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15閱讀(17)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可是你知道我國還有八個紀念傳說人物的美食嗎?
這些美食充分發揮了“名人效應”的威力,讓人一聽到名字就垂涎三尺,下面八種美食有你的最愛嗎?
01|涮羊肉
提起冬天吃的美食,想必很多人都會想起涮羊肉,寒冷的冬天坐在屋里,邀上幾個好友一起吃熱騰騰的涮羊肉,想想就覺得非常愜意。
有關涮羊肉的起源一直頗有爭論,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涮羊肉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美食。據說當年忽必烈率領大軍南下遠征,行軍過程中突然感覺很餓,就命令士兵殺羊烤肉吃,沒想到正在宰羊時敵軍突然來犯,饑腸轆轆的忽必烈急中生智,他將羊肉削成薄薄一層放在沸水里攪拌兩下,等到肉色變化就立刻撈起再沾點鹽,吃起來居然非常美味。

忽必烈招呼士兵們都效仿自己的做法,等到將士們和自己都連吃幾碗薄羊肉后,忽必烈立刻率兵上馬迎敵,結果吃飽喝足的將士們戰斗力爆表,不費多少力氣就攻破了敵軍,戰斗結束后有將士詢問忽必烈這個食物叫什么名字,忽必烈摸了摸腦門笑著說:“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于是涮羊肉這道菜就這么流傳了下來。
02|火腿
火腿是咱們的特色傳統美食之一,早在唐代就有吃貨對火腿的描述,蘇東坡在他的《格物粗談·飲食》中曾經明確記載火腿的吃法:“火腿用豬胰二個同煮,油盡去?!?/strong>
火腿相傳是宋代名將宗澤發明的,宗澤出生時天空中驚雷現世,耀眼的光芒照耀在剛出生的宗澤身上,也因此有人說宗澤出生就不凡,當時的宋朝腐敗無能,眼看著遼國、西夏屢屢入侵,宗澤不忍看見自己的家園被敵人踐踏,于是立志成為一個為國效力的人。

成年后的宗澤被任命為和議使,率兵與金人對抗。靖康二年宗澤在開德與金人接連戰斗了十三場都勝利。宗澤驍勇善戰,不僅連連勝利還對百姓很好,百姓們都非常喜歡他。為了慰勞宗澤,百信們紛紛把自己家的肥豬送給宗澤,希望宗澤能夠衣食無憂。因為送過來的豬肉實在多得吃不完,宗澤就命令下人把豬腿割下來,因為豬肉又笨又重,行軍中攜帶起來非常不方便,所以宗澤就把豬腿先晾上幾天,這個時候的火腿吃起來油而不膩,宗澤喜出望外,因為豬腿被曬得紅得像火,所以就稱它為“火腿”。
03|臘八粥
我國的臘八粥最早起源于宋朝,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在青年時期,在雪山苦行六年后才下山,因為虛弱不堪倒在了路上,此時一位路過的婦女見他很久沒吃東西,就熬了一碗雜粥給他。

正是這碗雜粥救了釋迦摩尼,他蘇醒后在菩提樹下入定七日,最終在臘八這天悟道成佛,佛教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創始者,就規定在臘八這天要吃雜拌粥。后來佛教傳入我國,每到臘八這天各個寺廟都會用紅棗、大米等熬成粥分給民眾吃,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04|年糕
傳統年糕有紅、黃、白三色,我國南方每年過節都要吃年糕,吃年糕寓意著吉祥如意,孩子吃了年糕還可以“年年高”,關于年糕的起源同樣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時局動蕩、百姓常常食不果腹,楚國的伍子胥為了防止他人入侵,就帶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城,并且特意囑咐下屬說:“如果國家有難,百姓沒有糧食可以吃,你們就去城墻下挖地三尺。”

