為夾板和丸子是小吃的兩種主要食材,故又稱燴夾板丸子。燴小吃配菜豐富,夾板子、豆腐、粉條、面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瑩的湯,質地軟嫩,滋味鮮香。
燴小吃在寧夏人的年夜飯桌上,出場率是極高的。一碗米飯,一盆燴小吃,美美地下肚,再喝點湯,清爽養胃,老少皆宜。
肉粘飯

肉粘飯以大米和糯米為主,搭配上牛肉丁、土豆、胡蘿卜,煸炒好配料后,加入高湯、各種調料、大米、糯米高壓鍋壓15分鐘,出鍋前撒入蔥花,色香味俱全,香辣的口味特別適合無辣不歡的小伙伴們。還可以把肉粘飯和爽口酸辣小菜拌在一起,口感俱佳,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生汆面
生氽面是寧夏當地主要面食之一,源自寧夏南部固原市三營鎮,獨具西北特色和少數民族風味。生汆面的這個"汆"字非常形象地闡述了這個面的精髓之處,就是用水汆出來的羊肉丸子。寧夏人過年,羊肉丸子是必不可少的零嘴和配菜。

氽面與拉面相似,但氽面制作流程更講究,食材更豐富。氽面一般選用鮮美的雞湯作為湯底,面為手工揪節,再配上秘制肉丸子和青菜點綴,湯汁濃香,營養豐富,回味悠香。
說了這么多美味,有沒有感受到大西北面食的魅力所在呢?哪一味美食才是你的菜呢?想不想來寧夏體驗一番寧夏人的"年味兒"呢?別猶豫啦!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寧夏過年吧!各色美味佳肴邀你同慶佳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434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