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業務招待費如何納稅規劃才能最大限度的稅前扣除?
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1)
|
實務中,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支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宴請客戶發生的餐飲費、娛樂費等支出,二是贈送客戶禮品支出。業務招待費在企業所得稅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扣除,且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由于有扣除限額的規定,企業應如何納稅規劃才能最大限度的在稅前扣除呢?
1、正確核算并控制業務招待費支出。正確核算要求企業不要把不屬于業務招待費的支出,錯誤的放入業務招待費支出,比如餐費支出,員工聚餐發生的餐費計入“職工福利費”,員工出差期間的餐費支出計入“差旅費”等。 控制業務招待費支出,要求企業用足扣除限額,到又要控制盡量保證最大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的8.3‰(業務招待費×60%≤當年銷售營業收入×5‰)。假設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為1000萬,業務招待費低于8.3萬時,可以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扣除,超過8.3萬,最高扣除金額為5萬,超過部分均不得稅前扣除,匯算清繳時,超過部分一律納稅調增。
2、視同銷售收入準確調整。計算限額的“當年銷售營業收入”是“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視同銷售收入”三項收入之和。前兩項一般不會出錯,而第三項有時需要視同銷售處理的,匯算清繳時可能出現不確認視同銷售的情況。比如將自產產品無償贈送客戶試用,需要視同銷售確認視同銷售收入,視同銷售成本,做完視同銷售之后,由于會計賬務處理上按照成本價確認“銷售費用”,而稅法上需要按照市場價確認,所以需要再調減市場價減去成本價之間的差額(視同銷售收入-視同銷售成本),實際納稅調增金額,和納稅調減金額相等,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有時企業匯算清繳時,就不進行調整,這導致原本需要視同銷售的,并未確定視同銷售收入,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計算基礎降低,可能導致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金額降低,多交企業所得稅。 3、合理轉換業務招待費,通過對業務招待費進行分流來節約稅費。業務招待費最大限度的扣除是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尚有40%不得稅前扣除。將業務招待費合理規劃為其他沒有扣除限額或扣除限額比業務招待費高的,可以有效節約企業所得稅。 贈送客戶的禮品,可以定制為企業專用款,打上公司的logo,作為業務宣傳,賬務上通過“業務宣傳費”核算,企業所得稅前按照“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扣除(一般企業,按照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15%扣除,特殊行業化妝品制造和銷售、醫藥制造以及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扣除限額為銷售營業收入的30%)。
無償贈送客戶的禮品,企業需要代扣代繳20%偶然所得個稅,而這部分稅款實務中是企業自行承擔,而以員工名義贈送客戶,則無需代扣代繳偶然所得個稅,禮品又如何作到員工身上,可以通過“職工福利費”核算,無法分攤到個人的非貨幣性集體福利,無需并入員工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宴請客戶的餐飲支出,可以通過一定的納稅規劃,轉換為“會議費”、“差旅費”、“職工福利費”或“職工教育經費”。 納稅規劃過程要保證業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真實性要求有相關證據鏈條證明業務的真實發生,而非虛構,以差旅費為例,需要有業務人員來回車票、住宿費、差旅費報銷單、相關的支付憑證等證明材料。合理性要求符合業務邏輯,經得起推敲。 金稅四期,大數據監管下,稅務機關側重通過數據的對比發現企業不合規稅務操作,企業在進行納稅規劃的過程中,要保證相關成本費用占比與同行業趨同,以及相關成本費用的穩定性,比如業務招待費與收入的比值,一是這個比值與同行業要基本趨同,二是這個比值要相對穩定。 金稅四期大數據監管下,更多納稅籌劃技巧、涉稅風險防范以及具體稅務處理,為大家推薦這本《金稅四期以數治稅背景下的納稅籌劃》。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071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