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霜降柿子的正確吃法(見證柿季交替)
發布時間:2025-06-30閱讀(30)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 曹禮慧

春季開花,夏季結果,秋季柿子成熟,冬季下雪了柿子還在樹上。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紅紅的柿子掛滿枝頭,市場上柿子、柿餅隨處可見,其又脆又甜,營養豐富,深受喜愛。柿子不但是食用佳果,而且全身入藥。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柿科柿樹屬植物柿的果實為柿子、宿存花萼為柿蒂、葉為柿葉、果實制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為柿霜、外果皮為柿皮、花為柿花、果實經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為柿餅、根或根皮為柿根、未成熟果實加工制成的膠狀液為柿漆、樹皮為柿木皮。
柿子味甘、澀,性涼。具有清熱,潤肺,生津,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吐血,熱渴,口瘡,熱痢,便血。李時珍《本草綱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有效成分主要是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各種無機鹽、維生素和大量鞣制等。研究發現柿子可以抗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抗腫瘤、抗老化及止血等作用。柿子含有大量柿膠酚、果膠、單寧等成分,在胃酸環境中凝結成不溶性硬塊,難以消化排出,形成胃柿石癥,造成上腹部疼痛、飽脹、嘔吐、反酸等一系列癥狀,空腹吃柿子,同時飲桔子汁等酸性果汁,或胃酸較高、潰瘍的人食用過多柿子,都易于凝結成胃柿石。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痰濕內盛、外感咳嗽、脾虛泄瀉、瘧疾等癥,禁食鮮柿。且忌與螃蟹同吃。
柿蒂別名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味苦、澀,性平。
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用于治療嘔逆。臨床研究發現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生育、鎮靜的作用。
柿葉味苦,性寒。具有止咳定喘,生津,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療咳喘,消渴及各種內出血。內服煎湯或泡茶,外用研末敷。
柿霜為白色粉末狀,質輕,易潮解。氣微,味甜,具有清涼感。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本草綱目》:“真正柿霜,乃其(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藥尤佳”。
使用注意:風寒咳嗽患者禁服。
柿皮味甘、澀,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多用治療高血壓、疔瘡、無名腫毒等癥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柿皮有較強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用法:未成熟的果實,削取外果皮,鮮品外用貼敷。
柿花4-5月花落時采收,曬干或研成粉。可以滋潤五臟,治一切嘔吐、吞酸流液。外用治療痘瘡破爛。
柿餅秋季將未成熟的果實摘下,剝除外果皮,日曬夜露,經過1個月后,放置席圈內,再經過一個月左右,即成柿餅。性甘、平,微溫。具有潤肺,止血,健脾,澀腸的功效。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慎服。
柿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血崩,血痢,痔瘡,蜘蛛背。
內服:煎湯30~60g;
外用:鮮品搗敷。
柿漆將未成熟的果實,搗爛,置于缸中,加入清水,攪動,放置,將渣除去,剩下膠狀液,即為柿漆。資料顯示,該藥苦、澀,能治療高血壓病。
柿木皮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下血,湯火傷。
最后,柿子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 劉麗娟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5190.html
下一篇:絲瓜削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