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5)
|
那么,要吃點什么,才能讓脾胃喜歡,讓身體氣血越來越足呢? 辛香一瓣,喚醒脾胃,讓干凈的氣血越來越多脾虛的人,吃下去的食物沒辦法變成氣血,變成痰濕垃圾,如果你也是這樣的舌頭,說明身體的痰濕很重,這時候吃的越多,越是沒辦法變成你想的氣血。
在補氣血前,先疏通,有什么食物,是脾胃喜歡的,幫我們打開脾胃,化痰祛濕,還能讓我們變得開心呢? 思慮多消耗脾胃 不開心讓肝郁克脾 特別能吃,但又消化不了 總感覺有痰 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有記載:「陳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 氣燥濕之功」。好用又百搭的陳皮,你幾乎可以放在任 何茶飲中。
陳皮性溫,可解秋冬的寒咳寒痰。(寒咳多是白痰,痰液清稀,咽喉易癢)簡單的陳皮煮水就很好,羅大倫介紹的用量是:「一般孩子用一瓣,成人用三瓣,如果受寒嚴重,可以放入紫蘇葉三克(孩子可以放少一克),一起泡水,當作茶飲喝就可以了。」
你有沒有體會過,心情好的時候,胃口大開,忍不住多吃,消化的也很好,看看舌頭,舌面依然很干凈,有時候沒吃什么,但是氣機沒打開,痰濕的舌頭卻已經出來了。心情好,氣機通暢,我們的脾也會更好的干活兒,留下更多氣血。 「橘柚通體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膽通氣之藥也。故凡肝氣不舒,克賊脾土之癥,皆能已之。」——徐靈胎的《本草經百種錄》 陳皮玫瑰茶:陳皮1~3瓣,玫瑰花3克,泡水代茶飲。可以疏肝解郁,調暢氣機。 ③ 陳皮可「消食」,消化不動,交給陳皮 「橘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泊宅編》 等把脾胃被喚醒,我們即使吃的很簡單,也會得到更多的補養。 土中「靈根」,通達脾胃之氣溫補脾陽,不得不說姜,它的陽氣很足,很多醫家對它評價很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姜,最能溫陽散寒。我們的陽氣、熱量集中在體表,毛孔張開容易出汗,身體內部(特別是脾胃)卻是空虛的,溫度低。這時候,需要溫暖的姜,來溫中暖脾。
吃了冰激凌,肚子不舒服,痘痘還長得更厲害了 小肚子摸起來比別人涼 寒性痛經的人(生姜紅糖水,既通又暖) 早起容易犯困,乏力嗜睡,總是沒勁(升陽、提神、醒腦) 受寒感冒初起的人 姜怎么吃最好呢?生姜加他倆,更好 醋泡姜特別適合: ·手腳冰涼 ·寒性咳嗽 ·沒有胃口 ·痰濕肥胖之人 醋可以收斂姜性,因為酸味兒是收斂的,于是姜宣發的力量便收斂進去了,姜性由此變得平和起來,也沒有姜的一股辣味兒了。醋是直接走肝經的,肝遇到酸就會收斂,這時姜的升發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發,能提升肝陽之氣。
如果沒有時間自己來做醋泡姜,我們找到了一款絕好的即食品。對比了不下10家供貨商,試吃之后,這款接近滿分。一點亂七八糟的添加都沒有,良心手作,現成的無添加的醋泡姜。 無添加:酸是養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劑,需要用肝來代謝,肝反而受累,得不償失。
銅陵白姜: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銅陵生姜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鑒定,屬白姜,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銅陵生姜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 芡實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又叫“不老米”,古人稱它“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而且價格親民,在南方,大家會用芡實來煲湯,尤其是在冬季補養,芡實是首選之物。
我們都知道冬季比較干燥,芡實是可以潤燥的,但是又不會生濕,不寒涼,所以特別適合冬季吃。 關于芡實的吃法,也有許多種!分享幾道芡實的營養吃法,冬季養脾胃,滋陰、補腎氣,別忘了它。 準備芡實,桂花,冰糖和清水,芡實用清水浸泡,沖洗后備用,干桂花2勺,把芡實和清水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后加入冰糖,繼續煮10分鐘后,加入干桂花,關火燜5分鐘即可。 紫米芡實糕(www.ws46.com) 把芡實,大米,紫米洗凈后晾干,打成細粉過篩,分開打粉。紅棗去核,之后用破壁機打成棗泥,把白糖,大米粉,芡實粉和糯米粉攪拌均勻,之后再把白糖,大米粉,芡實粉,糯米,與紫米粉,紅糖,棗泥一起攪拌均勻。 如果懶得自己折騰糕點,可以直接吃這個方子做好的八珍糕。這款八珍糕的升級版,配方下圖:
還是0糖的,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安心食用。
加上優質小麥粉和雞蛋,面粉的焦香和雞蛋的蛋香,與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餅一樣,既不會干的噎嗓子,也不會濕的黏牙。
熱體質也能吃,特別是這些情況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74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