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羊血炒韭菜為什么不放姜(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
發布時間:2025-06-30閱讀(30)
前言
導讀:“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啥意思?為何炒肉不能放姜呢?
都說要想留住一個男人的心,就要留住他的胃。
對于任何人來說,美食總是充滿了誘惑,而要想把簡單的食材,烹飪出美味的食物,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才行。古人所說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得和這個意思是差不多的。
那你們平時喜歡炒菜嗎?可有聽說過“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這樣一句俗語呢?在過去這句俗語流傳很廣。那你可知道它們的意思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次聽起這句俗語,我還是在一次農村的酒席上面。當時有一個炒菜的老師傅就告訴我說,以前的人做菜非常的講究,其中有一個老規矩,那就是“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

他見我一臉茫然的樣子,就跟我解釋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牛肉最好不要和韭菜一起烹飪,而魚肉在烹飪的時候盡量不能放蒜,至于豬肉自然是不能放姜了。
可是韭菜、蒜和生姜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調味料,并且很多人在烹飪的時候,都會放這些,為何在古代的時候會有如此奇怪的要求呢?那這樣做出來的菜還好吃嗎?
牛不韭
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一直以來都是很講究“色、香、味”的,這樣才算得上是美食。而牛肉在古代的時候,應該也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肉類了。在很多的影視、文學作品中也常見到,一吃就是好幾斤牛肉。

但是烹飪牛肉是有講究的,它要比豬肉麻煩很多,稍微不慎煮出來的牛肉就很柴,是非常難以下咽的。所以在古代的時候,牛肉一般吃法比較粗暴,不像今天有什么小炒牛肉,或者是土豆燉牛肉、西紅柿牛腩湯等,多數都是水煮牛肉,吃的就是它的原汁原味。
而古人認為牛肉不能和韭菜一起煮,是因為韭菜的味道過于濃烈,它們放在一起烹飪,就會蓋住牛肉本來的味道。同時韭菜和牛肉一起煮,真的不好吃。我有一次吃過韭菜牛肉餡的餃子,發現實在是太難下咽了。因此,“牛不韭”這個是有點道理的。
魚不蒜
魚不能放大蒜,這個估計很多人難以理解了。因為現在太多的菜肴都需要用到大蒜了,并且是在煮魚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放幾粒大蒜,這樣不光是能去腥,而且還能增香提味,煮出來的魚肉才好吃。

肉不姜
這是因為以前我國民間所吃的魚類也不多,基本都是以四大家魚為主。并且當時所吃的魚和現在的野生魚類是差不多的。它們本來的生長周期就長,同時也不像今天是喂飼料長大的,魚肉很緊實,口感也好,不用放大蒜,這樣煮出來的魚肉有它的原味。
如果大家不信的話,在做一些野生魚的時候,不需要放太多的佐料,簡單的水煮魚就已經很鮮香了,并且就連魚湯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的。
但是在今天,已經很難再吃到野生魚了,同時現在人的口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在烹飪的時候,無論哪一道菜肴,都是重口味,各種調味料放進去,而吃起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它本來的味道。
所以古人說“魚不蒜”,這樣是為了保留魚的原來的味道,同時這也是很考驗廚師技術的。哪怕是沒有這些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依然能做出鮮香又美味的魚肉來。
肉不姜
現在很多人在煮豬肉的時候,都會用生姜來提香。有些還會用生姜和豬肉一起腌制一會,就是起到去腥提味的作用。

可是在古代的時候,一般有經驗的大廚在煮豬肉的時候,就不會放生姜。我聽這個老廚師的解釋是因為以前的豬肉好吃。當時的條件不好,一年四季很少買肉吃,也就是在過年的時候會吃頓肉。
這個在三四十年前也是如此,到了過年的時候農村里殺年豬了,才會舍得花錢買豬肉吃。而在當時養殖的都是土豬,豬肉和現在的相比不知道強多少倍。既然平時都是舍不得吃豬肉的,自然最美味的吃飯就是饞豬肉的香味了。
如果在烹飪的時候,還放很多的生姜,那么就會蓋住豬肉的香味了,吃起來只有生姜的味道。很明顯這個和古人所提倡的“原汁原味”的理念不符的。
結束語
有些人說在今天,這根本就行不通。確實是如此的,現在的豬肉不如之前的好吃了,并且一年四季經常吃豬肉。總是會想著換個口味來吃,因此現在人的口味也就變得越來越重了。像很多的酒店、飯店的菜肴,吃起來就都是調味料的味道,豬肉吃不出來豬肉的味道,魚肉也是如此,因為這些肉類本來的味道就全被蓋住了。
其實吧,調味料放太多了雖然增色增香不少,但是卻未必是好事。就如一檔節目所說,最美味的菜肴,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食材。不過時代不同了,這句俗語在今天也就不再適用了,畢竟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何況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菜系也不同,南北方地區的飲食習慣也是有差距的。正所謂“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俗語也是有地域性的,并不是全國適用的。
對于俗語“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你怎么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344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