后來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踐果然率兵攻打了闔閭城,百姓被越王的軍隊圍困在城內,沒有糧食可以吃,這時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的話,就去城墻下挖地三尺,果然挖到了許多用糯米制成的城磚,百姓和將士們吃了這種特制的“城磚”終于度過了難關,后來百姓們為了紀念伍子胥,就每逢過年時用糯米制成年糕吃,同時這個名字也取了“年年步步登高”的意思。
05|宮保雞丁
宮保二字本身是個官職名,相傳清朝時期有一名進士,他的名字叫做丁寶楨,丁寶楨本是咸豐三年的進士,后來歷任長沙知府、山東巡撫,最后做到了四川總督。這個丁寶楨特別喜歡吃辣,又很喜歡吃雞肉和花生米,于是他一拍腦門,把雞肉、花生米和辣椒一起下鍋爆炒,就制作出了一份又辣又香的美味。
本來這個菜只是丁家自己吃的,但是因為丁寶楨這個人為官清廉,一生都致力于報國愛民,民眾非常喜歡他,也很喜歡模仿丁大人平時的衣食住行,于是丁家秘傳的菜就這么慢慢流傳到了民間。

丁寶楨在四川總督的十年間,興修水利、改革鹽政、抵御外敵,最后在1886年去世,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封他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正是宮保之一,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好官,就把他發明的美食命名為“宮保雞丁”。
06|餛飩
餛飩又稱云吞,是我國特色的傳統美食,很多外國人分不清餛飩和餃子的區別,覺得只要是皮包餡煮熟的都是餃子,不過咱們中國人肯定是分得清的。
相傳餛飩是西施創造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不僅生擒了勾踐,還得到了絕世美女西施,西施不僅長得美貌也非常聰明,夫差見了西施真人后喜歡的不得了,開始整天沉迷歌舞酒色。
‘

冬至節很快就到了,夫差因為吃膩了山珍海味,所以在冬至宴席上沒吃多少就不想吃了。西施把夫差的樣子看在眼里,偷偷跑進御膳房,重新搟皮包餡做出來了一種奇怪的點心,送給夫差后,夫差特別喜歡,一口氣吃了一大碗,然后才空出嘴問西施這是什么菜,西施心中嘲笑夫差混沌不開,愚昧之極,于是隨口回答說:“這是餛飩。”從此餛飩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07|西施舌
和前面的餛飩一樣,西施舌同樣和西施有關,不過西施舌是在餛飩發明后才出現的,相傳西施以美人計穩住夫差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余年,最終率精兵擊敗吳國,逼得夫差自盡,此時西施看見國仇已報,對人世沒有留戀的她選擇了跳錢塘江而亡,西施的行為感動了上蒼,于是便讓西施的舌頭化作了蚌,沿海的漁民看到了這美麗的蚌,撿回家去做成了菜,西施舌由此而來。
不過這種說法聽聽就行,真正比較靠譜的由來應該是因為西施的故鄉在浙江,西施舌的產地正好就在浙江,又因為味道鮮美特別招人喜歡,所以當地人就用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來叫它了。
08|文山肉丁
相信江西省的人對文山肉丁肯定不陌生,文山肉丁的背后同樣有著一段傳奇故事。相傳在南宋末年,文天祥擔任右丞相,他主張抵抗元軍的侵犯并在端宗景炎二年親自率兵攻打江西,收復了大量被元軍侵占的土地,所到之處民眾夾道歡迎。文天祥看到鄉親們這么喜歡自己,又感動又不好意思,于是決定在家中設宴,親自做飯招待鄉親們,鄉親們看到文天祥這樣的接地氣,都調笑文天祥這樣一個將帥之才,怎么還會自己做菜呢?,文天祥笑著解下自己的官服穿上圍裙。
此時廚房周圍圍滿了好奇的鄉親,人們看到文天祥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塊豬肉,先把豬肉切成肉丁,然后又拿出冬筍切成和豬肉一樣的肉丁,將肉丁和筍丁放入鍋中炒勻,再加上香蔥調料,最后炒熟出鍋,整個過程動作是行云流水,把鄉親們都看呆了。

文天祥把這個菜的炒法告訴了鄉親們,大家紛紛效仿,后來文天祥在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沒多久被迫害而死,因為文天祥號“文山”,所以大家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就把這個菜叫做文山肉丁。
歷史上著名的人很多,但要經過歲月洗禮流傳至今的太少了,當這些傳奇人物和食物掛鉤后,反而更容易讓人記住,美食和名人相碰撞,也算是一種紀念吧,從此之后我們每次吃這種美食,都是在紀念一個逝去的傳奇人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442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